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时敏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及历史地位
2012-08-30叶枫汪卉
叶枫 汪卉
摘要:王时敏为四王之首,开创了“娄东派”,与另三王之间关系密切,在绘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他提倡“师古人”,自己一生也勤奋摹习古人的作品,为自己奠定了良好的绘画基础。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清初“四王”之间的关系、王时敏的师承渊源及绘画风格等问题具体展开分析王时敏的画风。并采用文献考证、比较研究、科学辨证、列举实例等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王时敏;山水艺术;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叶枫(1985-)女,江西九江人,助教,学士,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教师。研究方向: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02-01
一、王时敏山水画艺术风格简介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初名赞虞,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偶谐道人、西田主人、儒斋、西田遗老、归村老农等,晚年常隐于归村西田,人又称他为西田先生。江苏太仓人。据《过云楼书画记》记载,他的祖籍是“山西太原,南渡后居河南汴梁……明弘治间,割隶太仓,遂为州人”。王时敏是“四王”之首又是“娄东派”之先,工诗文,善画山水,间作花鸟,是有清以来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对后世造成深远的影响。王时敏完全承袭了明代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认为唐宋以后的“画家正脉,自元季四大家,赵承旨外,吴文,沈、唐、仇以及董文敏,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学古”。王时敏的绘画风格颇具特点,广泛吸收了前人的精髓,又开创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清代山水画领域中,文人士大夫绘画占有绝对优势。在明末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批画家群体,势力强大,特别是其中的“四王”,影响清代以后的画坛近两个世纪。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欣赏和提倡,当时被称为“正统派”,具体细分包括“山水正宗”和“写生正派”。所谓的“山水正宗”指由王原祁所成的山水画宗法,画史称“娄东派”。又有王翚创造的另一种山水画宗法,即“虞山派”。“写生派”则是指恽寿平(1632—1690 )师法北宋徐崇嗣没骨花卉而别开生面的花卉画,画史又称“常州派”。而吴历(1632 —1718)的绘画虽然别树一帜,然早年曾师从王时敏、王鉴、并与王翚等人有交往,在艺术创作宗旨及表现特点上亦与他们有渊源关系,故画史中将其与另五家并而称之(又称“清初六家”)。他们的绘画在清代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统派,也是中国整个绘画发展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对后来画坛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二、清初“四王”之间的关系
王时敏与其他“三王”的关系密切。他与王鉴(1598—1677)远在明代就步入仕涂,并开始了并不顺心的政治生涯。王鉴也是江苏太仓人,由都是明代位居高官的著名文人之后。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在万历朝任首辅,地位相当于宰相。王鉴的曾祖父王世贞在万历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更因为提倡文学复古运动,居“后七子”之首,成为了一时的文坛领袖。在这样的家庭中出身,不仅使王时敏、王鉴“志学之年”便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且都靠祖上的余荫顺利进入仕途。
王鉴以子侄辈与年长六岁的王时敏相交,早年画法受王时敏影响很大。王鉴于三十六岁时中举人,三十八岁出仕广东廉州太守,“时粤中开一米,鉴力请上台得罢。”三十九岁( 1636)那年专程去松江拜访董其昌,得以观摩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成为忘年之友。在董其昌的影响下,王时敏和王鉴都接受了“南北宗论”,并且把董其昌视为直承南宗正派的最后一为大家。至四十岁,王鉴的仕宦生活即告终止,与王时敏相仿,在明亡以前即由“兼济天下”的官员不得以变为“独善其身”的文人。由于他们家富收藏,从小便培养了绘画的兴趣,具备一定造诣,居官时而不忘绘画的业余文人画家。离官后更得以专事绘画,成了在野的文人画家,这一特殊经历,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明亡以后的道路选择。
入清后,王时敏与王鉴并不独以绘事交游遗民,互通声气,而且也与降清的文坛领袖吴梅村、钱谦益、周亮工等时有来往,借以保持与新王朝的联系。同时,他们不但热情扶植画坛后学,精心指授,为之延益,培养子弟读书仕进,以图在新朝发挥文人世家的作用。在王时敏和王鉴心中认为,自己当前朝遗民,守节不仕:子弟则当新朝顺民,力争服务于新潮。在王原祁(1642—1715)的入仕,王翚(1632—1717)的入宫供职,终至“四王”艺术的成为正统,也是王时敏与王鉴驾御培养和惨淡经营的结果。
王鉴在家族上晚王时敏一辈,但在生活与艺术上与王时敏是一辈的。而王翚和王原祁则属于另一代。王翚和王原祁可以说是“四王”第二代画家,他们发挥了王时敏和王鉴辈期望的作用。
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绘画思想深受其祖父的影响。王时敏亲自教授王原祁,是其他画家望尘莫及的。王时敏曾亲手绘制了一套临仿古人名作的册页,名为《小中见大图》册,供王原祁学习临摹、研究之用。王原祁画忆曰:“余先奉常赠公汇宋、元诸家,定其体裁,摹其骨髓,缩成二十余幅, 名曰‘缩本……先奉常于丁巳夏初,忽以赠余,其属望深也。余是年三十有五 ,拜藏之后将四十年,手摹心迫。庚寅冬日,方悟‘小中见大之称,亦可‘大中见小也。”王原祁在祖父的熏学下克承家学,力攻举业。仕途一路顺畅,官职也升至户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成了一名地位显赫的文学侍郎之臣。画名由是大噪,学者遍及朝野,不仅左右了宫廷山水画风,也极大影响了文人山水画的主潮,形成了肇事于王时敏——王鉴而以他为旗帜的娄东山水画派。
王翚也是“四王”第二代中名满天下的职业画家。是太仓附近的江苏虞山 (今常熟) 人。十九岁那年王鉴来虞山,发现了他的才能,便收为弟子,后又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带着他游遍大江南北,临摹个收藏各家秘本,将家藏的真迹秘本拿给王翚观赏临摹,更将家藏的董其昌的《树石卷》转赠予王翚,如当年董其昌传授于自己一般。经常为王翚的画题跋,对其画作大加称赏。王翚画艺大进后,王时敏和王鉴又为他多方宣传。终于使王翚受到了文坛名流的高度赞扬。六十岁被推荐进京,当上了《康熙南巡图》的主笔,成为供职内延八年之久的宫廷画家。他的画风,不但影响了宫廷山水画的风格,而且影响了无以数计的追随者,后人称之为虞山山水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