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效研究——温州市的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
2012-08-21陈国胜周胜芳
● 陈国胜 周胜芳 蔡 婧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农的根本,是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需要以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技术推广骨干人才、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能工巧匠为重点,带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全面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相关政策与实施办法,相继出台了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于这些政策,各方参与者是怎么认识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效果如何都值得去深入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共获得546份有效问卷和58份深度访谈报告,调查范围覆盖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地区的村民及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本研究注重搜集实地素材,访谈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户,走访典型的农业企业,获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实情。调研过程中注重具体访谈与实地考察结合,典型个案与一般研究相结合。在文成和泰顺两个县相关乡镇作重点调研。同时,邀请温州市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涉农院校专家,召开两次研讨会,研讨该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效的意见。
二、现状
2004年开始,当地政府组织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据2010年12月底统计汇总,七年间,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06.93万人,其中培训 “专业农民”20.93万人、“转业农民”36.11万人、“务工农民”40.17万人、“农村预备劳动力”9.72万人。培训后有72.72万人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26.27万人实现转移就业,培训发证率、转移就业率分别达到68%和72.7%。
(一)培训成效
1.工作机制逐渐健全
当地政府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列入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在年终对县(市、区)进行考核排名。例如,永嘉县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县对乡镇和乡镇对村的年度工作考核,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资本、社会慈善资金、扶贫资金等投入农民培训。瑞安市对培训补助经费的拨付实行身份证核对、签到表核对和电话抽查三次审核制度,全部实行电脑备案,通过电脑和书面双线审核,有效地避免了补助资金重复支付的漏洞。洞头县进一步完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和培训补助政策,将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最高补助额从1000元提高到3000元,1000元以下培训项目免费,引导渔农民积极参与技术含量高和就业前景好的培训。
2.品牌效应形成
当地政府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过程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特殊工种的培训,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品牌。苍南县打造出印刷制版、缝纫车工、幼儿教师、电工、厨师、会计、经纪人和业务员八个优势培训品牌,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就业渠道和人才保障。2009年,前六个品牌占了全县农培份额的92.8%,发证率和转移率高达97%和93.6%。瑞安市结合当地医护市场需求,针对40至50岁年龄段的山区妇女想打工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组织她们参加母婴、病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护理培训。
3.农培基地建设
当地政府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就业机构、民办培训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目前,温州市已经建立52个培训基地,并且对现有的农培基地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农培基地的规模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例如,苍南县为扶持农培基地发展,实施“品牌+基地”政策,即一个品牌通过择优交由一个培训基地去开展,其他基地不能介入,避免市场恶性竞争。同时对农培基地实行末位淘汰管理,对连续2年考核排位最后的基地取消资格,对年度排名前列的先进基地在下一年度的培训专业合同的签订、政策扶持、资金使用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先。龙湾区通过职校与企业合作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如永强职业高中与该区6家骨干企业合作设立实训基地,突出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培训实效。
总而言之,因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遗留下许多的问题,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建设完善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筑企业应该积极修订和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多收集以往的工作成果进行参考,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和环境因素,逐步提高完善。与此同时,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还可以帮助改善社会上普遍认为建筑行业脏乱差的观念,通过标准化管理打造安全标准、文明施工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度,积极有效推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4.培训方式创新
当地政府十分注重农民培训过程中的工作创新,推进农民培训从适应性、数量型向战略性、质量型转变,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瓯海区在原有统一培训基础上增设自主培训方式,针对被征地或已流转土地且未享受培训补助的农民设立资金补助机制,给予主动参加培训学校学习并取得市级以上劳动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每人400元资金补助,每年共有100多人人通过驾驶、电子商务、美容美发等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文成县来料加工业发展迅速,政府出资委托企业进行针对性培训,如珊溪镇对新办来料加工企业,视其规模大小分别给予5000-20000元的员工培训补助。乐清市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同时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妇女较多且文化不高的实际,在重点乡镇开办母亲学堂。
(二)认识和需求
通过实地调查,温州市各县市村民对农村实用人才转移培训的认识和需求情况如下:
1.村民对培训重要性及政策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农村实用人才转移培训对农民家庭来说很重要,但是绝大多数人表示不了解该项政策。具体见表1、表2。
2.最愿意参加的培训项目
表1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民家庭的重要性
表2 受访者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政策了解程度
表3 受访者对当前培训效果的总体评价
在“如果政府出资补贴,贵村农民最愿意参加哪类培训或教育”一题中,村民最愿意参加的培训或教育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例为63%;其次为“转岗技能培训”,比例为21%;排第三位的是“技能证书培训”,比例为18.2%;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学历教育”,比例为7.7%。调查表明,大部分村民愿意参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培训。
在培训种类上,村民最愿意参加的培训或教育项目为“来料加工培训”,比例为61%;其次为“农产品营销培训”,比例为53.8%;排第三位的是“机械加工培训”,比例为36.3%;另外“计算机培训”(比例为28.6%)和“宾馆、餐饮服务类培训”(比例为17.6%)也受到村民欢迎。
3.村民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总体持满意态度,具体见表3。
在培训时间选择上,受访者选择比例较多是“当天可返家”,具体见表4。
在培训方式上,受访者更倾向于“将农村实用人才转移培训与重点产业、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具体见表5。
4.村民能够承担的培训费用情况
在培训费用方面,具体见表6。
5.村民对培训的建议
目前,受访者认为农村实用人才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为“培训途径、次数过少”(比例为54.7%),“参加培训人员占比小”(比例为 41.4%),“培训内容不合理”(比例为14.9%)。
农村实用人才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第一,“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比例为45.7%;第二,“没有好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留在农村”,比例为42.8%;第三,“政策落实不到位”,比例为37.6%;第四,“政府关注程度不够”,比例为20.8%。对此,受访者建议培训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培训之后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建立培训机制,多渠道拓宽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政府加强宣传,增加培训补贴,提高农民培训积极性;建立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平台,增加学员就业率等等。
三、讨论
(一)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认为农民培训难度大、效益低,仅仅将培训作为一种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来完成,产生“完成任务、应付考核”和“注重培训人数和规模、忽视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思想倾向;部分培训机构片面追求培训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将通过率作为获得政府经费补贴的标准和依据;农民潜在的培训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引导,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上热下冷的现象。
2.培训资源过于分散。从纵向来看,市、县、乡级建立的培训资源未能有效衔接;从横向来看,涉农培训工作部门数十家,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项目彼此独立、培训资源分散的格局不同程度存在;参与农民培训的机构也很多,但始终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培训体系。另外,重复培训现象不时发生。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各地用于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资金每年有所增长,但相对于培训任务,资金仍严重不足。以温州市为例,2004-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民培训资金总计2.84亿元,每年人均投入仅为266元,最高的2010年,财政投入也仅有3710万元,折合人均投入也只有474元。有些地方财政支持资金还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培训进度。
表4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时间选择情况
表5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
表6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个人愿意承担的费用情况
4.宣传工作薄弱。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建设的宣传效果一般,未能有效扩大该项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和调动农民的参训积极性,进而未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对策建议
1.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总结培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开展对农民培训需求的前瞻性研究与农民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
2.整合培训资源,明确各部门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农业部门要利用市农科院(农校)、农广校、农函大等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提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能力,发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劳动和社保部门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经贸部门要做好企业用工培训;科技部门要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开展以电话和网络为主体的农民科技远程培训基地建设;计生、妇联部门要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共青团要大力实施青年农民素质工程等等。
3.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拨款及出台政策支持以减轻农民培训负。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劳力素质培训的投入力度。各市、县(市、区)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和乡镇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二是动员用工单位采取委托培训、订单培训的办法,投入培训资金。三是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凡是低保对象、残疾人、欠发达乡镇农民、低收入农民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失土农民”以及首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可以免费参加绿色证书、技能证书培训。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培训,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4.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以调动农民培训各大资金来源主体的投资热情;挖掘农民培训先进典型,以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培训意识。
5.建立“按需培训、提高实效”的培训机制。政府与涉农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业务技能精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要按照“规划、对路、适用、专业”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
四、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调研,但是通过问卷与访谈研究仅仅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效的初步研究,调查样本不大,结果比较粗糙。
本研究对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但如何进行培训结构的优化尚不能给出量化的解释。
本研究的结果虽是针对温州的调研,但对于指导其他地区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实效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实效可能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这将有助于提高该项研究的有效性。
1.李洪川、韩希江:《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乡土精英”走进“象牙塔”》,载《大众日报》,2011年8月12日
2.李玲玲:《发达国家重视农村人才的教育培养》,载《中国人才》,1995年第7期。
3.刘艳珍:《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10年第4期。
4.马芝兰:《发达国家重视职业技术人才教育》,载《北京观察》,2005年第6期。
5.鄢圣文:《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