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非洲“野保”之行
2012-08-21韩西芹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艺术家,独立策展人,重庆尚潮美术馆馆长傅榆翔(中)
非洲,脆弱的栖息地
多年前,我曾读到过关于非洲大陆与亚洲大陆在一亿二千万年前还板结黏合在一起,形成当时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而今天,非亚大陆之间早已撕裂的沟壑里注满了无尽的印度洋海水,形成数千公里的直线距离。至此后,天地悠悠,物种各异,自相演化。
—傅榆翔
几个月过去了,回忆6月的那趟非洲之行,傅榆翔仍掩饰不住兴奋和神往。在他的画室里,架上摆放着一幅幅已完成或正构思的作品,花豹、长颈鹿、马、鹰等动物以各种姿态扑面而来。它们有着石膏般的质感,在纯色的背景里,不露声色地打量着你,安静,又警觉,又给人一种焦虑不安的错觉。
此次,艺术家傅榆翔并不想过多讨论自己的作品。他更关注现实本身。
2012年6月,包括他在内的中国十位当代艺术家走进非洲肯尼亚,参加为期10天的野生动物公益保护活动。作为第一批到非洲参与和支持现场野保的中国艺术家,第一次肩负全球野保宣传的这段经历,让傅榆翔对“尊重生命,动物也有尊严”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他相信“如果没有动物,人类会孤单的”,而关注野生动物的现状,就是关注人类家园的未来。
《今日重庆》:“2012中国艺术家环球野保行动”的组织方是?
傅榆翔:由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肯尼亚驻华大使馆等联合发起邀请。这里,不得不提到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的创始人和主席星巴,他是第一个在非洲呆了6年做野保志愿者的中国人,小伙子曾经在重庆生活和工作过。他从小喜爱狮子,甚至认为自己的前世就是一只狮子。他给自己取名星巴(非洲语“狮子”),抛下一切去到非洲大草原,致力于保护狮子等濒危野生动物和相关生态环境。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以及艺术家参与野保项目,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的声音。我们中国人来了。
《今日重庆》:收到邀请函的时间?是否觉得意外?
傅榆翔:4月收到邀请,6月23日到达肯尼亚。有幸介入这么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不单是艺术家,对任何一个现代公民来说,都有这份责任和担当。一直以来,中国人给世界一个印象,除了“天上的飞机和地上的簸箕不吃,什么都吃”,好像对野生动物没有爱心。这个形象很糟糕。因此,由艺术家来带动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是个好事情。
《今日重庆》:谈谈此行艺术家们实地考察的目的。
傅榆翔:我们参与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的野保项目,根据个体的观察和体验创作以自然和动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和独特的绘画语言呈现和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仅存的脆弱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今日重庆》:让你印象深刻的是?
傅榆翔:身临其境的感受,彻底颠覆了我们对非洲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想,暴热、疾病、种族、杀戮、饥饿、战乱、艾滋病、童子军……东非肯尼亚是个四季如春的国家,很适合人类居住。而非洲50%的野生动物在肯尼亚。
进入那里,有一种很魔幻的感觉。下了飞机,离城区不远就进入了广袤的大草原,斑斓起伏的大地轮廓,连绵的山脉、秀丽的湖泊,公路两旁,动物结群经过,悠闲自得地吃草、嬉戏,它们对人的到来没有丝毫的警惕和敌意。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就像来到了伊甸园。
《今日重庆》:的确令人神往。目前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状况如何?
傅榆翔:肯尼亚有大大小近50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区最多,对野生动物保护得最好的国家。然而,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和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也危及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兽中之王狮子的情况就不容乐观,目前非洲狮子的数量已经从100年前的20万只,下降到现在的3万只,其中肯尼亚的狮子还不到1600只。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或许20年后,它就会成为恐龙,猛犸象,华南虎……
草原上的美丽与残酷
非洲天地广袤,平原无际,四季如春,鸟语花香,风光绝美。望向遥远的地平线,大迁徒的蹄印仍清晰可见,追逐着的角马群、瞪羚、斑马等等,混合在金黄色的草原中随着微风如海浪般浅游浮动。非洲草原只经历雨季和旱季,草原无畏地与动物们共舞,见证了动物的生生息息,也承载了它们弱肉强食,生老病老,生离死别。
—傅榆翔
《今日重庆》:十天的行程,你们都到了哪些地方?
傅榆翔: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分3部分:国家保护区、地方政府保护区、私人保护区。我们先后去了斯瓦娜保护区、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纳瓦沙保护区、马赛马拉政府保护区和私人保护区。让我们感叹的是,保护区里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原貌,不修柏油路,没有高架电线,酒店等建筑的高度和数量都严格控制。我们居住的帐篷酒店,其实就是野外的帐篷,简单、环保,但很温馨。听说盖茨、姚明等名人以及皇室成员都曾下榻于此。
入睡时,耳边时时能听到野兽出没的低吼,闻到空气中它们萦绕不散的雄性骚味。但我们心中没有恐惧。外面的世界如此空旷,祥和,宁静。这种体验很奇妙。
《今日重庆》:野生动物的世界真的如此般平静而和谐吗?
傅榆翔:动物之间弱肉强食、血淋淋的厮杀场面当然也见到了,你要知道,这也是为了维持它们食物链上的一种生态平衡与和谐。到达第一天,我们全程看到一头猎豹以时速120公里的速度捕猎到一头瞪羚,但它还没来及吃上两口,就被一头健硕的斑鬣狗抢夺后饱餐。随后一只秃鹫降落,等候剩下的残食。旁边两只胡豹也不断试图偷食……
《今日重庆》:动物面对人类的反应怎样?
傅榆翔: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我能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那种默契。在现场,我们和平相处,互不打扰。但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或手机铃声扰乱这种宁静。它们会迅速受惊,四处逃散。当然像狮子、花豹、大象这种大型动物就不一样,它们很自信且镇定。
星巴悄悄叮嘱,狮子是非常通灵的动物,它的瞬间直觉会分辨和解读你的情感和心思,要用敬畏尊宠爱戴欣慰钦佩的目光与它相视。假如你的眼神带有仇怨、杀气、轻蔑,甚至“起了打猫心肠”,狮子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今日重庆》:与动物相处,你得到哪些启示或感触?
傅榆翔: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和那片草原、那些动物建立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它来自心灵深处,是一种亲切,一种回归。想想人类起源时,不就是与它们生长在一起吗?只不过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仅此而已。人类经过经年累月的进化,掌握了先进的文明,我们似乎变得高高在上,成为万物的尺。到那里后,我们才深深感受到,人类不仅要有尺度,还要有限度。
守住我们的心灵净土
不同的天空与大地,不同的人种与风俗……对于野保的亲身介入,由此引发人类通过这一艺术活动和艺术展览关注传播野保的理念和价值,同时推动我思考用什么样的绘画图式和语言,才能更好展示和提升这一使命和担当的意义所在。
—傅榆翔
《今日重庆》:肯尼亚之行,中国艺术家们都做了什么?
傅榆翔:在肯尼亚,我们参与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的野保项目,跟随星巴一起巡逻,清理保护区的废弃物,追踪野生大猫,与野保志愿者交流分享野保经验,捐赠资金给当地购置GPS定位仪、投影仪,用于动物的研究和保护。
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呼吁人类爱护野生动物,也是我们此行目的重点。7月回到国内,艺术家们马不停蹄进行艺术创作,文献编撰,作品巡展。9月11日,“2012中国艺术家环球野保行动主题巡展”已在重庆展出,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接下来,巡展将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之后是欧洲、美洲。
《今日重庆》:目前国内也面临野生动物濒危的状况,我们怎么做?
傅榆翔:我很高兴的是,星巴的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作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在非洲创立的民间公益组织,由于多年来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突出贡献,已经引起了中国国内的关注。目前青海、西藏、新彊等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都在邀请星巴回来,帮助建立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星巴的牵线搭桥下,去年11月,重庆九龙坡区政府、武隆县政府分别和肯尼亚纳罗克市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启了仙女山景区与马赛马拉莫原等各方面的合作。
《今日重庆》:从星巴身上,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中国人对于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
傅榆翔:星巴有个梦想。他说,有一天,我能够借鉴非洲保护区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建立非洲标准的严格管理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即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虎豹熊狼等濒危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同时也能够发展生态旅游业来造福人民,我们的孩子周末也可以回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坐在越野车上与野生虎一起自由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