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版“韬光养晦”

2012-08-30赵楚

南都周刊 2012年27期
关键词:孤立主义门罗战略

“约架”最近成为网络上一大热词,如果联想到“打架”所象征的军事世界,人们似乎都习惯于认为:美国好主动“约架”、轻易使用武力;中国则有委曲求全的习惯,对外政策过于软弱,因此吃亏云云。其中,因近年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争议,人们把这种未加深思的看法又集中到对1980年代以来笼统地以“韬光养晦”相称的国家战略的否定之上。

其实历史上美国也曾经不那么热衷于“约架”,而奉行“韬光养晦”战略。我们熟知的美国最早的国际战略遗产,乃是发轫于首任总统华盛顿遗训的“孤立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在欧洲老大陆列强推进的全球战略竞争中,保持中立的立场,埋头于国内发展以及全球贸易。

然而,美国想在复杂的国际战略博弈中完全置身事外,毕竟是不可能的,进入18世纪后,美国开始思考更宏大和全面的战略政策,这一思考在以“门罗主义”为代表的政策理念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詹姆士·门罗是美国第五任总统,他执政的时代,就美国外部环境而言,正是英国在北美的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的时代,人们目睹了拿破仑帝国的崛起和英国秩序所遭遇的致命挑战,感觉到大不列颠帝国正从全球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转向防守和维护既有霸权成果。与此同时,新权力崛起的热浪已自地下隐隐传来。美国在巩固了独立的成果之后,的确面临以何种姿态参与未来国际事务的问题,因此,孤立主义的战略思维就显得不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823年,门罗总统宣布了《门罗宣言》。

《门罗宣言》所代表的门罗主义,与立足于外交中立的孤立主义有很大区别。门罗主义的思想要点是: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但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当成约架?)。可以说,这一思想与孤立主义并非矛盾,实际上,这只是美国孤立主义战略的美洲扩大版而已。

门罗主义显示了孤立主义内在包含的进攻性战略含义,显示出美国在崛起序幕时代对国际权力的战略意识觉醒。问题是,这一思想虽然在19世纪初提出,但美国当时并没有推行这一政策的充分的国家力量。在门罗主义提出约30年后,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北方的胜利最后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此后美国进入了疯狂地兴业殖产的经济大发展时代。到1890年,美国经济规模已远超原来领先的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经济的超级领头羊。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这场在战略上为控制加勒比海而进行的战争使美国跻身列强行列,也使门罗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于是,视野和目标更宏大的国际战略思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那就是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美西战争后直到一战前,美国在军事上主要的作为是,确保控制新旧大陆连接孔道加勒比海三角地区,同时向亚太和远东伸展自身的力量触须。这一阶段可视为门罗主义实践的深化阶段,虽然政策总体富于战术上的进攻性,但战略还是防御性的,美国对全球战略竞争总体上还是保持着较超然的态度。

从基本概念的分析可知,美国在立国后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奉行比较富于防御色彩的国家战略,对于当时主导的国际秩序是持尊重态度的,但与此同时,却对捍卫重大与核心的国家利益毫无保留,以坚定明确的决心和全力以赴的意志表明维护自身利益的立场。换言之,不主动约架,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其国际战略虽然总体上是防御性的,却寓攻于守,将贸易经济与外交力量作为推行政策的首要工具,而军事力量则仅只是作为最后的支撑砝码。

实际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才第一次显示了其影响全球政治的力量,而美国完全陷入全球政治的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门罗主义提出超过一个世纪以后才成为现实,至此,美国版的韬光养晦战略算是寿终正寝,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赵楚

军事学者,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副所长。

猜你喜欢

孤立主义门罗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作家的闲谈
作家的闲谈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坐火车上班的男人
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民族主义让全球化进程逆转了吗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