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法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2-08-20陈静
陈 静
(中国地质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引言
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英语写作课作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写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中更多的是关注遣词是否恰当、语法是否正确,却忽视了语篇衔接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例调查语篇教学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为21世纪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语篇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作为一门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直到70年代才有较快的进展。语篇的结构、句子的排列、句际关系、会话结构、语篇的指向性、信息度、句子间的语句衔接和语义连贯等等,都是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黄国文,2009)
“语篇”(text)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有不同的含义。系统语言学家Steiner和Veltmen(1988)把语篇解释为“以词语编码的,并以言语、书面语或符号传递的语言活动的产物。”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Halliday(1994)指出,“语篇这个词在语言学中用来指称任何确能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语言段落,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也无论其长短。”胡壮麟(1994)指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本文采用黄国文(2009)的观点,用“语篇”这一术语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并且,一个语义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语篇中的各个成分是连贯的,而不是彼此无关的。
Beaugrande和Dressler在Introduction to Textlinguistics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交际系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以下七个要素构成: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其中,衔接 (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是语篇语言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语篇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个方面。
黄国文(2009)指出,衔接是语篇表层结构成分之间的联系。它指“语段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语法或词汇关系,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中不同部分之间”。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的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目前我国的衔接与连贯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理论的讨论,缺少与写作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语篇教学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语篇教学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笔者设计了一套针对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实证研究方案。
(一)研究受试
受试为我校外国语学院2010级的两个英语专业班共60人。这两个班为同一个老师教授写作课。笔者将其中一个班30人作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30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学生入学考试的客观分和作文分经独立样本T值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5)(表 1)。
表1 :入学考试作文分的t值检验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教师讲解、讨论、座谈以及课下作业,考评工具是作文。
本实验完毕后,安排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完成一篇既定题目作文 (时间限定在半个小时,字数限定为200个单词左右),然后,将作文交给非这两个班任课教师的另外两名英语专业教师批改,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得分情况。
(三)实验过程
在课程安排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略有区别。本实验的时间跨度为18周,每周安排2课时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个教师教授。教师在实验组授课时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语篇知识的讲解,而对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大体步骤如下:
1.实验开始时,教师告知实验组学生本学期写作课的授课计划侧重于学生对语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照组则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常规教学。
2.实验进行中,在进行常规写作教学之余,教师首先对实验组学生详细地讲解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举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同时鼓励学生多与教师及同学讨论。鉴于研究的需要,对于对照组学生,教师只是在分析一些相关篇章时略作提示,不进行精讲。
3.实验完毕后,同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评估。两组学生都要根据既定题目写一篇作文,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研究语篇教学与学生写作水平之间的关系。
(四)数据收集
1.定量数据收集
定量数据通过计算两组学生作文成绩收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取两个老师打分的均值,为该生的最终成绩。然后利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得出两个班成绩是否有差别,差别何处,从而为问题提供佐证。
2.定性数据收集
定性数据收集方式包括教师访谈以及学生访谈。其中重点使用的是学生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对语篇教学的看法以及语篇与写作关系的理解等。
四、研究结果
使用SPSS(12.0)软件对作文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值显性检验,为了提高信度,取最后两次作文平均分,用分半法求得相关系数为0.7076。结果发现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作文成绩有显性差异(p<0.05)(表 2)。
表2 :实验后两组作文分的t值检验
笔者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所完成的作文进行了仔细分析,主要是考察其运用语篇衔接手段的情况和对语篇连贯性的注重。为方便统计,各从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后学生作文考评情况表
从表3可以清楚地看出,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能够使用五种语篇衔接手段,而控制组则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使用语篇衔接手段。并且通过随后的学生访谈,我们了解到,那些使用了语篇衔接手段的同学有的是通过背诵范文掌握了一些写作套路,有的是以前稍微接触过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经过18周的实验,我们证实了语篇教学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这对今后的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有着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五、问题与对策
以上通过实验,我们揭示了语篇教学对于英语写作课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为了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衔接手段以取得语篇连贯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应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首先,教师教授写作课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英语语篇模式,对英汉语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英汉语篇模式的差异和特点。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提高他们对衔接手段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恰当使用衔接手段的习惯。
再者,英语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平时锻炼写、坚持写、反复修改才能做到表达自如。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对衔接手段的运用。当然,也应鼓励学生互相校改,这样改正别的同学的错误的同时自己也增强了对同类错误的辨别能力,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文化的不同,思维类型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写作有一定的难度。在写作教学中注重英汉语篇模式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语篇特点练习写作技巧,可以使学生实现从宏观上把握整体语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所以,语篇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1]Halliday,M.A.K.and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1994.
[3]李淑康,李克.基于《大学英语》的英语写作中学习者语篇衔接与连贯意识培养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4):68-75.
[4]李志雪.从语义连贯角度谈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51-54.
[5]黄国文.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