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庄之别

2012-08-30梁俊杰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关键词:郭象道教老子

梁俊杰

摘要:最近在学习《庄子研究》这个课程,通过学习我对庄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这里就我感兴趣的几个问题,从庄子与道教、郭象以及庄子与老子的差异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本文不揣简陋,以期有助于对庄子的深入研究有一点启示。

关键词:庄子;道教;郭象;老子

[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11-01

一、关于庄子与道教

关于道家这个概念我觉得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因为没有哪个概念可以把它概括的准确、完整而又没有歧义。现在跨文明、跨文化的交流很多很多,如果要把道家的“道”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话,该如何翻译呢,如果直接直译的话,可能容易误导其他国家的读者,因为她们通常不知道与他们所谓的“道家”,中文里对应的不止一个,而至少有四、五个概念。

先是有汉代时史官发明的“道家”范畴,最初包括《庄子》、《老子》,后来又加上了《淮南子》、《列子》等;其次,有“仙人之道”,即出现在帝国初期的一系列关于长生不老的信仰;再次有“黄老”之道,一种溯归于皇帝和老子名义的政治哲学,在汉代初年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又有“老庄”玄学,即在中世纪之初,号称回归“老子”与“庄子”的一场哲学运动,而郭象乃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最后是“道教”,一种出现在汉代末年的宗教。

把庄子归入上述的哪个范畴中的任何一个都颇为牵强。道教只是从他那里借用了有限的素材,几个孤立的概念,比如“心斋”或者“坐忘”,把书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变成了超自然的神仙而已。而对他的哲学思想,道教没有采用任何一点内容。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庄子和老子看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把庄子归入道家学学派没有任何好处,这种成见对阅读庄子只能是一种障碍。

二、关于郭象

“老庄”玄学,即在中世纪之初,号称回归“老子”与“庄子”的一场哲学运动,而郭象乃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如果没有郭象的操作,庄子肯定不可能起到它在后来的思想史以及文学史上的所起的作用。或许它会跟许多别的古代作者一样,完全淹没无踪了。但是,这里我要说的是,郭象对我们解读庄子产生了不利,他有可能遮蔽了原本的庄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郭象眼中的庄子或者是郭象式的庄子。从郭象开始,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一种乏味化的过程,而且是一次真正的挪用。郭象以及其他注者将一种主张人格独立于自主、拒绝一切统治与一切奴役的思想,变成了一种对超脱,对放浪不羁,放弃原则的歌颂,使得那个时代的贵胄子弟,即使对当权者满怀厌恶,还是可以心安理得地为他们服务。他们解除了庄子的批判思想,而从中得出他们在权力面前的退却。从郭象开始,庄子这样为他们的奴性提供想象的弥补,为他们天然的保守提供了方便。到现在我们依然对庄子的思想评价很高,它成为中国思想史里的一座高峰,但是我觉得我宁愿把它看成是一堆巨大的乱石,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讨,我们所公认的“中国传统思想”,包括我们学人所认同的庄子,都深深地印着郭象的痕迹,却没有一点庄子的印记。所以,庄子的思想以及解读庄子的方式有待进一步转换,我们应该把庄子放到“遗产类思想”之外,或许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个全新和不一样的视野,也会发现一个新的“庄子”。

三、庄子与老子的差异

庄子和老子被归属于同一个目录学分类,因而逐渐地被看做是同一个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实在是有点荒谬,因为这一学派从未存在过,而且二者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所持的理念甚至完全相反。他们二者的差异最大的一点是,对于《老子》来说,万物是有一个本源,或是一个起源,而对于庄子来讲,却没有。这一差异从这些角度讲,是根本性的,而从其政治和宗教的后果上看,也同样根本。《老子》对中国政治观念与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主张君主要把自己放到万物的本源上,或是将自己变成万物的本源,从而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来控制万物,实行一种悄无声息、不为人知的统治艺术。它还给后来兴起的道教提供了任何宗教都需要的最初的奥义叙述。而庄子,却从来也不曾在政治上,或是宗教上能够被任何人加以利用。

老、庄观点的差异来自立场的差异,在社会观和政治归结方面,老子是致用治世,而庄子则是消极处世,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立场的差异又与社会地位的差异密不可分。老子是史官,史官又称“天官”,生活在社会的上层,虽不治民却亲近王侯,缺少个人生存的忧虑所以能冷静地观察时弊,站在统治者立场上思考方略。其书的真实作者虽是隐逸者,隐含的作者却是“圣人”。 圣人”是大智慧者,可以是王侯,可以是臣僚,也可以是策士,但绝不是下层民众,因为他总是作为民众的对立面出现,安排着或把握着民众的命运。当然,这并不能说老子对民众是敌意的,恰恰相反,他提倡爱民的举措,即使把它们当成“刍狗”也是为了让他们过上质朴安稳的生活。老子还对现实的“人之道”有违“天之道”而愤愤不平,在他看来,后者一般是“损有余”的基础上。庄子虽然一度作过漆园小吏,更长时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时穷困到依靠编织草鞋为生。 作为平民知识分子,面 对“窃钩者诛 ,窃国者诸侯 ;诸侯之门 ,而仁义存焉 ”的人间喜剧 ,身处普通知识分子只能祈求避免刑罚的黑暗世道,不由得满腔愤怒,给予痛快淋漓的斥责和嘲讽。他无心于仕途,同时也畏惧于从政,因而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列御寇》描述一个叫曹商的人出使秦国,得车百乘而自炫,庄子竟视之为“舔痔”所得。传说楚威王曾以千金迎庄子为相,却被严词拒绝,因为庄子视仕途为送于太庙作牺牲品,宁可游戏于污渎之中享受快乐与自由。

而社会地位的不同,写作意图的不同,必然带来言说方式的不同。老子居于社会上层,写作时设定的隐含读者是高于民众的治人者,因此采用规范的典雅的表述。他随处运用宇宙万物相反相成的法则,仿佛是一位某种思维模式和语言程式的表演者。其所持的论述方式是“正言若反”。一旦把握《老子》的理路,诸如上与下、大与小、刚与柔、贵与贱、生与死、盛与衰等等关系及其利用,往往可以自然导出而不离其旨。庄子生活于下层民众之中,其写作大约是要泄愤和自娱 ,所设定的隐含的读者当是那种位卑、心高且傲视权贵者。他虽不谴是非却不愿殉人,首先要为自己活着,故“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这样的态度也许与“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互为因果。《庄子》的推论方式更多是综合的 、类比的 ,常通过寓言来揭示真理 ,虽不免排列杂乱却见态度之平易。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杨义.庄子还原[M].北京:中华书局,2011.

猜你喜欢

郭象道教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郭象思想中的养生之“德”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西夏道教补议
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智者老子
20世纪以来郭象研究之述评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