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井坪镇城墙景观带的保护与规划

2012-08-21孙化蓉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景观带瓮城窑洞

孙化蓉 陈 昊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江苏句容 212400;2.镇江远景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句容 212400)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地处晋西北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吕梁山北端,是明代九边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鲁区井坪镇旧城改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井坪镇划分为旧城区以及东西两片新区,旧城区为延续古城机理、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住区空间。

旧城区内城墙是井坪镇内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围合旧城中北部格局呈中轴对称,瓮城居于轴线起点之控制地位。但多年以来,由于对城墙的保护意识不强,城墙原有形态被严重破坏,城墙西南段基本缺失,城门仅北部瓮城尚存在。周边住宅建筑借用城墙进行搭建,造成城墙墙体破损严重,整体与局部的城墙保护恢复势在必行。

此次城墙景观带规划以控详为契机进行整体保护与展示,不仅延续历史的足迹,同时增强旧城区的人文魅力。控详确定的城墙景观带的规划范围主要为:城墙内侧10 m、外侧30 m左右宽度的范围。城墙景观带总长度为2 km,东段长约760 m,西段长约700 m,北段长约600 m,规划总面积约14.7 hm2。

1 古城墙历史

井坪古城位于县境中南部,由于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1年)筑城设所。井坪城扩建以后,平面呈现凸字形,北高南低,北窄南宽,城墙周长2 550 m,全部包砖,墙高12 m,四角建有角楼,设南北两门,并建有瓮城。

2 城墙及环境现状

2.1 城墙墙体

城墙原本为夯土筑成,后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20世纪50年代,众多居民生产生活损害城墙,城墙砖被拆,且较多的居民在城墙上掏窑洞居住,城墙与窑洞镶嵌一体,城墙立面被遮挡同时墙体破碎不堪,并伴随坍塌的危险,见图1。

2.2 瓮城

瓮城是城墙中的一个空间的聚集,位于城市主轴线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瓮城是古代的防御设施,当敌人攻进了瓮城的第一道门,里面还存有一道门,守城士兵便能居高临下,四面组成交叉射击网,给瓮城内敌人以致命的打击。现状瓮城围合的空间仍然存在,但已被居民建筑挤压侵占。

2.3 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专指建于山顶、高岗或易于相互观望之处,供燃点烽火用以报警的高台建筑。现状烽火台独立于城墙之外,地标作用仍然显著。

2.4 地形

现状地形复杂多变,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高差达20 m~30 m。规划环城道路建设路、明珠路、胜利路与城墙景观带之间也存在0 m~6 m的高差,坡度多变。

3 城墙保护

城墙保护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保护力度较强的恢复全貌法,即在土墙外围全面包砖,恢复历史全貌,实现明城风范,同时将土坯完全包合保护,但投资较大,原有城墙砖零散量少,所建城墙实为仿城墙,建设意义较小;另外,也可通过建立顺应城墙走向、玻璃罩隔离保护城墙的现代带状博物馆,保护力度较强、展示效应较好,但投资大、占地面积大,同时当地群众对城墙保护完全不认同,使得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待商榷;再者则是进行城墙的朴实无华的保护与展现。在有效易行的保护措施之下,伴随井坪镇的发展而自然延续不失为较好的保护方案,毕竟城墙未来将在无憾的保护中散尽光彩。

3.1 迁走“城墙居民”、展露古朴城墙

将城墙两侧的居民安置于旧城之内,将破坏城墙的一切建筑、构筑物进行仔细拆除和加固,清理城墙两侧的用地以及地形,露出黄土城墙的本体。这样城墙的气势和厚重感足以震撼来者,黄色的土壤与夕阳的光辉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在井坪镇诉说无尽的沧桑与无限的希望(见图1)。

图1 城墙及周边环境开始清理

3.2 格局保护

保护城墙当前轴线形格局,通过轴线形城市路网,强化对称格局,突出瓮城的中央收尾节点的地位。突出烽火台的地标作用,形成主要城市道路建设路的对景。联系东门和西门(无城墙)的通道,形成东西呼应的格局。划定整个城墙带两侧的绿化控制线(即控详确定的规划范围线),进行城墙整体及两侧环境的全局控制保护。

3.3 墙体隔离保护

城墙本体的保护通过两侧各控制2 m左右(人体四肢不易接触的距离)的保护带,保护带边缘通过立道牙、座凳、绿篱或者栅栏进行空间划分,城墙根基到保护带边缘自然坡下,避免游人对城墙的直接接触,也保证游人的安全,不受城墙局部坍塌的威胁。

3.4 窑洞空洞填塞

由于多年来居民破城墙居住留下无数孔穴窑洞,窑洞分布无规律且洞深度、宽度大小不等,更有很多分为几层,局部坍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探明窑洞的分布情况,对各窑洞进行分类塞填(如图2所示)。填塞的空洞外围颜色和城墙本体颜色一致。

图2 窑洞填塞方案及效果

4 竖向设计

4.1 地形设计

由于规划范围内全局地形变化复杂,作为景观带规划设计的基底,其设计为本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复杂的地形变化有利于城墙的多视角的展现。

立面:通过台地式的方式实现不同高程之间的过渡。通过当地的原生质朴的毛石、砌块砖挡土墙的设置,实现层层台地跌落起伏、立面景观丰富的效果。同时新挡土墙烘托出原有苍黄的土城墙的气势,新旧对比鲜明,更突显土城墙的真实和内涵。

平面:不同的平台相接,形成空间大小多变、进退有序、开敞围合的序列。各序列之间通过台阶以及城墙主线进行联系,断续延绵的城墙与方正的几何平台形成软硬质的对比,烘托出城墙柔中带刚的气质。

透视:城墙在不同的游览空间中呈现出不同的画面,仰视城墙、平视城墙、框景城墙、漏景城墙、城墙的侧影、城墙与黄土、城墙与窑洞、城墙与黝黑的皮肤……

4.2 窑洞设计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主要民居形式,至今还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古城墙上就有很多窑洞的印记。规划利用景观带与道路之间的高差形成窑洞,作为城墙景观带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既结合地形、与城墙呼应,又展现黄土地区的朴实风情,别具一番风味。

5 景观规划

5.1 挖掘文化

城墙的保护与展示不仅是本体的一种物理行为,更是一种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彰显。通过挖掘本土的特色文化要素,利用城墙景观带进行综合展现,不仅使城墙景观带得以完善,更形成本地生活方式优化的出发点以及对外交流的窗口。

相关历史及文化主要包括:古代的城墙文化:古代战争时期城墙及城门的防御功能等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资源:平鲁面塑,以面粉为原料,捏制出精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有文化内涵的纯观赏意义的面塑艺术品;历史名人:尉迟恭,唐代名将、鄂国公尉迟恭(字敬德)是英雄,天下古今无人不晓。

5.2 总平面规划

充分尊重城墙、展现城墙、利用地形的基础上,进行景点的设计与布局。景点进行分级,一级景点突出城墙的整体规整格局,是重要的核心景点。二级景点是景观带当中叙事、游乐、游赏等多功能的景点。一级景点有:西门、东门、瓮城、烽火台景点;二级景点有:古城建典、尉迟故里、塞外烽火、平鲁面塑、城园相映等(如图3所示)。

图3 城墙景观带总平面设计

6 结语

平鲁区政府目前按照保护与展示的思路,把城墙景观带的保护和建设作为旧城改造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建设项目包括旧设施拆除清运、孔洞填实加固、节点墙面包砖工程、墙顶墙面排水工程、北城门及瓮城修复、外墙休闲绿化带工程等,这些项目运用朴实、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破坏因素对城墙本体的威胁,保证古旧城墙的主体得以延续,并形成向市民、向游客多视角展示、宣传的室外博物馆,使平鲁井坪镇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井坪镇在城墙文化魅力的映射下能够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景观带瓮城窑洞
古城池中瓮城的起源、作用与历史发展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论明代北京皇城的瓮城结构
北宋东京开封外城的历史演革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故黄河迎宾路景观带设计
鄂尔多斯高原古代城址瓮城的类型学考察
陕北窑洞民居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桑干河景观带规划设计分析
——以河北省涿鹿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