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管理研究——基于温州现象视角
2012-08-25杜静然吴金键
杜静然 吴金键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商人从火柴、打火机、线头等做起,把商品从农村推销到城市、进而推销到国外,这种发展形式,人们称之为“温州模式”。2000年后,温商经历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转而走向以钱赚钱的快速发展期,其资金主要用于炒矿、炒房、炒钱,而不是用于实体经济。但这些投资带来高回报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2008金融危机后,温商的资金隐患已经显现,2011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温州许多企业在多重经济压力下资金断裂,大量中小企业在短期内倒闭,这就是温州的高利贷危机,也叫温州现象。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至改革开放以前,民营经济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规模上讲都是微乎其微。1950—1980年,全社会的个人积累在6%以下,最低时仅为0.9%。因此,这一阶段,民间资本微不足道。改革开放后,1980—2002年我国民间资本投资额从165亿元猛增到21172亿元,增长127.3倍,年平均增长24.7%。据相关统计:我国1952年的储蓄存款余额为8.6亿元,2008年的储蓄存款余额为21780085亿元。于是,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寻求出路。因此,如何规范民间资本的运作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间资本特征
民间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下的资本概念。在我国,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属于全民所有。由于我国现阶段,允许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法律上保护私有财产,民间资本由此诞生。民间资本区别于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经营型民间资本,金融型民间资本,现金型民间资本,不动产民间资本和一些以基金形式存在的资本。换言之,即私人所拥有的财产。所以,温州现象中的资金从范围上看属于资本中的民间资本范围。与国家财政收入相比,民间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1.逐利性。依照价值规律,价值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哪里的价值高,有利可图,资本就会进入到那里。民间资本作为一种私有财产,其根本性质就是追逐利益。例如,2002年,全国能源紧张,煤炭价格飞涨,民间资本流向山西,仅温商就收购半数。2006年,商品期货牛市,许多民资又投向有色金属。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50亿元温州民间资本又进入西部收购油井。这表明民间资本是追逐高额利润的。
2.资本准入受限性。长期以来,民间资本在市场准入方面就受到诸多限制,民间资本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在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事实上民间资本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合法性尚不充分。例如,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第七条规定一般出资人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人民币。出于风险控制无可厚非,但是却将大量民间资本挡在门外。在法律上,民间资本的限制性也比较大。“非法集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汇,许多民间资本的募集者,一不小心就陷入“非法集资”的雷区。同时,对于一些中小借贷公司的《担保法》《贷款法》已经不太适合。
3.资本运用盲目性。由于大量民间资本掌握在普通居民手中,受信息能力的限制,许多居民对风险投资运行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风险缺乏充分估计的能力。居民盲目投资,而且非常容易受到言论宣传的影响,从而产生大量非理性的资本运用行为。
4.分散性。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民间资本分散于各个居民手中。民间资本的聚集通常是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约束力进行的,所以就造成民间资本信用度较低的状况。同时,居民手中的资金比较有限,居民会比较谨慎的较为保守的使用这部分资金。
二、温州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追逐利益是温州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2000年后,中国房地产进入狂热期,温州市区房价从四五千涨到四五万。加上商品房制度改革,地方财政依靠土地买卖、官员以GDP衡量业绩三环相扣,让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同时2008年的4万亿救市资金,直接导致2009年的房价大幅度飙升,导致民间资本对其投资信心大增,分别从各个行业流向房地产,有些企业不惜放弃主营业务,参加到炒房的队伍中来。一些放贷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他们以1.5分或2分的月息从一些人手里借资金,然后再以3分至3.5分的高利放出去。还有的放贷月息达到6分至一角,甚至1角5,年利率高达180%。民间资本的逐利性暴露无疑,温州民间资本的利率不断被房地产利润抬高,经济泡沫不断加大,资金的成本和风险也不断增加。当市场需求减少,房地产产品未能预期实现利润,延期造成利息增加,成本增加,要想实现利润补偿延期亏损,就必须抬高房价。这样一来,越高越没有市场。最终导致民间资本借贷关系破裂,企业垮台,资金链断开。
(二)国家宏观调控是温州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国家出资4万亿拉动国内消费,扩大内需。此时,银行贷款很容易得到。但是,2011年国家突然调控利率,同时出台限制炒房的政策,导致房价下滑。这就造成一些企业的房地产产品销售下降,同理,民间资本的借贷关系也会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温州现象并不无根据,凭空发生,是它资本性质导致的。民间资本逐利性、局限性、国家房调政策共同引发了温州现象。
三、民间资本管理机制的构建
只要有需求与供给矛盾存在,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就无法改变。逐利性无法改变,那么温州现象就不可能杜绝。但是,构建规范的民间资本制度机制、运作机制和引导、检查机制的三位一体的民间资本管理机制,可以缩小其影响的范围,减少发生次数,降低损害程度,从而实现民间资本的软着陆。
(一)制度机制
我国民间资本是内生的国民资本,与我国特殊的社会信任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民间资本的活动既是经济行为又是法律行为,因此,需要建立制度机制,在制度上对民间资本给予承认。制度机制的目的在于克服民间资本的局限性,解决民间资本在制度中的不合理待遇。主要构思内容有完善经济制度与完善法律制度。
首先,完善经济制度建设。1.放宽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实现民间资本的“国民待遇”。具体来讲,政策面没有明令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的市场,不应阻止。外资可以进入的市场,民间资本同样可以进入。2.鼓励民间资本向各领域发展。这样一来拓宽了民间资本的发展道路,也减少了阻碍因素,民间资本可以更好的在市场中发挥它的作用。
其次,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改善和发展,法律法规也应及时更新,确保在民间资本的重要问题上有法可依。同时,及时更改不适应民间资本发展的法律。具体包括:1.完善《公司法》的相关条例。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执行。其中将“授权资本制”代替“法定资本制”,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分两年缴足,投资公司资本分5年缴足。其中两年内将注册资本缴足的期限,对一些行业的民间资本限制很大。还有有限责任公司的最高股东人数为50,因为民间资本一般具有分散性,这就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聚集。2.完善《合伙企业法》。该法中第61条对有限合伙人人数的限制,也不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3.完善民间资本在募集过程中的法律法规。
(二)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构思主要包括民间资本的集资、投资、退出三个方面。主要克服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多导致的资金风险和资源浪费。缓解民间资本的分散性造成的集资难以及民间资本在退出机制的缺陷。
通常情况,资金风险的降低是可以通过减少项目在筹集资金流转的次数来实现。通俗讲,就是将大部分民间投资变成直接投资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资金筹集的成本来降低风险。
其实银行就是扮演着这样资金融通的重要角色。哪里需要资金,银行就将资金输送到哪里。所以银行是减少资金流通次数作为集资投资的首选经济组织。但是,银行是一个经济组织,盈利是它存在的一个重要立足根本。不追求利润的银行,不是好银行。所以,这就造成银行在投资时,注重业务的成本与利润,以及利润实现的周期。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例如,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一个业务的借款金额以万为单位。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个业务的借款金额通常是以亿为单位。这种情况下,因为做一个国有企业业务和一个民营企业的业务固定成本是不一样的,银行肯定是选择固定成本小的。而且民间资本的信用度较低,为了避免信用导致的呆账,银行也会贷款给国有企业。同时,银行利率通常比市场利率要低,银行将资金的风险降低,所以收益也是减少,但是这样一来,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会减少,对于筹集民间资本不利。
可见,银行在民间资本的集资与投资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需要另一个金融组织来实现对民间资本运作进行规范引导。股票市场是一个渠道。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但是股票市场上市条件的限制过多,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进入。所以本文构思建立多级股票市场、多级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
多级股票市场的运作机制内容:在年GDP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市级以上行政单位,建立起适合地域性的股票市场体系。放宽上市资格。例如,资产达到50万,连续盈利2年即可上市,但还要加一个条件:上市的企业必须地址是在本市。
多级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内容:将年财政收入达到200亿以上的市级以上行政单位,建立起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的企业必须得到政府的核实。核实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有偿还的能力等。
在多级股票市场、多级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下,可以解决了民间资本分散性所导致的集资难的问题,同时打破靠亲属朋友连带关系组成的资金网,有利于合法保护出资人的权益。该运作机制利用民间资本的逐利性,直接对公司进行投资,降低了资本风险。
(三)引导、监察机制
运作机制较大程度上利用了民间资本的逐利性,但是一旦管理层运作弄虚作假,也会造成民间资本的浪费,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引导、监察机制,以克服运作机制的弊端和市场缺陷。具体而言,引导机制是成立关于国家对民间资本的政策研究的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分析对民间资本发展有利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性鼓励政策,进行必要的宣传工作。同时,在信息网络中,突出政府投资引导力量,公开,公正的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等。监察机制:由政府公务员、民间资本的企业领导人共同组成一个对运作机制的公平、透明负责的监察组织,下设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的专业人员,维护运作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大机制在宏观上,利用了民间资本的逐利性,降低解决了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在微观上,克服了民间资本的分散性,实现了投资人对被投资公司的直接投资,为民间资本的管理打好了基础。
2010年5月7日,国家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民间投资规范于六大领域。为民间资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使民间资本在中国的经济沃壤上茁壮成长。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目前私营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70%以上,8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的农村转移就业于私营经济。这些数据从侧面反应了民间资本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作用,民间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所以,让民间资本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势在必行。
[1]高静,让民间资本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科技资讯,2011.5.
[2]贾康,政策性金融与民间资本、中小企业的对接,今日财富,2011.4.
[3]刘培红,构建良好投资环境吸收引进民间资本推动中部基础建设,经济师2011.6.
[4]孙晓娟,论我国民间资本创业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2.
[5]古华,民间资本投资优先利用领域的障碍及对策,财会月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