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商书的旅游学价值
2012-08-17周海燕
周海燕
一、明清商书
自明代中后期始,社会经济较之前代有了长足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商品流通频繁,市场发育日益成熟。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商人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工商亦本业”、“农商互利论”的思想日益为社会所接受,“弃农从商”、“弃儒从商”之现象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众多的区域性商人集团。明清商帮的活动范围极广,时有谚云:钻天洞庭(指洞庭商)遍地徽(指徽商)。
出于学习经商之道,适应商场竞争的需要,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即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本文简称商书)。
这些商书大多出于当时人之手,有的还是商人根据商业的实际需要和自己亲身体验,认真搜集资料,花较长时间汇纂而成的。如黄汴在《一统路程图记》序中写道:“得程图数家,于是穷其见,考其异同,反复校勘,积二十七年始成轶。”“举所经历之处,询之故老野夫加以博采详核汇成一轶。……余驴背风霜已有十数万里之劳也。”[1]199其后,有的商书内容基本相同,大都是互相抄袭拼凑而成。书中所述观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对商业的普遍看法,也是商人自身经营理念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经济思想价值。“是书也,士大夫得之,可觅四牲览劳之资;商贾得之,可知风俗厉害。入境知禁,涉方审直,万里在一目中,大为天下厉害,实世有用之书。”[1]296《士商类要》尤有实用价值,它“虽非紫府列三星刻石之文,青丘发六甲飞灵之字,然皆为士商切要,政犹之布帛菽粟,利用甚宏。”[2]296该书在当时曾被多次翻刻,流传甚广。
表1 明清以来商书一览表
二、明清商书所载旅游史料研究
不少学者针对各种商书,从经商路线、商业道德、学徒教育、商业道德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果的研究[2]。一些学者对商书的旅游学价值也作过一些探讨。
旅游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的内涵、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旅游史学是研究具体的历史过程的旅游现象、旅游关系和旅游规律,研究旅游是“怎样全面地有机地发展起来的,又是怎样变化的”[3]19。
明代旅游活动兴盛,特别是在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所谓“天崩地解”的晚明时代,大众化的旅游渐成一时风尚[4],形成好游成癖的旅游风气,甚至形成了全国性的旅游热潮[5]。梁中效在《明代旅游的近代化趋势》[6]中指出,明代旅游呈现一种近代化趋势。知识分子旅游成风,民间风行宗教旅游,甚至出现近代商业旅游,出现了把旅行考察作为研究手段的旅行家,社会上还发行旅游指南书。而《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正是这类具有旅游指南性质的商书的代表,是方便“旅客携之以游都邑,即姬公之指南,魏生之宝母”[1]299。
(一)明清商书揭示了商人群体为当时旅游者主体之一
明清以来,旅游活动的主体即旅游者的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学者们将明清时期旅游者的主体大致划分为文人、官员、商人和平民等类型。明清商书的出现,恰好揭示了商人群体的旅游者主体身份,为研究商人的旅游活动行为特征提供资料。这类商书的作者,多为商人,其撰写的目的,也多是为商人的经商活动提供参考。《一统路程图记》是成书较早的一部,为明隆庆四年(1570)休宁约山黄汴所撰[1]295。 黄汴,徽州人,“弱冠随父兄自洪都还长沙,览洞庭之胜,泛大江,溯淮扬,薄决燕都。……后侨居昊会与二京十三省及边方商贾贸易。 ”[1]199全书辑录路引 144条,除了记述水马驿站、行程里距、道路起讫外,还记录山川物产、名胜古迹和大量旅行常识。
《士商类要》是明天启六年(1626)文林阁唐锦池刻印的士商用书。作者程春宇是徽州府人,其生平经历不详。从本书序文中可知其“早失所天,甫成童而服贾,车尘马迹,几遍中原”。长期的经商生活,使他对“故土俗之淳漓,山河之险易,舟车辐辏之处,货物生殖之区,皆其目中所阅历;至于天文、世代、古迹、遗墟,又悉心推测访求,或得诸故老之传闻,或按残篇之纪载,旁搜广摭,不啻若铁网取珊瑚,靡所漏佚”。在其“倦游税驾,息影风尘”之后,“然一腔觉世深情,鬱而不吐,则无以写照送怀,于是取平生睹记,总汇成编。 ”[1]299由是撰成是书。 新安原版《士商类要》共四卷,第一、二卷中,有一卷半的文字辑录了100条水陆路引,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两京十三省的交通路线与里程,在全书中所占的篇幅最大。余下半卷记载了“客商规略”、“杂量统论”、“船脚总论”、“为客十要”、“买卖机关”、“贸易赋”、“经营说”、“选择出行吉日”、“四时占侯风云”等商业、旅行知识。卷三为商人须知的各种常识,卷四的内容与商人的自我修养有关。
(二)明清商书真实记录了水陆交通发展状况
1.交通路线。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明代的交通较前朝有明显的发展。当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陆通道,难以计数。在商书编纂之前,有关国内交通的记载主要来自官方,所记内容主要限于水马驿站。至于这些驿站的方位、各站的连接顺序、路线长度、各站距离等,都不是很清楚。而明清商书对当时的水路、陆路交通干(支)线排列组合、各地主要驿路都有非常完备的记载,客观上反映了明清以来国内道路交通的基本情况。
《士商类要》的作者程氏是新安人,史载“(徽州)田少民稠,商贾居十之七,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迁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其迩焉者矣。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7]卷一 风土书中卷一(路程)前八条均以徽州府为起点,后有七条路程以徽州府为终点,每条路线的记载都非常详细。可见,以徽商为代表的商人群体,其足迹早已遍及天下。
“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州、景德诸镇……故(歙)邑之贾,岂惟如上所称大都会皆有之,即山陬海拳,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但云大贾则必据都会耳。”[8]这充分说明,随着徽州府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在当时全国的商品交换网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交通工具。陆地的中心只要有了河流,一切也就有了生机。“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南方从长江到云南边界的内河航运为其他地区所望尘莫及。马加良恩斯神甫说过:“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航运业(指内河航运)能与中国相比,……那里有两个帝国,一个在水上,另一个在陆地,有多少个城市,就有多少个威尼斯。 ”[9]496
明清时期商贾外出经商时,走陆路必定要雇驴马、轿子,而行水路、海路则离不开雇船。商书所载,证实了当时的水运交通已相当发达,不仅船的种类很多,水陆联运便捷[1]328。特别是江南一带,夜间航行的船只和路线,也不在少数。“戒坛,在西湖昭庆寺,每岁说戒,天下僧人至此听受。苏州以北,有日船而夜不行;苏州以南,昼夜船行不息。至湖州日、夜船,苏州、灭渡桥、平望并有。 ”[1]276“九里至湖州府。 西门搭夜航船。”[1]317“阊门。 新开河搭船湖州夜航船,每人与银二分。五十里吴江县。……十二里南浔。换船,每人于银八厘。……八里,湖州府。西门外搭夜航船,每人与银一分。 ”[1]318“阊门。 新开河搭双塔夜航船,九里至盘门。 ”[1]318“三六……,一百里至英德县。浈阳驿。 有夜船至省城。 ”[1]325
轿子和马、驴、骡等牲口,是当时人们主要的陆路工具,“仪真县。七里邓家窝。搭摆江船,四十里至龙潭。 雇驴。 五里东阳。 ”[1]330轿子,古称肩舆、腰舆、板舆、筍舆、兜子。因宋儒谓乘轿以人代畜,于理不宜,“洪武、永乐间,大臣无乘轿者,观两京诸司仪门外,各有上马台可知矣。或云,乘轿始于宣德,成化间始有禁例。文职三品以上得乘轿,四品以下乘马。”“然南中亦有驴马雇觅处,纵有之,山岭陡峻局促处,非马驴所能行。两人肩一轿,便捷之甚。此又当从民便,不可以执一论也。”[11]特别是在徽州府至崇安,路途“岭多路小”,轿子不仅要载人,还可搭货,“每轿一乘,驾行李五、六十斤。 ”[1]286
3.旅行费用。明清时期,人们所能选择的交通工具,除了自备外,只能租赁。商书有很多关于旅行交通费用的记载,大致有车船费、搬运费、餐饮费等,是研究商人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资料。如“西兴搭船,每人银二分,至东关驿;一分一挑,一里至梁湖渡;曹娥江三分一人,搭至宁波府,无风、盗之忧,客有车壩之劳,风雨不阻,昼夜而行。 ”[1]276
陆路运费一般高于水路,徽州府“十里至吴山铺。十里至牌头。十里至新馆。十里至龙溪。十里至雄路。右往宁国大路。十里至孔林。十里九里坑。有祥云古洞。十里新岭顶。轿马每名与过岭常例一分。”[1]311徽州府由玉山至崇安县陆路,“二十里桥村。三十里玉山县。每人用银二分,搭船至傍罗头,或铅山河口。”[1]314南昌府由瑞州至花桥山路,“二十里湧桥。用九色银八分雇马,径到花桥山。”[1]327从玉山县至傍罗头,陆路行程约150里,搭船径到的话,用银二分。从湧桥到花桥山约八十里路,雇马的费用是八分九色银。相比之下,水路交通的费用更加低廉。
从浙江杭州府至镇江,“平水,随风逐流,古称平江。船户良善,河岸若街,牵船可穿鞋袜……缓则用游山船漫漫游去,急则夜船可行百里,秋无剥浅之劳,冬无步水之涉,是处可宿,昼夜无风。……水多,诸港有船,二文能搭廿历程,一人可代十人劳。 ”[1]226有时过滩、过山,需付给船夫、脚夫相关费用,如“新滩。货物尽盘搬过滩,每背约六七厘。其船空扯上滩。”[1]325“四十里关山。巡司。住。每骡一头与脚夫过山酒钱银一分。 ”[1]349
《士商类要》卷一记载了旅客交与店家一钱银子,去普陀山进香来回的船钱和饭钱都包括在内,这一现象已与现代的包价旅游(package tour)颇为相似。“每人用银二厘,过曹娥江,有搭梁湖船,每人与银三分。十里至上县。二十里壩上。十八里至中壩。四十五里余姚县。八十里西壩。四十里宁波府。进西墎门,出东大门,至桃花渡上香船,每人送店主人家银一钱,吃饭一餐,朝香回日,又饭一餐,连船钱往返俱在内。 ”[1]318
商人的旅途固然辛苦和危险,纤夫、轿夫也谋生不易,所得仅能糊口。“1662年,拉斯戈台斯神甫在广州地区看到中国轿夫在奔跑,‘长竹竿上抬着载客的轿厢’。乔治·斯吞通于1793年也描绘了这些精瘦的苦力,‘身穿破衣,头戴草帽,脚踏布鞋’。 ”[9]498“徽州府至崇安,岭多路小,每轿一乘,驾行李五、六十斤,轿夫甚苦,两人代一人劳,仁厚客商,险恶处恕饶一肩。 ”[1]286“祁门至严州,风、盗绝无,滩高船固,船户甚劳。严州纤夫亦苦,涉水不分冬夏,所得无分文赌沽之费,惟应户差薪米而已。”有时,无良商人甚至还用假银来欺骗他们,“客商每与以假银”,黄汴于是发出了“岂空中无鬼神耶! ”[1]273的感慨。
(三)明清商书反映了旅游资源、景区开发状况
明清商书除了记录各条水陆路程,也附录了很多名山胜水,供商旅客人在旅程中游览。从商书所载中可知,明清时期,五岳、四大佛教名山、武当齐云等道教名山,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区。这些旅游风景区不仅交通便利,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备相当规模,自然风光优美,人文遗迹荟粹,旅游线路的设计也很合理。
1.五岳。天下名山,首先要提到五岳。《尔雅.释山》郝懿行义疏:“唐虞唯言四岳,《周礼.大宗伯》及《司乐》才有五岳之名。”正如明代著名旅行家王士性所言:“神州赤县,五岳为尊。太玄帝畴,作配自今。瑶池宝轴,用秘真形。 ”[12]29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尊,由济宁州至泰安州山顶陆路可至,“东岳泰山,在济南府泰安州北门外十里。至红门上山,五里至高老桥,又五里至水帘洞,又二十里至十八盘,十里至绝顶。上有石表,云秦时无字碑,高一丈二尺许。其祠曰青帝、曰碧霞。其古迹曰封禅堂、曰五大夫松。秦李斯篆、唐磨崖碑、宋真宗御障。其石亭曰高山流水,亭之旁曰曝经处。”[1]345
南岳衡山由樟树镇由袁州至衡山县路可至,“周围八百里,上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其峰高峻者五,而祝融峰为最。回雁峰,雁止于此不前。有化生池,百鸟羽毛浮于水面。无量寿佛真身在涅槃湘山寺。 ”[1]327
中岳嵩山从扬州府由泗州至河南府路可至,“在登封县东八里,庙在黄盖峰下,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北极庙在绝顶。三将军柏在嵩阳宫,一大者围六人,汉武帝曾封禅于此。一祖面壁庵在少林寺后。有中山无影台,夏至日午,亭石柱无影。瀑布泉阔三丈,自顶而倾,岁旱不竭。立雪亭即惠可禅师侍达摩禅师雪深至腰处也。 ”[1]337
西岳华山在西安府华阴县南八里,“土壁直上如削成,最著者曰莲花峰、明星峰、玉女峰,而仙掌崖、日月崖、苍龙岭皆奇境也。唐朝植柏五株在庙中,一大者围四人。唐明皇御制碑高五丈,有楼百七十楹,在前土台之上。中楹高大,与岳相对。陈希夷睡像在玉泉院洞内石上,启函可见。 ”[1]349
北岳恒山曾有移祀之变,“古北岳在山西大同府浑源州南三十里。山高三千九百丈,上方三十里
《水经》谓之玄岳山,多奇花灵草,映带左右,斧斤不敢入。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三代而下,秦、汉、隋、唐借祀于浑源州。至五代,时因失河北之地,建都于汴,以真定府在北,于曲阳县。国朝亦因之未更。”[1]347这些文字,详细记载了五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和主要景观。
2.宗教名山。“天下名山僧占多”,商书中关于佛、道教名山景观的记载也俯拾皆是。尤其是对道教名山武当山的记述,很有代表性。武当山上有御制联曰:“顶镇乾坤,天下无双圣境;峰连霄汉,大明第一仙山。”《士商类要》中有对武当山游览路线和各宫观景致的详细记载:在玄帝殿,“左边一提点,右边一千户,看守金殿,并收香钱。 ”[1]323说明早在明代,武当山上便有专人看管景点,并收取游人的香火钱。
至于齐云、普陀、五台等神仙福地、菩萨道场,商书中同样有详细介绍。“十里,齐云岩脚。上山,十里祖师殿。右上,有南天门、栖贞殿、天门、珍珠帘、文昌岩、天梯、香炉峰;左边有沉香洞、骆驼峰、舍身崖、五老峰、紫霄崖、天柱峰。后有玉屏峰、钟峰、鼓峰、碧霄峰、拱日峰、展旗峰,皆为绝胜。自宋初年,真武化身百鸟,衔泥塑立神像,迄今数百余年,金容如始云。”[1]315五台山旧名清凉山,属山西代州,至州一百四十里。作者也不忘提醒游客,“五台,春末夏初可去,秋冬有边防,气寒不可往矣。”[1]255
3.其他名胜。除五岳及宗教名山外,商书中对沿途山水、洞穴、古迹等“甚好观玩”的名胜,也都附录路程之后,体现了时人旅游资源分类、开发和保护的意识。如雁荡山在浙江乐清县东九十里,“巅有湖,惟雁宿焉,人莫能至,因名。雁荡峰峦峭拔,千态万状,天下峰峦未有胜于此者。……一百二十里至青田县。芝田驿。六十里至石门。洞内有瀑布飞泉,甚好观玩。 ”[1]317在江苏宜兴县北门外有张公洞,“三面皆飞崖峭壁,惟北有一径可入。石上多唐人题咏,即张道陵修炼处。 ”[1]318在樟树镇由袁州至衡山县路上,“有昌田洞,洞深十里,秉烛可游。滨江。有石乳洞,深五里,亦可游玩。 ”[1]327从安庆府渡江,到黄湓,附近有观音洞“圣迹颇奇。因烧香人众”,“官封洞口闭塞,惜哉。 ”[1]328
海南琼州府虽“四面皆海”,但商书上已有关于五指山这一名胜的记载:“中有五指山,乃黎人巢穴。本府东去万州,西去儋州,南去崖州,一府二州十县环绕五指山之外,惟崖州凌水县在五指山之极南也。丘琼山作《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州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想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1]326商旅游客游踪之广,可见一斑。
(四)旅游接待设施类型多样
明清时期,驿站、铺舍、民间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为离家在外的流动人口提供了打尖住宿、休息吃饭的场所。“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开递运所,以便公差人员往来。”[13]卷一四五“出公差的官员在驿站受到接待,吃住费用全部由皇帝负担。他们也在那里更换马匹、船只和轿夫。驿站之间相隔一天路程,它们或者是大城市,或者是次等城市,或者是营寨,再或者是没有集市而有‘驻军守卫’的‘驿’和‘津’。 ”[9]493这些场所或官办,或民间经营,大量分布在交通要道、村路码头边,其设施和服务质量差别较大。商书中有许多店、驿具体位置的记录,如武昌至贵州,路途遥远,水路兼程,沿途驿、铺众多,可供旅客宿、住、中火。“武昌府,水程。五百里城陵矶。陆路。……三十里锦江铺。可宿。三十里安乡县。……七十里常德府。三十里邹溪。中火。……四十里桃源县。住。……三十里水溪。三十里郑家驿。三十五里杨溪桥。三十五里至新店驿。四十里宁口。中火。四十里马鞍山。十里界亭驿。四十里狮子铺。中火。四十里马底驿。三十里至陶饭。中火。三十里辰州府。三十里麻溪。中火。……四十里沅州。对河杨店。宿。……二十五里椒溪。中火。五十里至镇远府。四十里刘安庄。中火。三十里偏桥卫。三十里至东坡。中火。三十里至兴隆卫。二十五里重安江。中火。三十五里清平县。四十里杨老站。中火。三十里谷觉。三十里至贵州省城。”[1]329可以想象,当时的旅客在武昌至贵州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只需按图索骥,便可顺利地解决食宿问题。在陕西入川的栈道上,虽“一路有店舍”,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岩穴亦可借宿,亦有带釜而炊者,种火以待来人。”[1]347而在泰山这样的风景名胜区,旅馆的设施之豪华、服务项目之周全、经营之红火,自然也不是这些路边的“鸡毛小店”可比拟的了。“客店至泰安州,不复敢以客店目之。余进香泰山,未至店里许,见驴马槽房二三十间;再近,有戏子寓二十余处;再近,则密户曲房,皆妓女妖冶其中。……投店者,先至一厅事,上簿挂号,人纳店例银三钱八分,又人纳税山银一钱八分。”[14]泰安州客店条这些资料,生动地再现明清时期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
(五)明清商书详尽介绍旅行者旅行注意事项
“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15]卷十八这几句古风,形象地概括了商人经商的艰辛和旅途的危险。
虽然布罗代尔认为“轻松、迅速是在人口稠密、秩序安定的地区(如中国、日本、欧洲和伊斯兰国家)从事旅行的优越条件”[9]493,但商书中有很多关于旅行安全的提醒,说明当时旅游者的旅途生活并不是那么平安顺利。
首先便是防盗,防抢。“自余杭县至山顶,每处十里。杭州轿,在观音桥雇。歙县轿,在余杭雇;旧时有中途脱逃之说。 冬间,夜有盗。 ”[1]285“自呈坎至几村,不可起早,日调包,夜偷摸,打闷棍常有者。冬有强盗,谨慎。”在广西由柳州至庆远府路,有“瑶贼甚恶,水陆往来皆难。”[1]329“宿迁县至城马头陆路程,此路放山涧中藏断路贼,非货车驴驮,宜从直河起旱,更稳当些。 ”[1]342“江西至玉山,水缓;夜有小贼,可防;无风浪之险。铅山河口之上,滩多水少,船不宜重。草平路上,脚夫弱,饭店洁。衢州船户良善,富阳之下,潮、盗可防。 ”[1]265“江西至饶州,湖中贼出不时,荒年尤多。饶州至祁门,自景德镇之上,是出可宿,无风、盗之念。 ”[1]273
对于那些伪装良善实为不法的的盐徒、牙行和粮长,商旅们更是要格外小心。在瓜洲至庙湾场水路,“小安丰至朦胧五十里,盐徒卖私盐为由,实为强盗,谨慎。 ”[1]247“饶州至江西,……湖中风、盗宜防。 饶州牙行用筐子船出湖接客,好恶难分,必不可上。”[1]274自吉安府至路江,“中途土豪口称‘粮长’,每挑索银五分,不与即大打,有司不知,过客甚受其害。 ”[1]275
再有便是对旅程中交通、食宿、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说明,事无巨细,细致入微。连何处好雇车、何处好泊船都可参阅。“南京至山东布政司,其路有三,……进京大车止于徐州,有山阻,可北而不可南。 ”[1]217从杭州到镇江,“路七站,水皆平,古称平江,盖自有来矣。船户和柔。”[1]316“镇江府。马头。上簰湾好泊。三十里何家港。……二十里龙江关。有望江楼。……三十里至大胜关。驿。十里至三山。……十里至和尚港。江北针鱼嘴好泊。五里人头矶。……五里采石。驿。四十里东梁山。巡司。江北西梁山。好泊船。 ”[1]319-320
三、结语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明清时期,特别是晚明旅游活动的兴盛进行了许多研究,成果丰富,客观上也说明古代旅游史研究热点,从旅游通史的研究,正进入到更为细致的区域旅游史、旅游断代史的研究中。想要真实还原明清时期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旅游者构成、旅游消费水平、食宿设施等旅游相关行业发展状况、旅游景区(点)开发状况,保存至今的明清商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1]杨正泰.明代驿站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鞠清远,清开关前后的三部商人著作[M]//遵彭,等.中国近代史论丛:二辑三册.台北:正中书局,1977:205-244.
[3]漆侠.历史研究法[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宝良.明朝旅游文化初识[J].东南文化,1992(2).
[5]滕新才.明朝中后期旅游热初探[J].北方论丛,1997(3).
[6]梁中效.明代旅游的近代化趋势[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7(2).
[7]民国·歙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8]张涛修.万历《歙志》[M].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
[9]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0]张岱.夜航船[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11]陆容.菽园杂记[M].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3]申时行,等.大明会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张岱.陶庵梦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5]冯梦龙.古今小说[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