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时敏苍茫浑厚山水画艺术探析

2020-04-10冯丽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王时敏山水画

冯丽

【摘 要】苍劲浑朴是王时敏作品的主要艺术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王时敏的时代背景和师承关系,再结合王时敏的绘画作品,并对他作品中的山水树石单个要素的笔墨、叠加等进行细致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地探析王时敏是如何表现苍茫浑厚的,通过阐述,让更多的人了解王时敏的同时,从他的山水画艺术中汲取精华,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王时敏;山水画;苍茫浑厚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131-02

一、王时敏的背景渊源

(一)时代背景

清初至乾隆年间,因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和文化专制的政策,使明中期以来突破传统的解放观念,在清代失去了滋润生长的土壤。即便如此,艺术的传统并没有因为两个朝代更换而中断,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大多画家继承明末文人画传统。王时敏就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之一。

王时敏,初名王虞赞,后改名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江苏省太仓县人。王时敏出身仕宦之家,明末以祖荫官至太常寺奉常,人称“王奉常”。他是清代画坛领袖,居“清四王”之首,同时开创了“娄东画派”,对清初一代画风影响深远。其晚年隐归,朝夕临摹潜心研究绘画与创作,身在官位二十多年,各地奔波,從而有机会饱览祖国名山大川,观赏各地名画真迹,为他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素材。他的代表作有《仙山楼阁图》《南山积翠图》《仿大痴山水图轴》等。

(二)师承关系

王时敏师承董其昌,师法黄公望,少时就极为聪颖,祖父王锡爵嘱托董其昌对其进行指导,创作了绘画入门的画稿即《课徒稿》。受董其昌的影响,王时敏少年便从摹古开始,因家里名画收藏丰富,方便王时敏深入钻研宋、元传统的笔墨画法。王时敏对黄公望顶礼膜拜,对其作品中干枯的笔墨和浑厚潇洒的画风学习最下功夫。到了晚年时期,王时敏画风日益成熟,他追求用笔本身的变化,形成了用笔求“毛”的独特风格,要求有枯有润,有苍有秀,淡墨干笔皴擦,浓墨加湿渲染,老辣苍茫,墨法淳厚,从而形成了苍茫浑厚的山水画风。

二、苍茫浑厚的画风表现

(一)用笔虚实的结合

中国画对空间的处理为虚实相生,因“虚”得“实”,无景处皆反得其妙。画面中必须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才能显现出画面中用笔的轻重、墨色的浓淡、布景的疏密等。《仙山楼阁图》是王时敏75岁时给陈静孚的母亲所作的祝寿图。纵观整幅画,峰峦重叠,树木葱郁,细泉长流,劲松挺立,山谷隐约有几间草舍。近景的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带有长青不老的美好寓意。远景山石布局繁密,林木茂盛葱郁,丘壑之上点苔细密,着为紧实。在用笔方面,干笔飞白处为虚,王时敏以线条的“松”“涩”来表现出“毛”的感觉,用笔求“毛”从而就会有“飞白”,例如山峰侧面的长短披麻皴笔法轻松,运用“飞白”来体现山峦的虚,以焦墨皴擦的细密点苔为实,每座山顶都以一虚一实的节奏,共同表现出山峦的苍茫。树干笔法较“毛”,反之树叶笔法较“实”,这一虚一实相得益彰,把林木的苍厚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近景的焦墨点苔细密浓厚与远景横向的淡墨点苔也形成了一种虚实对比,山石、点苔、林木之间虚实对比使整幅画面有了苍茫的感觉。

(二)深远平远的运用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王时敏注重将每座山峰的平远与深远的空间感完美表现出来,以峰峦如柱的山峰表现平远,以山谷林木的叠加来体现深远,如此,更加能体现出自然山川的苍茫雄浑。《仙山楼阁图》远眺为层叠的峰峦山岭和覆顶的林树,中观是高山流出的溪水低汇成河,山林环抱中间隐约可见几座楼阁,压轴近景为两株巨松,层次分明,布局得当。此幅画作中以重峦叠嶂的山岭、繁密茂盛的林木和时隐时现的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探索,几经曲折才能在山坳的深处窥见几处楼阁,由此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仔细观摩这幅作品,山前的石块与山后的林木展现出山体的平远,自近景而望远景犹如千里远,远景中雾锁烟迷,使画面更具高远与深远之感的同时产生了虚实对比,使全图笼罩在朦胧飘逸的氛围之中,将苍茫大地之感展露无遗。

(三)墨色层次的变化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运墨而五色具”,即墨色的变化,分为“干湿浓淡焦”五种,加上“白”就是“六彩”。在一幅山水画里,即使运用单一的墨色也能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在王时敏的山水画作品中,墨色浓淡干湿,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对山石的处理方面,用披麻皴皴擦以后又进行横向皴擦,呈现出苍健浑厚之感。同时又将黄公望这种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根据自身的需求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圆润的用笔,淳厚的墨色,干湿之中又有自己的变化。《仙山楼阁图》的笔墨以黄公望为宗,点苔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并用,笔法规整有序。王时敏在这幅作品中以淡墨来勾山石巨松以及山间茅舍的轮廓结构,以浅降的表现手法来描绘刚毅挺拔的巨松。这两株松树的针叶前尖后钝有力度,在淡墨的针叶之上再叠加重一层的墨色,层层加深,层次井然,使这两株巨松显得苍劲浑厚,给人以长青不老、郁郁葱葱的感觉;树干以淡墨鱼鳞皴表现,厚重古朴;枝干多变,以重于树干的墨色来勾勒枝干,同样以鱼鳞皴皴擦,丰富而厚重;山石的皴擦以干笔淡墨与长短披麻皴相结合,淡墨着手,层层皴染,凹处密,凸处疏,点苔不仅细密还有墨色的变化,近景处的点苔墨色淳厚,远景处的点苔用笔较虚,墨色稍淡,这就是所谓的淡皴浓点。墨色有层次的变化,山石有凹凸的结合,使整幅画面更具浑厚之感,可见他每次运笔都是在为后一笔进行铺垫。

(四)丘壑林木的叠加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浑厚”除了用笔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外,亦可以用画面中所画丘壑林木的叠加与穿插来增加画面的“厚”,而丰富的画面内容同样可以表现出“浑”。王时敏虽然在构图上很少有变化,但每幅作品的内容都极其丰富,大多以丘壑林木的叠加展现出中国山水的广袤无垠。《仙山楼阁图》采用的是全景式构图,巨松突出,山势重叠;山谷中茅屋草舍数间,点出文人逸趣。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谷中汩汩流出,流到低处汇成一条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几间稀疏的茅舍;中景是叠加的山石和郁葱的林木,丛树以密为主,以疏为辅;近景则是两颗生长在小土丘上的苍劲挺拔的巨松和多株小树,以及交错的石块;远景中的每座山顶都叠加大小不一的密集石块,与墨色淳厚的点苔相呼应,展现出每座山的浑厚。山之间同样有林木的叠加,每簇林木之间错落有致,有前后高低的变化和空间的对比,于此就有了距离和厚重感。近景的两棵巨松一前一后、一高一低,错开了距离,枝干错综复杂的同时也有前后的区分,密密麻麻的针叶、树干的鱼鳞皴,将巨松的苍劲浑厚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中的每一组物体的组合与穿插都恰到好处,呈现苍茫浑厚的艺术风格。

三、苍茫浑厚艺术画风的影响

王时敏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夫,在运笔、线条等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董其昌所倡导的“扬南宗,抑北宗”“以淡为宗,笔墨至上”的文人画理论影响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一批画家群体,可以说王时敏的出现为“娄东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其作品用笔圆润,重视笔墨,墨法也是层层叠叠,笔墨在作品中表现出苍茫浑厚、超逸萧散的艺术风格,对其孙王原祁画风的形成影响甚大,在整个清朝画坛占有统治地位,并对后世的正统派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2]王时敏作品[M].西安:陕西美术出版社,1997.

[3]郑晓敏.王时敏笔墨语言特征及对清初画坛的影响[J].美术向导,2007.

[4]李普文.王时敏早期画风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2009(6).

[5]李普文.王时敏晚期画风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12).

猜你喜欢

王时敏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王时敏:集古之长,乃为大成
王时敏南园的造园艺术探析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王时敏画像考
尊古以求复兴的王时敏
王时敏隶书探微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