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规划中的因地制宜——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2012-08-17励国明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4期
关键词:长治公园区域

励国明

0 引言

长治湿地的恢复治理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恢复和治理的过程中需结合长治湿地的区域背景、城市概况以及湿地的现状等众多影响因素,明确并且制定合理及长远的城市湿地恢复措施。

1 区域概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我国中部能源重点开发地区,在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担负着承东启西作用。同时它又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于中西部加快发展的战略的实施必将拉动长治市的发展。现辖 1市、2区、10县,1个省级开发区,134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3452个行政村,114个社区居委,市域土地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

长治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绿地景观风貌特征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长治湿地占地43平方公里,蓄水量4.27亿立方米,是长治市“东山西水”格局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属于城郊生态绿地(图1)。作为城市固碳制氧基地和输送新鲜氧气的通道,对于维护建成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2 现状调查

长治湿地是由水库的修建而形成的人工湿地。水库的纵向可分割成河流区、过渡区、水库水体3个区域。

2.1 动植物现状

由于多年来城市建设与景区开发都没有涉及到该地区,所以动植物资源保存得比较完整,湿地及周边环境还有许多地方保持着原始状态。长治湿地动物资源以水鸟为主,主要分布于漳泽湖南部大片泥沼地(图2)。

长治湿地东部自然驳岸大部分陡峭,南、西部平缓,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野生高等植物约52科217种,浮游植物7门83种。其中水生、湿生类植物27科44种(图3)。

1 湿地区位图

2.2 周边社会经济现状

湿地周边涉及4个镇,33个村,约9000户人家,3.77万人口。并有大型发电厂漳泽发电厂和漳山发电厂2座,此外还有钢铁厂和煤矿等,基本都分布在漳泽水库周边。周边农业以玉米为主要耕种物,其他物种有小麦、小米等。湿地南部与水库接壤处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主要有鲫鱼、青鱼、银鱼、鲶鱼等。因此湿地东部沿岸近几年内开发了不少私营的小型垂钓场,经常可见到多人垂钓的场面。除此之外,湿地周边农田里有可利用药用草本、芦席等资源零星利用开展小型作坊式产业。

2.3 污染现状

长治湿地周边主要污染分别来自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渔业污染及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来自于湿地周边工厂的污水排放,这些污水基本都排入漳泽水库(图4)。

2.4 湿地景观与游憩资源现状

湿地景观季象变化明显,四季景色变化差异巨大,尤其是秋、冬两季,湿地内色彩极为丰富,蓝天、碧水、金黄的芦苇、雪白的水鸟,色彩反差极大。夏天8、9月份,绿草、红花相映成趣。冬天,主要是雪景十分迷人,常引来许多赏雪、摄影者。

2 水鸟栖息地缓冲分析图

3 生态环境评估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需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需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需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

区域湿地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对开发的资源种类和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此外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区位特征及资源间的组成结构特点均是影响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对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湿地开发战略和对策。

3.1 评估方法

(1)“千层饼”模式——垂直生态过程的分析

基于对区域内各种垂直生态过程和生态因子分析,确定区域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模型,叠加各单因子敏感分析结果,从而对区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空间识别和分类。

(2)景观安全格局模式——水平生态过程的调控

3 现状植被分析图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廊道—斑块—基质”的空间分析模式,分析区域景观生态水平过程,分析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的关系,分析维护和控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潜在景观安全格局。

(3)“3S”技术的应用

利用GPS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现场调研调查,记录典型航点和航迹;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结合电子地形图,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洪水分析等,为规划提供量化依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进行生态敏感分析和敏感性综合评价(图5),为规划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指导。

(4)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对于湿地的保护应运用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遵循生态学原则,了解生态平衡机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湿地生境保护与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重点是维持湿地水文条件以便为湿地物种提供最佳生存栖息地、保护或恢复湿地的多种功能、保护湿地价值并使人类活动导致的主要功能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从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

(5)生态容量和功能评估模型

组成环境系统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环境承受能力,因此生态容量指生态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所能允许的游客数量。长治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容量评估主要应用水体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和植被环境容量评估模型。

4 现状污染源分布图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废物处理等等,长治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采用Costanza价值评估模型。

3.2 评估结论

目前长治湿地受到人为胁迫最为严重的环境要素是水环境,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及周边村镇生活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水环境的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若不对水环境加以治理及污染排放的控制,水环境容量的约束将无法承受长治湿地的进一步开发和对外开放。因此,湿地公园的规划中需要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包括对水系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整治。

生物多样性是长治湿地最敏感的生态因子,正受到人为胁迫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生境的改变将间接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栖息环境,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湿地的生态资源将破坏殆尽,并且这些自然资源恢复的可能性很小,速度很慢,属于不可再生。因此需要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生境恢复和保护,以形成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适宜环境。

5 生态敏感度评价图

4 总体规划设计

4.1 宏观调控及生态保护

长治湿地正面临城市扩张对其产生的巨大威胁。因此,应在注重湿地本身保护的同时,从宏观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区位出发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图6)。

产业结构的调整——盆地逆温层的形成,极易造成盆地里的环境污染,从长治湿地的建设分析,应通过盆地区域城市群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禁止煤烟型污染的产生,着眼于盆地城市群的大本底整体提高。具体措施包括搬迁污染排放不达标或对当地环境影响严重的企业、船只以手划船为主,控制船体结构和大小等。

湿地生态监测措施——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规划实施两类监测措施。近期建设污染监测设施,对湿地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远期则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设施,对湿地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的观测。污染监测措施即布置监测站对湿地进行全面地监测。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措施即采用科学的、可比的方法在一定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进行野外定位观察与测度。

6 生态恢复措施规划图

生态廊道构建——通过长治湿地周边生态廊道的构建,防止城市化的进一步蔓延,避免城市的建设涉及该生态保护区域。河流廊道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能够通过吸附、滞留、分解等方式有效地过滤地表营养元素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库区防护生态廊道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宽度定在200米。湿地景观区结合现有新区路网规划,将宽度定为100-200米。廊道护岸将各段廊道结合地势及水位变化,在地势变化较大区设置直立式生态护岸,在地势缓和区域设置斜坡式生态护岸。廊道林带—垂直护岸的林带以规则式配置为主,增加绿视效果。缓坡式护岸可考虑种植多层次与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来丰富河岸的生态形式和景观。

4.2 进行分区规划, 确立合理的规划要求

长治湿地由于不同的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种类等敏感性因素构成了长治湿地不同程度的敏感区块。因此,在进行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时应根据敏感性的不同进行分区规划(图7)。不同的敏感程度设计相适应的开发力度和功能定位,尤其在高敏感区应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对该区域现状污染源采取清除的措施。

(1)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是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态敏感的区域。将高敏感区设置为重点保护区。该区域主要包括中部的湿地区域以及绛河、漳河,重点保护区域面积为11.78平方公里,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0.1%。

7 功能分区规划图

区域内主要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区域内限制游客进入,区域内只允许建设供湿地科研、保护与观察使用的建筑与设施。

(2)湿地展示区

湿地展示区是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同时起到保护内部重点保护区的缓冲作用。将水库两侧狭长的高敏感区以及中部重点保护区外围镶嵌的高敏感小板块设置为湿地展示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湿地外围的沼泽区、芦苇荡,面积为22.47平方公里,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8.3%。

该区域内活动应以围绕湿地开展的观赏、游览、科普活动为主,不允许进行与湿地无关的、使用强度较大的娱乐休闲活动。只允许建设小型的湿地科普、游览的建筑与设施。在建筑布局时要保证湿地的连续性及景观要求。

(3)游览活动区

游览活动区是开展以湿地为主题的休闲游览活动的区域,总面积为24.27平方公里,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1.3%。

区域内活动以湿地为主题的休闲、游览活动为主。在湿地以及低地势陆地区域内只允许建设小型的湿地科普、游览的建筑与设施。在高地势的陆地区域则可建设大型科普展馆和服务建筑等大型设施。

(4)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为景区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服务,总面积为0.2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0.3%。

区域内活动主要包括公园日常管理和为游人提供各类服务,建造中等规模的管理服务建筑,具体面积根据需要确定。

5 规划实施思考

长治湿地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任何缺乏科学论证和不合理的利用都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在湿地的开发和规划时,不能把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的,应当把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科学、系统的政策和行动准则,建立专门负责治理和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同时,定期邀请专家和学者对目的地环境社会状况进行评估监测,以规范旅游参与各方的行为,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使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业均得以良性循环发展。

5.1 科学规划, 控制用地

对长治湿地公园的规划,要符合自然生态的规律,符合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规划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经济(投资者)、社区三方利益,在保证湿地公园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有益补充的前提下,实现其3个效益的统一。规划用地要严格控制,首先要满足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所需土地面积,尤其是鸟类的栖息地的保证,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减少人为干扰的作用。

5.2 加强科学研究, 倡导科学保护和公众教育

基础研究的科学数据和论断是评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依据。同时,需要加强对长治湿地景观的动态监测,建立监测网络,收集和了解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并进行长期监测。

5.3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 体现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理念

对长治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管理即维持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并能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价值(如物种、农副产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价值的体现,通过人工的管理,完全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的技术,恢复自然湿地系统的景观,又能提高生物量,增加生态服务价值。

5.4 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注重社区利益

对于长治湿地公园的生态管理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人的管理,只有管理者掌握了这样的知识和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很好地管理好湿地公园,才能兼顾到居民的利益,真正解决好利益群体的利益共享。

5.5 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措施

湿地公园不同于湿地保护区,其游憩科普功能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建设量和使用强度。因此,对于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的保护来说,不仅需要有之前所提到的保护、整治、恢复、监测等措施,更需要在今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保护,防止边开发边破坏的情况发生。

(1)开发建设与保护区的协调

公园的开发建设必须与湿地保护区的划分及其保护要求相协调。规划在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试验区范围,确定各范围的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布置功能分区。功能布局完全服从保护要求。确保了以保护为重,以满足保护要求为前提,实现可持续的开发的原则。

通过规划对各类区域开发建设的容量控制在湿地生态容量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使用强度的控制

规划通过栈道控制可达性,使游人无法到达需要保护的核心地带。在缓冲区布置栈道,使缓冲区只存在人行交通,而核心区内无人流干扰。同时架设栈道也大大降低了游人对于湿地的踩踏,保护了开展游览的缓冲区。并且通过对栈道间距和密度的控制可以确保在栈道之间为鸟保留栖息停留之地。通过实地观察和以往经验,当人接近鸟类100-200米范围之内,会引起鸟类的惊逸。因此栈道之间的距离控制大于300米。此外,规划通过游船班次严格控制进入湿地重点保护区的人数。

6 结语

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生态功能,通过长治这个项目,更深刻地了解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但是湿地保护的措施和方法还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它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征等很多因素。所以在提出湿地保护措施之前一定要对这个湿地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有效的评估。通过评估来发现这个湿地的优势和劣势,开发的前景和问题,这样,在提出保护措施的时候就根据评估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References

[1] 梁伊任,林世平.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2.LIANG Yiren,LIN Shiping. Ecological Plann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4(2):9-12.

[2] 刘滨谊,王颖,陈筝. “戈壁西风啸,绿洲万鸟翔”——以宁夏阅海湿地公园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06(1):18-22.LIU Binyi,WANG Ying,CHEN Zheng. “Although the West Wind Whistles in the Desert; the Birds Fly Happily in the Oasis”——The Planning for Ningxia Yuehai Wetland Park[J].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1):18-22.

[3] 刘军. 中国湿地现状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64-67.LIU Jun. Discuss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2004(2):64-67.

[4] 卜菁华,王洋. 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 华中建筑,2005(2):103-105.BU Jinghua,WANG Yang. Function Mode and Design Conception of London Wetland Center [J]. Huazhong Architecture,2005(2):103-105.

[5] 西蒙·贝尔著. 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 王文彤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Simon Bell. Elements of Visual Design in the Landscape[M]. WANG Wentong,translate. 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04.

猜你喜欢

长治公园区域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当当鼓
在公园里玩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分区域
一见如故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