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12-08-24龚玲丽
龚玲丽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昌 330006)
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常见于下肢骨折术后[1]。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等,严重者可发生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而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成为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300例,男 154 例,女 146 例,年龄 18~89(58.2±21.1)岁。 其中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105例,行股骨干骨折手术50例,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103例,行胫腓骨骨折手术42例。
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其方法是: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危险性、预防的必要性,争取患者积极配合预防性治疗。另外,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粗纤维饮食,每日摄入水量2 000 mL左右。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监督患者戒烟,以减少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刺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消除消极、悲观情绪,提高患者对术后抗栓预防性治疗的依从性。3)适当抬高患肢,保持膝关节屈曲10°~15°。避免腘窝处受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4)患者在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做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踝关节背伸跖曲、膝关节屈伸活动,30~50次·每2 h-1。5)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药物,并适当补充液体,保证患者每日正常尿量。6)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色泽、肿胀、皮温及感觉运动情况的变化。7)患者应尽早下床非负重活动,进行下肢功能锻炼。8)选择上肢浅静脉穿刺,尽量避免下肢静脉操作,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同一穿刺部位持续输液时间应少于48 h。输液不畅时应避免挤压,以免加重血管内膜损伤,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9)患者下肢有积血、血肿可压迫血管,致血流变缓。应保持切口有效引流,挤压引流管每2 h 1次。引流袋低于切口30~40 cm,并妥善固定。10)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下肢静脉泵的用途及作用机制,以便患者使用下肢静脉泵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组护理至出院。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者临床检查发现疑似的患者进行连续检查确诊[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组患者均未继发肺栓塞。
表1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包括3个方面因素:血流速度缓慢、静脉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3]。下肢骨折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伤后需长时间卧床,加之骨折手术后限制活动,使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降低,且创伤可导致静脉血管壁受损,极易导致DVT的形成[4]。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疾病,或长期吸烟,且与围术期上述高危因素相叠加,发生DVT的风险急剧增加[5]。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甚至继发致命性肺栓塞,使病死率升高。因此,应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对下肢骨折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还使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是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手术最终成功、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的重要保证。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国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治疗有了成熟的体系。即便如此,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及其家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和掌握方面仍有一定的偏差、有低年资的临床工作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不够等。因此,临床医师应继续增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注,尤其是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同时,强调医护患三方联合防治,以提高治疗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
[1]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66-572.
[2] 夏仙,王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16-317.
[3] Heit J A,O’Fallon W M,Petterson T M,et al.Relative impact of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 population-based study[J].Arch Intern Med,2002,162(11):1245-1248.
[4] 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5] 郑普春,陈晓云,李宁.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