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公体课开设排舞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2-08-30刘满娥向玲
刘满娥 向玲
[摘 要] 本文从广东省排舞运动发展概况、排舞自身的特征及功能的角度,总结分析排舞运动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共体课的可行性,并阐述其重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 排舞高职院校可行性
排舞( Linedance) 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集体舞,通俗来讲,排舞是一种“能走即能跳”的新兴休闲运动。源于上世纪70 年代美国西部乡村舞蹈, 起初用吉它和拍手的方式起舞, 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舞和拉丁诸舞的舞步,其风格创新, 简单易学, 是一种既可独享, 又可集体共乐的健身休闲形式。
1.广东省排舞发展概况
排舞运动近年逐渐流行于亚洲各国, 在港台、日本、新加坡等地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国内, 上海、福州等体育部门已率先引进, 中国体操协会与国际排舞协会合作, 也开始了国内的推广工作。犹如“雨后春笋”般广东省排舞运动近两年发展形势大好,在省总工会、省体育局的大力推动下,排舞在广东职工群众中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目前,全省已开办省市级排舞师资班50多期,培训师资学员1万多名。省体育局将排舞列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项目,省总工会还带头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排舞培训。如此,广东省排舞师资班培训为高职院校排舞师资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
2.排舞运动的特征
目前如此魅力的排舞运动,其特征决定了受欢迎度。总的来说:排舞打破了舞种和音乐的界限, 在继承、发展、传播间找到了融合点, 在音乐与舞蹈间找到了联结点, 在多元和规范间找到了提升点, 在娱乐、健身、表演、竞技间建立了平衡点, 它是舞蹈文化、音乐文化、健身文化及全球化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2.1 排舞运动的特征
2.1.1舞步的统一性与身体动作的自由性
排舞的每支舞曲都有固定的名称和独一无二的舞码( 节拍数)。由国际排舞协会认证的舞步具有统一性,官方网站上的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权威的电子教材。虽然排舞的舞步动作要求全世界统一, 但是排舞对舞者的身体及手臂的动作并无统一要求,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编动作。相比其他健身项目,这一特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感受排舞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2.1.2舞蹈元素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排舞最初来源于方块舞、圆圈舞、欧洲宫廷舞和当时流行的迪斯科以及美国西部乡村的民族、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 排舞逐渐融入了很多时尚的舞蹈和音乐元素,在多种舞蹈和音乐元素组合、变化和不断创新之下形成了今天具有多样性的排舞风格。此外,许多国家还把具有本地民族风格特色的舞蹈和音乐元素融入到排舞中,大大丰富了排舞的内容。现在,排舞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舞蹈, 仅仅经过国际排舞协会认证的排舞就有3000 多支,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挑选和创编而成, 风格各不相同,难易程度有区分(包括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多层次需求。
2.1.3参与形式的灵活性
排舞对场地的要求不高, 只要有一块空地即可, 即使没有音乐, 还可以用拍手或吉它伴奏的形式进行起舞, 任意自我表现。由于排舞的流行性、简易性、风格多样性,使得排舞既可以作为一种几乎适合于所有人群的大众健身方式,又可以作为一种表演比赛的竞技项目。
2.2 排舞运动的功能
国际排舞协会认证的3000多支排舞中,包含了多种音乐和舞蹈风格,每一首舞曲都有精心的动作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有较为适合的运动量和强度,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消除疲劳、陶冶心灵、塑造优美形体的功效。
3.广东省高职院校公体课开设排舞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1排舞运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
综上排舞特征和功能的分析,排舞运动是一项益于锻炼人体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的健身项目,具有健体娱乐、健心解压、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延缓衰退等作用,因此它也必将深受学生大众的喜欢。据资料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在柔韧、协调等素质日趋减弱,排舞运动学练的门槛较低, “能走即能跳”,这句话说明了即使没有舞蹈基础,也能进行排舞练习。其流行性、风格多样性等特征足以满足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3.2高职院校具备开设排舞课程的条件
师资和场地设施是开设课程的基础条件。据悉,高职院校公体课的上课场地严重不足和滞后,这也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绊脚石。就目前高职院校公体课设施条件来看,排舞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 只要有一块空地即可, 即使没有音乐, 还可以用拍手或吉它伴奏的形式进行起舞, 任意自我表现。师资方面,广东省省工会大力推广排舞师资班培训,这一背景为排舞运动进驻学校课程开设做了很好的师资铺垫工作,当然也需要高职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4.广东省高职院校共体课开设排舞课程的积极意义
4.1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强调培养职业技能人,注重职业岗位中的实用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岗位大多是生产第一线,劳动强度大,而工厂又没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根据这一现状剖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内容不可能教授动作技术难,学习时间长,对场地器材要求高的运动项目。排舞的时尚、易学、易参与等特性决定了将其纳入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教学是非常合适的,这是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4.2丰富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高职院校共体课开设排舞运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它不仅体现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更是为展示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平台,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排舞公体课的开设,有利促进排舞社团的形成,这也是体育锻炼的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途径。
4.3发挥高职院校公体课功能的需求
体育功能无外乎被人们所认识的七种,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促进个体功能、社会感情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公体课功能主要凸显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职业体能,二是培养社会情感,比如说团队协作能力,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根据相关企业单位招聘信息表明,职业核心能力除了具备职业方法,更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而排舞这一集体休闲和谐运动,能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公体课功能。
4.4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最终宗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简言之,将锻炼身体的习惯带到职业岗位中。而这一习惯地养成最重要的是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乐于参加锻炼,并将之热情和爱好保持。而排舞运动的特征及功能符合终身体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健身排舞自身所具有的多种舞蹈元素,使学生学之有趣有挑战性。另外,排舞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能够满足多层面的学生需求。使学生转被动为主动,极大拓展学生对健身的持久热情爱好,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健身活动奠定了基础,使之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杨元元.普通高校体育专项课程开设排舞运动可行性分析〔J〕.体育管理,2011:193.
[2]李菁.排舞引入江西省高校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时空,2011:117.
[3]饶晖.对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排舞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百花园地,2012(01):172-174.
[4]张晓平.浅谈排舞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推广〔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0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