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法和多次法在急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术的效果比较

2012-08-18曹志刚

中外医疗 2012年3期
关键词:法组窦道根尖周炎

曹志刚

(华容县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200)

我院口腔科对6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2岁;120颗患牙中包括前牙54颗,前磨牙40颗,磨牙26颗;急性根尖周炎87例,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33例;急性根尖炎浆液期8例,根尖脓肿36例,骨膜下脓肿52例,黏膜下脓肿24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一次法组和多次法组各6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性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材料 一次法组采用0.5g/L的聚乙烯吡咯酮碘(PVP-I)液与3%过氧化氢液作为根管冲洗药物,充填材料选用Vitapex糊剂;多次法组采用3%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作为根管冲洗药物,充填材料选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1.2.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摄X线片、常规开髓制洞并拔除残髓。1次法组以0.5g/L pvp-I液注入髓室,用扩孔钻捣动至根尖部,扩大根管至35~40号,用0.5g/L PVP-I液及3%过氧化氢液反复冲洗后,注入注射型Vitapex糊剂,边注入糊剂,边轻轻将注射针退出根管;充填时略微加压,当根管口有黄色糊剂溢出,或患者感到钝痛或胀痛,或糊剂从窦道溢出为止,用牙胶尖充入根管,窝洞垫底做永久性充填。若患牙开髓后分泌物较多,应先引流2d,再充填。多次法组以3%过氧化氢液注入髓室,扩孔钻初步扩大根管到达根尖部,并将根管扩大至35~40号,用3%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干后封FC棉球和CP棉球,5~7d复诊,有症状者继续封药,5~7d复诊,待符合根管充填指征后用扩孔钻蘸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置根管内,逆时针转动将糊剂推向根尖,反复数次直至充满根管,再插入牙胶尖。窝洞垫底作永久性充填。2组患者糊剂永久充填前均摄X线片,如有差填应重新充填。术后3、6、12个月各复查1次。

表1 2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及检查指证制定疗效等级,包括:痊愈:患者无叩痛,无窦道或窦道已闭合,患牙咀嚼功能正常,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透射区消失,牙周间隙恢复,硬骨板完整;有效:患者无叩痛,临床检查基本正常,患牙咀嚼功能正常,X线检查显示根尖透射区明显缩小;无效:患者有叩痛,有窦道或原有窦道未闭合,患牙不能咀嚼,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原有透射区未缩小或扩大,原根尖周无异常者出现透射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为期2年的治疗和观察,在治疗情况方面,一次法组患者症状缓解天数及就诊次数均显著少于多次法组患者(P<0.05),且治疗周期较短,见表1;在治疗效果方面,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6.6%,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自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疗效与多次法差异不大,且一次法术后患者疼痛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使用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根管治疗术后疼痛与残存的细菌增生密切相关,且随着新型消毒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消毒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消毒有效率显著提升,这使得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术后疼痛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相比于多次法治疗疗程较长、复诊次数多、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治疗负担较重等缺点,其治疗优势显著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法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操作时应严格规范,避免因不必要的失误导致尖周损伤,同时必须确保无菌操作,一次法组采用的0.5g/L PVP-I液与3%过氧化氢液作为根管冲洗药物交替冲洗,可发挥协同作用,消毒效果较好。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只要根管经过彻底的清理、扩大及冲洗,感染基本可被消除。

综上所述,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满意,并且具有症状缓解快、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法组窦道根尖周炎
微创拔牙法治疗下颌阻生齿拔除的临床效果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三种超声平面引导技术的随机比较研究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分娩减痛法在改善初产顺产产妇疼痛感级和促进产程进展中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