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由飞翔
2012-08-24杨慧
杨 慧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学,江苏常州 213164)
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需要学习者具有足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学生初次接触新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很好的讲解,特别是给予直观的演示,就会使一部分学生感觉理解上有点困难,进而感觉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以至于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笔者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传统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工具大多是黑板加粉笔,偶尔增加一些教具,简单地、机械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被动接受。由于对某些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学生有时会出现课堂上听懂了,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做对题目,但在课下做练习时不知所措的情况,更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又该如何正确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主要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主为完成任务为主。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融入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对再现式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更多地采用探究式,让数学学习活起来,使学生抛却数学枯燥无味的感觉,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其中,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在其中,想在其中,乐在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
2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将学生置于一项具体的任务之中,学生就会有参与感、紧迫感、责任感,就会积极探索,认真学习并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一项项具体“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设计的任务,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与之相背离;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能让学生完成,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教师在设计任务前,要全面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进而对任务的设置进行统筹和规划[5]。
在高一下学期的《柱、锥及其组合体》教学中,笔者采取对比实验法进行教学。选取高一年级的2个班为被试,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另一个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在对照班,主要根据书本上的图示,利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讲解直棱柱、正棱锥以及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学生对公式有了大体的理解,对于书上简单的练习大都能自如应对,但对于边数比较多、图形比较复杂的题目,有一部分学生就不得其法,无所适从了。教学效果总体上不是很理想。
在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中发挥想象,自主地、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
2.1 创设情境,导入任务
在讲授《柱、锥及其组合体》之前,首先,告知学生学习任务:观察它们的特点,寻找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收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锥体和柱体。然后,同一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用手工纸分别制作正棱锥、直棱柱、圆柱、圆锥模型。最后,将模型展开,观察它们的侧面,找出其特点,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侧面积、表面积。
2.2 共同讨论,分析任务
学生明确目标后,面对任务,积极分析或分解任务,认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主动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共同探究解决方案[6]。最后,学生带着自己的解决方案进入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寻求最优方案,并提炼出理论公式。
针对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观察直棱柱和正棱锥侧面展开图的特点:直棱柱由1个矩形组成,正棱锥由若干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侧面积问题迎刃而解。以同样的方法观察,可以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1个矩形,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1个扇形。对于扇形,学生以前学过,面积计算非常熟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了问题,印象十分深刻,对后面任务的完成就更有信心了[6]。
2.3 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讲解时间可以相对较少,指导的时间可以相对较多一些。在探究时间的安排上,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暗示,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个别小组或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应多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解决,在学生的阐述中补充、修正[4]。
在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简单的柱体和锥体的侧面积、表面积,还学会了将知识延伸,总结出组合体表面积的解法。如求图1所示组合体的表面积。学生很容易发现,它是1个正六棱柱和1个正六棱锥的组合体,表面积的计算也变得容易起来。这道题目的解答正确率,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
图1 组合体图示
2.4 总结反思,评价任务
完成任务不是最终目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即任务完成情况,还要评价学习过程,如自主学习与协作能力,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动机、方法、手段,问题解决策略等[7]。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如小组间、小组内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的评价要多肯定、多鼓励,多指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8]。
3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诸多优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8]。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不断体验成就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自信也油然而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1]吴宝栋.新课改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29):彩 s.
[2]孙雪莲.任务驱动教学在新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几点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5):212-213.
[3]王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526.
[4]于妍,尹亮亮,支佳梁.浅探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2(6):105.
[5]刘皓.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5):98 -100.
[6]罗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110-111.
[7]曹书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29-31.
[8]符泰民.信息技术课怎样教学更有效[J].基础教育课程,2009(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