基于模糊理论的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
2012-09-03宋虎珍
宋虎珍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基于模糊理论的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
宋虎珍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文章在构建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总结高校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模糊理论;教育资源;评价
0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中投入资源比较多,由于学校与企业不同,产品不能给高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只考虑投入数量而不考虑其产出效益,对其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缺乏科学的评价。开展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是促进高校理清思路,充分论证,合理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高校教育管理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1]。本文尝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较为科学、合理、可行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与评估,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等级,以期来促进高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 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对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着重从高校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科研成果、人才质量等5个方面设计和筛选出由26个具体指标组成的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3-4](具体指标见表1)。
1.1 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反映高校人力资源方面利用情况,体现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专任教师数量、职称以及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效率。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生师比、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重、高级职称占教师比重、教师人均课时数、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数、教职工人均社会服务收入等。
1.2 财力资源利用效率
反映高校财力资源方面利用情况,体现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学生培养、设备、人员、校园建设等方面投入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生均事业费、教学经费占事业费比重、人员经费占事业费比重、设备经费占事业费比重、校园建设经费占事业费比重等。
表1 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
1.3 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反映高校物力资源方面利用情况,体现学生在教室、宿舍、实验室、公共场馆等方面资源的人均占有面积,学生在图书、设备等资源方面人均占有数量,教职工占有办公场所的充裕情况,以及校园面积的人均占有率。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生均教室面积、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公共场馆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均设备台件数、教职工人均办公面积、师生人均占地面积等。
1.4 科研成果
反映高校教育科研方面发展能力,体现教职工在抓好教学质量工程的同时,承担各级各类课题、项目以及发表论文、论著的级别与质量等情况,客观体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论文业绩、专著业绩等。
1.5 人才质量
反映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展能力,体现高校教学工作的质量意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学生的学风、班风等方面的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等。
2 模糊综合评价应用
2.1 评价模型的建立[4-5]
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评价的过程具有复杂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素之间具有层次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模型,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合理分配各因素的权重,尽可能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情况。
2.1.1 建立评价指标集
结合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和平衡记分法(SEC),我们选择了U(1人力资源利用效率)、U(2财力资源利用效率)、U(3物力资源利用效率)、U(4科研成果)、U5(人才质量)作为反映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确定指标评价集U,构建评价模型。
2.1.2 建立评语等级集V
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结合高校教育资源各项指标建立评语等级集V={V1,V2,…,Vm}={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并可根据量化评价的需要,分别赋予不同的值来进行计算。
2.1.3 各级指标权重计算
我们通过逐步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使随机一致性比率小于0.1,从而让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系数的分配合理化。限于篇幅,不便给出各项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各级指标权重最终计算结果如下:
2.1.4 应用实例
通过组织专家对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体系中各个评价向量的计算,结合评价等级对照表对高校各项资源利用率和总体利用率进行综合评价。我们首先计算人力资源利用效率(U1)、财力资源利用效率(U2)、物力资源利用效率(U3)、科研成果(U4)、人才质量(U5)等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向量和归一化后的综合评价向量,从而构成隶属度矩阵U。根据以上计算方法,结合专家评价情况可以得到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综合评价向量。
对综合评价得分进行等级评定,我们事先结合实际进行等级划分,其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等级对照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得出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体系中各项一级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的等级。以下为采集江苏5所本科院校的样本数据进行专家综合测评,其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5所本科院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结果表
3 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和措施
3.1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优化优秀人才战略机制,一方面调动现有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在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制度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实践能力强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内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缩简教师外系列人员的岗位职数。加强岗位聘任制,引入岗位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加大对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可以转岗或不聘岗。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加大对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和关键教师岗位的倾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6]。
3.2 优化财力资源配置
高校的财力资源是高校日常运行、管理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其他资源得以实现其价值的基础。第一,合理调整教学业务费与其他运行经费之间的比例,加强对教学、科研的投入,加强教育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在保障教学经费前期下,尽可以扩大教职工的人头费,尽可能控制公务、招待等费用的支出。第二,加大办学经费的多方面筹措,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经费划拨外,一方面加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的整合,力争取得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取得经费的资助;另一方面吸引社会团体、个人及企事业单位的赞助,促进联合办学,提升财力资源多方位投入。第三,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管理监控和审计机制,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对各项经费实行打包制,促进各单位对经费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促进经费的合理使用。
3.3 盘活高校物力资源
高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公共场馆、体育设施等是学校的管理资源,也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9]。第一,要不断加大物质资源的配置和投入,为教育教学、办公及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发挥使用效益。一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遏制水、电、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推进绩效考核,建立仪器设备考核指标体系,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仪器设备的闲置或重复购置。第三,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的校内外开放,建立共享服务平台,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3.4 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主要“产品”就是“人才”,因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不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基本设施投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还很普遍。我们要转变办学思路和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扩大办学经费的来源,加大教育科研等经费投入的比例,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质量和使用效益,既要加大资源的建设力度,又要克服资源的浪费现象。
[1]郑萍.对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2]司林波,唐学庆,赵悦.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与管理,2009,(3).
[3]李福华.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0,(3).
[4]许银华,董爱荣.层次分析法在高校设备管理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院学报,2003,(3).
[5]金朝晖.工科院校设备管理综合评价的初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3,(4).
[6]罗炎成.试论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其优化途径[J].湖北教育学院学院,2007,(2).
G451
A
1002-6487(2012)24-0081-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091)
宋虎珍(1974-),女,江苏姜堰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亦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