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临床分析
2012-08-16司书喜
司书喜
自发性脑室出血(IVH),约占颅内出血的 20%~60%[1],发病率极高,主要由非外伤因素导致。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临床上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法。现对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5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尿激酶脑室内灌注结合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3~80岁,平均(52.1±6.1)岁,采取内科保守治疗,11例为高血压脑出血,4例为其他原因所致。微创侧脑室引流组,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0~75岁,平均(50.6±5.6)岁,13例为高血压脑出血,2例为其他原因所致。3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患者预防感染、调整血压、止血、降低颅内压及各种并发症等对症治疗。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15例患者在24 h内行微创引流术。手术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血肿穿刺针,通过CT确定血肿穿刺点,进针点为发迹后1.5~2cm,前额中线旁1.5~2cm,进针5~6cm后进入侧脑室额角,然后拔出针芯,流出脑脊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从侧孔中排出半固态、液态血凝块,待排出液清亮后夹闭引流管,然后注入3~4ml含尿激酶2万U的生理盐水,关闭引流管,同时连接装有等渗盐水的输液装置,4 h后进行开放引流,引流冲洗1~2次/d,每次冲洗后用尿激酶灌注(1~2万U),并注意引流时保持引流管的高度在15cm左右。对于全脑系统积血者,进行双侧穿刺[3];对于单侧脑室出血无梗阻性脑积水者,可进行单侧穿刺。拔除引流管的指征:①关闭脑室引流管后24 h病情无加重。②复查头颅CT后脑室积血基本清除。引流时间一般为5~7 d[4]。
1.3 疗效评定 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评分标准(1995制定)年进行评定[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33.3%;微创侧脑室引流组总有效率86.6%。两组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自发性脑室出血(IVH)多为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重症患者会累及4个脑室,易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6]。根据出血部位的来源可分为原发性(PIVH)和继发性脑室出血(SIVH)。PIVH约占脑室出血的7.4%~18.9%[1],SIVH 占脑室内出血的93%[1]。导致IVH的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脉络丛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破裂。IVH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昏、脑膜刺激征及血压升高等。重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肌张力增高及癫痫发作等。晚期可出现脑疝、颅内高压、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以及呼吸循环障碍等。多数患者还可并发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是不可能使脑室内血块完全被清除,尤其对铸型出血疗效不明显。尿激酶具有副作用小、对脑组织无致炎性反应、无抗原性等优点,适用于脑室内铸型、脑室内积血较多及小脑、脑干出血者。通过本组研究表明,尿激酶持续滴注灌洗结合穿刺引流溶解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晚期,血肿部分多液化吸收,使用尿激酶后更易使血肿溶解,易于引流[7,8],加速血肿的清除,从而提高疗效。
总之,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能加速脑室血肿的清除,具有疗效好、损伤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治疗方法。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72-87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罗自勉,宋治,付林,等.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7,8(6):334-336.
[4]王艳霞,台立稳.重型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治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405.
[5]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6]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145.
[7]罗慈伟,卓蕴雄.微创术中持续滴注灌洗的体外试验观察.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6):244.
[8]丁朝兵,陈东,等.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