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2-08-24黄恢淑
黄恢淑,胡 婷
(1.武宁县妇幼保健院门诊部,江西 武宁 3323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南昌 330006)
为了减轻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11年1—12月对462例肝癌患者在实施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462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2例,女210例,年龄27~67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6例(35.9%),高中至大专164例(35.5%),本科及以上132例(28.6%)。同时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323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3例,女150例,年龄28~67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7例(36.2%),高中至大专115例(35.6%),本科及以上91例(28.2%)。2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着重手术入院宣教,饮食指导,睡眠等方面的护理;遵医嘱监测生命特征,常规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入院后护理干预:①入院时由主管护士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作息时间,使患者尽快熟悉医务人员,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情绪;②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的改变,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保持病室安静舒适;④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调节品种,保证营养需求;⑤让患者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对检查的盲从,掌握自己病情的转归,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⑥进行专科知识介绍,包括介入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等。
2)术前护理干预:①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通过倾诉减轻焦虑;②做好术前备皮、介入治疗所需药物的准备,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小便,便于术后24 h能顺利排便;③术前晚,护士重点巡视,指导患者入睡,观察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镇静药,术前4 h可进少量流质,避免手术过程中空腹时间过久,导致低血糖、晕厥等不适;④术晨由主管护士携带药物、病历,与家属一起陪同患者到介入室。
3)术后护理干预:①患者回病房后,主管护士立即到病床旁,祝贺手术成功,了解手术过程,观察穿刺点敷料是否干燥,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末梢血运是否正常,右上腹胀痛情况,做好记录。②卧床24 h,术肢制动12 h,如患者感到劳累,及时予以协助健侧肢体屈曲,协助一侧身体轻微活动,以改善受压皮肤血运,增加舒适感。③术后进流质饮食,3 d后普食,多饮水,保证24 h尿量>3 000 mL。④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等增加胸腹内压的因素,咳嗽、解便时用手指固定股动脉穿刺部位,以防出血[1]。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度的重要依据,每30 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⑥向患者介绍较常见的栓塞后综合征:发热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大剂量化疗药物的使用常导致恶心、呕吐,术前和术后给止吐药物,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肝动脉栓塞后由于肝包膜张力增加、肝脏水肿常引起腹痛、腹胀,弄清疼痛性质后给予处理,及时给患者解释原因,消除患者顾虑,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⑦术后24 h后让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且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2]。
4)出院护理干预:①有书面材料详细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活动及药物服用方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快;②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血氨升高;③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注意休息;④2周复查肝区X 线平片,4周复查肝脏 CT和 AFP[3];⑤如有腹痛、黑便、黄疸、疲倦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患者术后8~12个月存活期及并发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8~12个月存活期及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肝癌早期常无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能够手术切除者不到20%,80%左右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发展迅速,自身不能耐受手术,技术条件受限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介入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由于患者对介入治疗不了解,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心理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压力,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心理、社会、环境条件等支持,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术后8~12个月存活率明显升高,而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血管栓塞可使80%~90%的患者引发右上腹部疼痛,加重患者身体负担的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了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最大限度地缓解和减轻患者疼痛感是提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发现通过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转移注意力,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疼痛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感。下肢麻木、血肿是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发现,通过护理人员的及时干预,发现问题,上报医师,未造成不良后果,发热是坏死的肿瘤细胞在体内吸收过程产生的反应,术后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体温;恶心、呕吐是机体对毒性药物的一种防御保护机制,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化学药物和造影剂,可引起恶心、呕吐,在呕吐的过程中,患者除了感到痛苦外,还会影响进食,进而加重与疾病有关的分解代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又加剧了化疗药物的肾毒性,因此,术后要积极防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储留,原因可能是卧床以及焦虑紧张所致,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尿储留症状,主要是通过针对性的术前床上训练,及时解除患者疑虑,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有效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病例资料为作者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期间收集整理
[1] 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0.
[2]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89.
[3] 契利宇,庞瑞麟,金银惠,等.18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生存三年以上的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 [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7(6):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