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武汉地区80后主观幸福感调查看“幸福武汉”建设

2012-08-20崔正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武汉市幸福感主观

崔正华

(江汉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关注从单一的物质追求转向更加注重精神或心理上的满足。

作为湖北省省会、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的武汉,已经提出了建设“幸福武汉”的奋斗目标。“努力把武汉实现率先崛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过程,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这种对幸福指数的关注彰显了一种与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策相适应的新的执政理念。

每一个城市的“幸福”都应有每一个城市的特点。“幸福武汉”的特色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国内外关于幸福的研究现状

1.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对幸福的理解有多种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而不是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另一种是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等于各种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简单相加,侧重情绪体验的成分。还有一种是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1]研究发现,实际生活中,99%以上的人所作的都是对生活的主观性评价,这种概念就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范畴。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更接近幸福的本质。对于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的整体评价。

2.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幸福指数是对幸福感的量化,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作出的满意程度的评价。

最早使“幸福指数”这一概念量化为指标体系的是南亚国家——不丹。1972年,不丹国王基格梅·辛格·旺楚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项内容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主张政府应该关注幸福,并以实现幸福为目标。[2]不丹的实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

在我国,幸福指数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北京大学刘伟教授认为,幸福指数应该包括六类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即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邢占军教授指出,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3]

3.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幸福感、幸福指数的关注,各地政府和学者纷纷对当地居民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2006年9月~10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等网络媒体,对中国70个著名城市的“幸福度”进行了调查。

郭永玉、李静2009年曾对武汉市居民幸福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选取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的1159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武汉市居民幸福感问卷对其进行幸福感的测评,结果显示,武汉市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4]

在所有的研究中,对80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80后作为社会中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社会经验不足。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承受着特殊的就业、生活和情感压力。另外,他们又处在承上启下的年龄,对其他群体有着特殊影响。因此,了解80后群体的幸福指数状况,引导80后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武汉地区8 0后主观幸福感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对武汉地区80后群体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采取网络填写问卷的方式,收取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98.96%。根据有效问卷统计,共调查人数191人,其中男性85名,女性106名;职业包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军人、警察、自由职业、学生、待业者等。

测量工具为自行设计人口统计学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在武汉居住的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状况、职业。利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此量表是由20个项目组成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简本。参考武昌区委区政府公布的建设“幸福武昌”调查问卷,重新编制了构建“幸福武汉”调查问卷,包括16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

对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录入Excel,后调入SPSS17.0软件包,分别对各因子及总体水平有问题者进行统计处理。

2.武汉地区80后群体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

从表1可见,武汉地区80后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分量表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长进步、家庭氛围、自我接受、目标价值、社会信心、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心态平衡、身体健康、人际适应。

3.与其他地区主观幸福感的对比。

潘玉进2008年曾对温州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5]温州城市居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的平均数比较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长进步、家庭氛围、目标价值、心态平衡、人际适应、自我接受、社会信心、身体健康、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具体如表2。

通过对温州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得分上,武汉市地区80后群体得分与温州地区相比处在较低水平。

4.综合结果分析。

(1)武汉地区80后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各维度的平均数比较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长进步、家庭氛围、自我接受、目标价值、社会信心、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心态平衡、身体健康、人际适应。

(2)从各项具体的幸福感指标来看,武汉市80后居民成长进步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保持在较高水平。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显著低于其他水平。

三、“幸福武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影响武汉地区80后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2011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幸福武汉”,并将提升民生幸福感作为武汉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通过调查得知,有将近80%的人不知道建设“幸福武汉”是未来五年武汉市的主要奋斗目标,但超过57%的人认为建设 “幸福武汉”与自己关系重大或有些关系,认为完全没关系的不到5%。

在众多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因素中,排列前五位是人际关系、居住环境、家庭生活、伴侣关系、赚钱机会。

2.武汉地区80后群体当前最关心的社会问题。

80后作为当今特殊的群体,面对种种社会问题,最关心的就是房价问题、就业问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问题(详见图 2)。

图2 武汉地区8 0后群体当前最关心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健康、物价、住房、交通、教育等具体社会问题的调查可以得知:

表1 武汉地区8 0后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得分分布情况

表2 温州市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得分分布情况

(1)在居民健康的威胁因素中,超过50%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70%的人认为环境污染中最主要的就是空气污染。

(2)面对物价上涨,46.1%的人表示基本能承受,43.5%的人表示不能承受,完全能承受的只有1%,9.4%的人表示目前还无法确定。

(3)在住房保障上,43.5%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2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两限,即限套数、限房价。

(4)关于改善目前武汉交通堵塞状况,56%的人认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5.1%的人认为要增强交通意识。

(5)在众多的教育热点中,乱收费和择校热成为人们主要的关注话题,分别达到被调查人数的38%和33%。

3.武汉地区80后群体对建设“幸福武汉”的看法。

结果统计,近60%的人表示对武汉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武汉”有一定信心,并且对武汉每年发布“幸福指数”,用37项具体数据丈量市民的幸福这一举动,超过40%的人表示期待或非常期待。面对各种问题,80后群体认为在建设“幸福武汉”的过程中迫在眉睫的就是稳定物价,其次是增加收入、保障住房等。(详见图3)。

图3 建设“幸福武汉”迫在眉睫的问题

四、对“幸福武汉”建设的构想

1.幸福武汉建设的总体构想。

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在客观条件下的主观体验,这种感受、体验无不具有国家、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幸福北京、幸福上海、幸福武汉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武汉,从80后主观幸福感调查情况看,80后需要的幸福应是具有武汉地域、历史、文化烙印的特色幸福,其基本特点是:以“豪迈、大气”为基调的“楚”式幸福;以“百湖之市”为依托的“水”式幸福;以“九省通衢”为背景的“衢”式幸福;以“筚路蓝缕”为导向的“创”式幸福。

2.以“豪迈、大气”为基调的“楚”式幸福。

调查表明,武汉地区80后群体的“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显著低于其他水平。人际适应体验低说明了武汉地区80后缺乏密切、真诚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相处很难做到开诚布公、轻松自如;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孤独,有挫折感。这与武汉人特有的性格、脾气有关,同时也深受武汉的市井文化的影响。身体健康体验低说明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不满意,经常感到身体的某种部位特别不舒服,因为一些疾病而苦恼。心态平衡体验低说明了武汉地区80后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不满,并归结为自己运气不好、命运不公。这些指标低主要是主观原因。根据对武汉市80后主观幸福感状况的研究和对建设“幸福武汉”问卷的分析,应该从以下两个途径不断提升武汉地区80后的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武汉的幸福指数。

第一,正确培养武汉地区80后年轻一代的人格特性。外向乐观、积极主动、豁达知足的优良个性和舍己为人、诚实正直、与人为善的高尚品德都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应加强引导80后在生活中享受快乐,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培养楚文化的“豪迈、大气”。

第二,引导80后群体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需求。对于年轻的80后而言,应该不断调整自己追求目标的层次,既不可对未来期盼过高而产生“预期焦虑”心理,也不可因没有追求而终日无所事事。

相对于苏杭,武汉少了分矫情,多了分豪迈;相对于上海、北京,武汉少了分霸气,多了分宽容与坚韧。我们应发挥武汉人特有的“豪迈大气”,笑迎八方客,广纳四海宾。让这个城市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柔和,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融洽,充分展现出“楚式幸福”。

3.以“百湖之市”为依托的“水”式幸福。

从调查情况看,在构成主观幸福感的24个因素中,居住环境排在第二位(75.4%),80后最关心的社会问题首选房价(63.9%)。这说明,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构成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结果中还可以看出,住房压力是对“80后”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少人坦言:房子问题解决了,我就幸福了。

武汉房价与其他大城市比相对适中,但住房、环境条件较差,最近几年,武汉改善居住环境,在“水”字上做文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武汉自古被称为“江城”,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桥是这座城市的经脉。长江与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拥三镇”的雄姿。武汉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5.6%,水域率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可将景观、休闲、旅游、居住结合,凸显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充分挖掘武汉滨水独特优势,提升幸福指数。在建设中,重点突出两江交汇、龟蛇锁江的恢宏气势;一湖一景、各具特色的江南灵秀;休闲娱乐、水人合一的亲水情怀。完善城市水景观格局,提高城市环境的艺术感染力,形成滨江滨湖特色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逐步把滨江地区建设成为以居住、商贸、金融、办公为主导,融旅游、文化、体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景观区。可以说,水是幸福武汉的源泉,依托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完善滨水空间体系,将自然水景观与城市环境建设相融合,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形象,是建设幸福武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武汉还有“火炉”之称,“火炉”现象不但影响武汉人的主观幸福感,也让外地人听而生畏,根据武汉的地域特点,在实施以节能住房为核心的“冬暖夏凉”工程的基础上,应加强水景观建设。“乘凉”,是武汉特有的休闲方式,江滩开放之后,大大丰富了武汉市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武汉市民的幸福指数和城市自豪感。在调查中,市民希望逐步完善两江沿岸功能布局,以公共绿地和防浪林为主,适当增加亲水性、文化性、娱乐性的设施,形成视野开阔,江、城相映的现代城市水景观线,形成蓝天、碧水与绿色城市相融合,水、城和谐的城市环境,形成武汉特有的“乘凉”文化。

武汉自古水文化底蕴深厚,3500年来沉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在汉江江畔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绝唱,雄踞长江之上的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庙,被誉为“江城名珠”的东湖风景区,相传为花木兰故乡的木兰湖,特别是武汉人民与历史罕见特大洪水搏斗所创造出来的抗洪文化,名胜古迹之雅、山川风光之丽、优美传说之奇、抗洪文化之丰、传统文化之精,闻名遐迩、享誉世界,这种“水”文化也是幸福的源泉。

4.以“九省通衢”为背景的“衢”式幸福。

武汉自古因得“九省通衢,得水居中”的天然地利,而成为中部地区的交通要地和工业重镇。回顾武汉的发展,可以看到一条以交通促变迁的历史线索。 明清时期,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借助“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船运的兴盛,南来北往的货流汇聚于此,创造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盛景。长江与汉江交汇托起了最初的大武汉,让汉口跻身四大名镇之一。水运大发展的同时,汉口开风气之先修建了铁路。为了生产修建铁路所需的钢轨,张之洞开始筹办汉阳铁厂,最终建成了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奠定了武汉工业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7年通车后的长江大桥借龟蛇之势,连南北之堑,使武汉成为了真正九省通衢的大都市。京广、京九、武九、汉丹四条铁路干线,两座长江铁路大桥,使武汉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铁路之都”。

近年,高铁使得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科教实力的挖掘、服务商贸业的扩展越来越成为可能,武汉从此进入了“高铁经济时代”。

这一切,使武汉成为“大”武汉,提起这种九省通衢的“大”,武汉人无不自豪,幸福感油然而生。

但是,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相比,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拥堵”可能是当前武汉市民最大的抱怨。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改善目前武汉交通堵塞状况方面,56%的人认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将加速推进中心城区路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力推进6条地铁线建设,缓解市民“出行难”作为要办的实事之一。再造市内的“通衢”,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打造武汉特色幸福的需要。

武汉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武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群众最憧憬的“衢”式幸福是:

交通发达,睦邻友好。市内交通便利,建成通往洪湖、孝感、红安、仙桃、鄂州、麻城、咸宁、汉川8个周边城市的高速。在交通方便的城市圈内,享受经济繁荣、环境优雅、睦邻友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氛围。

南北交汇,美食荟萃。武汉非南非北,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八大菜系汇聚江城,形成了武汉美食家的乐园。“过早”与“宵夜”是武汉特色的代名词,.由于南北交汇,小吃花样丰富,南北风味兼具。既有北方油条、水饺、炸酱面、汤包,也有武汉豆皮、面窝、热干面、豆丝、汤圆等。大街小巷食客盈门,大店小店生意兴隆。这种南北交汇的“衢式”幸福是外地人无法想象的,但如何规范管理、挖掘特色、提升档次,是将这种幸福扩大的关键。

自然、文化、旅游天堂。武汉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湖泊星罗棋布,山峰蜿蜒其间,两江市内交汇,风景秀丽迷人,既是千年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奇花异草、古老树木、汉派盆景、矿物奇石,比比皆是,发挥这种优势,打造旅游天堂,是武汉人的期待。

5.以“筚路蓝缕”为导向的“创”式幸福。

从测评数据看,武汉80后的成长进步水平明显低于温州。其中,温州成长进步的分值最高,说明温州经济发达,创造了更多的成长进步机会,武汉还处于待发展阶段,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可喜的是,在构成主观幸福感的十个维度中,武汉市80后居民成长进步体验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武汉在这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调查中发现,武汉人具有天生的商业意识、创新精神。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这一悠久灿烂、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不仅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造就了湖北“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武汉市提出的全民创业,不但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提高幸福指数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武汉市具有创业的先天优势。

一是“得中独厚”的地理优势,最适合发展传统工业以及物流产业。 武汉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中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武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不断增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决定了武汉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和较强的“节点传导效应”。

二是“得水独富”的资源优势。武汉市作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拥有无可比拟的水资源优势,加上密布全市的水系资源和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未来发展前景无法估量。

三是“得楚独揽”的文化优势。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

四是“得人独利”的人才优势。武汉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于一体的科技城市,科技实力大大领先于中部地区其他省市。据初步统计,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5所,研究院所56个,中科院院士2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目前,武汉的光电产业、生物医药工程、电动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研究开发水平均列全国前茅。这一切,为武汉人创业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80后成长进步水平提供了可能。

[1]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

[2]储亚萍.国民幸福指数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浅思[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1).

[3]黄金花,苗元江.关注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8).

[4]郭永玉,李静.武汉市居民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5]潘玉进.温州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8,(2).

猜你喜欢

武汉市幸福感主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