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高职院校国际经贸易专业生源特点及课堂教学

2012-08-17王秀卿

关键词:工作岗位生源职业院校

王秀卿

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科特点,但其生源多数为文科生,基础相对较差,教学遇到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生源特点及教学方法展开深入研究。

一、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源特点

笔者选取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4所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源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生源调查

重庆市4所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来源。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重庆市4所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收回问卷全部有效(表1)。

表1 重庆市4所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来源统计表

重庆市4所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对上述4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困难的统计情况、学生学习动机的统计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统计情况,学生学习困难主要集中在本身学习基础差异以及教师教学内容难度差异上,有近1/3的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主动学习机制,教师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上措施成效不明显。

(二)分析讨论

1.校生源主要以重庆、四川等本地为主。表1显示,重庆市4所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占所有学生数的55%-74%。其中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本地学生占50%多,主要由于外省市学生看重这2个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为该专业是学校的强项学科。

2.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从对上述4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困难的统计情况看,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的仅占43%。学生不能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的原因主要是基础不好。这是由于该学科具有部分理科的性质,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言语基础,而学生绝大多数是高考中的分数较低者,且文科生居多,加之招生中没有英语遴选程序,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

3.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形成,主动学习意识比较单薄。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统计情况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笔者认为,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课堂行为主体角色不明显,教师对课堂控制力和引导力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另外,该专业普遍欠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情境实训与顶岗实习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在实习实训中发现不足或者强化成就感,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很难建立。

4.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系统性及可执行性差。高职学生思维特点呈现发散性特征,相当比例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却是拥有一定偏好和偏才的年轻人,由此课堂教学更应当尊重学生既有的逻辑思维特征,建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机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多地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控制甚至改变学生的思维特征。

5.适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待摸索,学生学习策略匮乏。从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统计情况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策略缺乏科学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一个有机有序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获取帮助的能力,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面对困难手足无措,不能利用现有资源,更谈不上创造资源创造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长期以来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对学生工作过程的忽视,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和适时帮助,失去了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机会。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策略和拓展迁移能力,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学生职业潜力的发挥和职业成长空间的拓展。

二、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

经验表明,大多数工作岗位并不要求从业者具有很高的智商或者卓越的能力,而诚实、细致、耐心、有好的良好品行反而是大多数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必然的要求。工作当中用到的具体知识和方法往往不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储备来完成,实习和工作经验往往会很快地补充甚至更换从业者专业学习过程的储备。笔者认为,勿需过分挑剔学生智商或知识基础,而应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分数段的学生,根据学生个体智商及情商科学引导,注重学习过程体验,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不宜设立固执的学习评价硬性指标体系机械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培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鼓励创造的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学习工作主体意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所面对的几乎所有工作岗位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小组开拓的能力、自主获取商业信息的能力,可以说外贸行业对从业者的很多要求是基于内涵的,而非显而易见的。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注重学生内涵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工作主体意识的培养决定了教学效果,也决定了将来学生入职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1.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在专业学习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再度思考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处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控制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创新、鼓励表现、鼓励新思路。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闪光点,优点是今后每一个学生立足工作岗位、立足社会的根本,教师的鼓励往往是学生自信心建立的起点或者支撑。笔者认为,盲目地甚至硬性地要求学生达到某一个标准,不仅可能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更严重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对其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形成阴影。

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制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经验比较少,师生关系相对比较疏远,而当前学生人际交流范围比较狭窄,特别是很多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网络上,虚拟世界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往往与现实的差距比较大,而青年人自我认知大多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很多学生可能课下非常活跃,课上却是置身事外的状态,如此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知不仅为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于当下改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培养学生设置目标、订立计划、有序执行。高职阶段很多学生缺乏目标意识,行事没有计划,或者有计划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难持续贯彻执行。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目标设置、计划制订、执行分析,进而修正目标、修订计划、持续执行,周而复始,使得学生养成更为现实地考虑客观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习惯,养成有始有终不轻易放弃的习惯,对于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这是不可或缺的持续不断的内动力。

(三)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调查研究表明,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其第一年学习的知识已经有至少60%已经过时。因此,教会学生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无疑已是题中之义。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2.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22.

[3]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5,346.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生源职业院校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开年珠宝小惊喜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