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效果分析

2012-08-22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双师实训中职

陈 芬

(淮北卫生学校,安徽 淮北 235100)

为贯彻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围绕中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积极探索符合中职护理教育教学体系,提出相对科学、切实、易操作的对策,对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护理教学改革,评价学生质量,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项调查取得的主要成绩

1.发现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职护理教育模式应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是本科或专科护理课程的压缩版,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培养护生的实践技能操作,使中职生毕业后能适应岗位工作;同时,中专护理课程也不能盲目扩大,过于强调临床操作技能,忽视对护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2)课程体系中缺乏职业特点

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中职护理专业特点,医学基础知识偏深、偏难,实用性不强,过于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医学临床知识偏重于医疗,护理实践和护理社会人文课程涉猎较少,使护生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就业适应能力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另外,课程门类也过多,超出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3)实验、实训课不能保证质量

学校和教学医院的实习指导教师短缺。教师忙于日常工作,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够强;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实验老师未能认真落实试验、实训大纲;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老化,滞后于临床实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双师型”教师匮乏

部分中职学校招聘教师时,过分强调高学历,而高学历的护理教师常常是从校门进校门,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技能生疏。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领导层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人才招聘引进机制。有的护理院校逐年扩大招生,但专业教师的队伍没有扩大,学校为节省教学成本开支,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去临床实践的机会少,不能将临床的新进展、新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

还有的学校护理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拨人,各司其职,不能有效沟通协作。

2.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方案

(1)确定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

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同时还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优雅的举止、端庄的仪容、仪表等内在气质和专业形象,给患者可信赖的感觉;具备有条不紊,反应敏捷迅速,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综合实践技能扎实灵活,这是中职护理培养模式与高校的区别。

(2)建立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根据护理学的特点,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突出护理专业特点。通过调整,使学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护理岗位的要求。

教材教法:选用较新版本、权威出版社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对教材进行再改进、再创新;根据班级大小、教学内容多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关怀和语言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

(3)加强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建设

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进行实验室、实训室环境和设备的改建和添置,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室、标本、模具等使用。学校应与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稳定的、质量较高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师生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护理教师,可来源于高等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医院和社区的业务骨干。实行公开招聘、严格选拔,加强培训管理。对医院和社区招聘来的的教师,重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先安排一学期或两学期听其他教师的理论课,然后安排实验、示教课,经相应的教研组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课堂。

对高校毕业生,重点进行实践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可先安排她们或脱产到医院进行临床进修1~2年,然后再对其教学方法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督查评比,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产学研结合搭建良好的平台,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行严格、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考评标准,制定奖励机制,不断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每1~2年对教师进行一次细则量化考核,重点考察专业实践及综合素质能力等,使之与时俱进,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二、本项调查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以上方案在实施的两年时间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医学生。

1.学生成绩分析

(1)以病例和问题为先导教学方法的成绩分析(《基础护理学》为例)表1

表1

(2)PBL教学效果评估(χ±s)(以基础护理学为例)

PBL教学实验组:32人,期末考试分数为70.61±7.66,阶段性测验91.07±17.50,期末考试 PBL 12.68±2.99;传统教学组(对照组):61人,期末考试分数为73.08±8.38,阶段性测验60.94±13.58,期末考试PBL 10.89±3.90。与传统教学组相比,P<0.05,与传统教学组相比,P<0.01

(3)教改前后毕业生理论、操作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见表2)

2.毕业生质量评价

对实施教改后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所在的医院,发放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表,从道德品质、知识水平、职业能力、工作业绩、综合素质、国家护士执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素质,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约90%。

表2

三、本项成果的创新点

1.改变了思维方式。使医学教学模式转变为护理教学模式。实现医学教学模式转变为护理教学模式是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

2.构建适合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3.教学内容妥当安排。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展开教学,此法与护士每日的护理工作程序一致,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护理岗位的要求。

4.改革了教学方法。教师灵活运用角色扮演、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5.改革教学手段。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6.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考评法,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7.加强教材建设,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整合护理教学内容,提高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 。

8.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开展专职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交流互动,将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最新理念及前沿的护理技术,及时应实于护理教育教学之中,加快护理人才的培养。

[1]丁艳萍,曹莹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9).

[2]张桂梅,刘允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3]罗明.浅析高职临床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

[4]沈宁,李俊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框架[J].护理研究,2012(12):717-718.

[4]周远清.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教育报,1998(3):25.

[5]尚美花.浅谈护士素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8).

猜你喜欢

双师实训中职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