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精彩结尾“六招”

2012-08-27杨起秀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内角卡片赏析

杨起秀

(南平市水南学校,福建 南平 353000)

数学课堂精彩结尾“六招”

杨起秀

(南平市水南学校,福建 南平 35300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课堂结尾不知何时变得模式化,千篇一律的“谈收获”结尾让学生对此索然无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导入的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一节好课好比一场精彩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味无穷的“尾声”。精彩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挖掘潜能、升华情感,从而取得“曲虽终、趣犹存、意未尽、思不止”的效果。

一招:反思自评——评价结尾

【案例】《正负数》结尾片段

师:如果用正、负数分别表示你对这节课表现的满意程度(用+10和-10分别表示最满意和最不满意,0表示表现一般),你会给自己怎样打分呢?

生1:+6分,我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比较满意。

师:继续努力,你会更优秀的!

生2:0分,我的表现没有其他同学出色。

师: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以后会更棒的!

生3(激动地):+10分,我上课表现积极,而且这节课的内容我都会了。

师:不错,很有自信!

生4(不好意思地):-2分,我有时没认真听。

师(和蔼地):你很诚实,你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个进步,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改正这个缺点,对吗?

……

【赏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本结尾片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后用“正负数”来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巧妙地将课堂评价与所学新知有效结合,让学生切身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自评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建立自信,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勤奋,从而内化对学习的认识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招:画龙点睛——一句话结尾

【案例】《用数对确定位置》结尾片段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话就藏在这个方格图中

课件出示:

师:老师告诉你数对,同学们自己找出来,能做到吗?

出示几组数对:

(3,4)(6,1)(3,2)(7,1)(8,4)(1,3)(6,3)(5,3)(4,3)

学生根据数对找对应的字。

汇报找出的一句话:“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

师:的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又准确又简洁,数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说“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

【赏析】结尾时,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寻找“一句话”的环节,学生在好奇的寻找中巩固、强化了新知,同时和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这一句话隽永蕴藉,让学生回味无穷,达到了课虽终意未尽的效果。

三招:快乐收场——游戏结尾

【案例】特级教师黄爱华《约数和倍数》结尾片段

师:下课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开课堂”,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出教室。

(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游戏开始:老师出示第一张卡片2,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走上讲台,依次说出一句话后高高兴兴地离开教室。当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出示了第二张卡片0.5,有几位同学一下子冲到讲台前,见其他同学没有动,想了想,又走回自己的座位。老师让学生讨论:他们为什么又回去了?接着,老师出示卡片3和5,学生按同样要求依次走出教室。最后,还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 的学生。

师:你们为什么不走呀?

生:因为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

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

生(思考后,兴奋的喊出):1。

师:为什么?

生: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

教师拿出一张大大的卡片1,最后一部分同学欢快地走出了教室。

【赏析】这样的结尾,自然、巧妙、不落俗套,寓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于轻松活泼的游戏之中,不仅悄然之间丰富了学生“倍”的概念表象,明确了“1”在整除里的特殊性质,而且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取得了课已终趣犹存的效果。

四招:巧设悬念——问题结尾

【案例】《梯形的面积》结尾片段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疏理总结,然后巧设悬念:

(1)当梯形的一个底逐渐缩短,直到为“0”,梯形会变成什么形?

(2)当梯形短底逐渐延长,直到与另一底边相等时,它又变成什么形?

(3)你能根据梯形面积公式记忆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吗?

请同学们课后画一画、用细铁丝折一折就知道了。

一是严格落实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把好环境准入关,强化总量控制要求,否决相关项目5个;二是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控巡查,切实防范企业雨天偷排行为;三是开展危废企业(电镀、化工、钢带、门业)大检查。要求各企业对自身固废实行规范管理、完善台账等整改,严厉打击非法转移、随意倾倒、非法填埋等违法行为;2013年完成2家企业刷卡排污总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建设任务,把在线排污监测点从63个提高到71个。

【赏析】“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很多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本结尾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学生期待研究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而不发,制造悬念,在课尾画一个“问号”,拨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欲罢不能,促使学生课后主动研究讨论、乐此不疲,起到了课虽断思不止的作用。

五招:拓展深化——延伸结尾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结尾片段

师(出示四边形、五边形):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已动手操作探究,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呢?

生:(面露难色)

师(启发引导):刚才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对于四边形、五边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

生1(猛然醒悟):我们可以用量角的方法。

生3:四边形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五边形可能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

师追问:那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

【赏析】相对于一节课而言,课堂结尾可能是一个终点,但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它可能是另一个知识的起点。因此,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可通过问题或结语,把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使结课成为知识延展、学习空间延伸的桥梁。以上结尾片段,既巩固了学生对已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运用,又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六招:首尾呼应——解惑结尾

【案例】《年、月、日》教学片段

导入部分:

师:小明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情绪高涨,立刻对问题产生了“疑”,并做出自己的猜测)

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揭开这个谜底。

结尾部分:

师:大家还记得,刚上课时老师提的那个问题吧。你知道谜底了吗?

生1(迫不及待地):我知道,因为小明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

师:为什么这一天出生的孩子,12岁了只能过3个生日?

生2:因为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才有29天,而每四年一个闰年。

……

【赏析】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了一堂课的整体美,和谐美,导入和结尾遥相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教师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结尾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分析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消除疑虑,解决悬念。这样的结尾方式,既能首尾相应,又巩固和提升了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然,教无定法,课的结尾没有也不应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及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精彩纷呈的课堂结尾,从而给学生留下余趣犹存、遐想无穷的余音。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内角卡片赏析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一张卡片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