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2012-08-30陈孝勇
陈孝勇
[摘 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服务业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倒逼机制不断强化的形势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本文就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若干探讨。
[关键词] 发展现代服务业思考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一)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重大
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起,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培育国内服务业,逐步向创新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转变,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服务业已成为这些发达国家GDP贡献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进入“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服务业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倒逼机制不断强化的形势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我国经济而言,在步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尤其是在我国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研究我国现代服务业现存的客观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概念,指那些提供的非实物产品的行业。在国际上正式使用现代服务业概念的并不多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曾有划分传统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先例,我国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认为非实物产品的行业是不能创造价值的,使服务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服务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5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才第一次对第三产业做出明确划分,将第三产业计入国民经济总值中。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十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重组传统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以后的历届会议中都沿用这一提法。
所谓现代服务业它更加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它是现代知识经济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传统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及知识经济的衍生品。它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服务的现代化,形式则体现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三新”态势,其特点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一国城市化进程或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5%)。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9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4.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行业内部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并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在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
三、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从国际发展经验和国内发展需求上看,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更有利于高质量地实现目标。为此,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以下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机会、国际转移的机会已经出现,并且趋势和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型工业化既要求重视积极承接制造业的转移,同时也要求注意承接服务产业的转移;我国既要成为国际际制造业中心,也要努力成为国际服务业中心,要引导大城市将战略重点逐渐转向现代服务业,通过辐射带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的发展只有采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发展甚至超前发展的思路,才能把握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上动权,避免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国家已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进行专项部署,按照突出自主创新、推进系统集成、扩大公共服务的思路,加强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好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要制定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特点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一些优惠的税收、金融、贸易、市场准入、资源配置、服务采购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消除体制障碍。除特殊领域外,服务业领域应该全部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力量公平参与和竞争。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同时,也要给国内服务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体制上和政策上以平等地位,使国内企业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提高和发展,鼓励本土服务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现代服务业竞争。
三是人力培育致力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企业和中介组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改革推动等手段,加快培养一批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介组织,加快形成若干有一定规模、范围,有相当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领域。
四是加强信息网络设施、技术标准体系、研发体系等建设。要加快制定和实施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行业规范和外部监管举措,加快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通过政策支持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建设,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现代服务业信用信息库,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制度,有计划地开放和使用信用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强化个人信用制约。
六是发展专业化教育。完善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关的人才政策、教育政策,加快培养金融、保险、物流、创意、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留住、用好现代服务业发展所急需的优秀人才。
(三)突出重点,力争在服务业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的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智能立体交通体系、城际综合交通网络、电子货币应用、交易安全保障、网络服务、信用体系等新型支持体系,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
二是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产业。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构建网络化服务运营体系,发展远程、多点和跨区域的生产组织、商品与服务交易,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市场,促进研发服务业、设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电子政务与电了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在内的一大批新兴服务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快管理咨询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服务业的发展。把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公共服务的质景和水平,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服务业发展重点,主要包括: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科普服务、公共知识信息服务;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建立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技术服务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