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2012-08-15南敬实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事物思维能力

南敬实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118)

0 引言

批判性思维是西方国家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学科和教学方式出现,已成为北美和欧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其教育改革运动以批判性为焦点,80年代,批判性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近30年来,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门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并贯彻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批判性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英文中“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kriticos,原义有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辩明或判断的能力标准的意思.有培养“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的能力的含义[1].罗伯特、威尼斯(R.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而另外学者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过程.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批判性思维中心”研究主任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2].美国加州批判性思维研究者在批判性思维测试(CCTST)中,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3].无论是能力还是过程,批判性思维均需要我们对判断和论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反省的思维”.杜威认为“反省性思维”,即“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他的理由以及他所进一步制定的结论”.纵观西方国家在批判性思维研究方面所作的研究,就会发现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相关讨论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对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研究任务进行探讨.

1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体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1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在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今天,教育应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基础应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知识的增长不是新知叠旧知的过程,而是一种对原有知识不断修正甚至全部抛弃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掌握和理解原有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这个过程只完成了知识创新前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批判和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假设.没有批判反驳的意识和能力,就容易陷入原有知识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从而形成盲从的习惯,根本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批判性思维在“破”,而创造性思维重在“立”.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要创造,就要求人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所谓的“定论”、“真理”中发现不合理之处[4].大学生只有在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反省的怀疑”、“有根据的判断”,激发大胆的想象,提出新问题,探索和发现解决的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就是开发其创新思维的能力.

1.2 有利于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和多媒体迅速发展或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呈几何倍增长,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信息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有些未必是对其有十分意义和价值信息.对于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必须做出适当的评价,然后做出决策.如果离开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他们就可能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5].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学生通过课堂之外获得的知识及相关信息,可能比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还有多,如果学生不具备批判性思维习惯,没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1.3 有利于大学生未来个性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心理与个性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是一种内化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批判性思维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内化是对社会文化的扬弃,并不是完全接受呈现的所有信息,而是批判地理解、吸收这些信息.个体注意什么、选择什么,完全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取决个体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人格与多元个性,就不能强制灌输,要提供一个可能空间,让大学生进行独自判断与选择,形成个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批判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2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容

批判性思维是在一般性思维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是一般性思维能力[6],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1)笼统的“比较”其实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比较和对照.比较是指事物相同之处,而对照是指不同.通过寻找两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判断事物正确评价依据;

(2)“分类”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分类是在比较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

(3)“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考察的方法.客观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分析方法的客观基础.整体是由其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其各个组成部分,事物的各种属性、方面或关系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事物的整体性;

(4)“综合”是与分析相对立的方法.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则是把事物的部分或不同的事物结合为整体.事物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事物的可合性是综合的客观基础;人脑所具有的综合功能是综合的主观条件;逻辑上所说的概括也是一种综合,只不过是对概念结构系统中的内涵与外延的协同综合;

(5)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也称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6)“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是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也是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如果学生在此方面缺乏相应的素质,我们也就无从去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是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发现问题和善于标新立异.

3.1 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往往是以记忆性学习为主,问题基本上是教师提出来,让学生回答,其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形式,批判性思维实质就是提问过程”[7].提出问题是挑战,回答问题是应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减少由教师提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提出问题,确保问题从学生提给教师,以及从学生到学生;同时,教师不应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演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不要求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观点,而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内容或某人的观点提出反驳.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把师生之间的矛盾或学生之间的冲突看作是不好的事情,而把它们当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机会.发现问题对于现在的学习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小组活动,特别是当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小组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比较和对照、分类和分析.通过这些思维方式,每个学生都会找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 加强过程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测试常常被用来控制课程和教学.在成绩责任制度要求下,终结性评价成为主要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工具,教师和学生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内容上,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住信息分类的规则和方法.例如,用一套标准来判断一个词是用作名词还是动词.造成学生把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为考试而学习成为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现在的许多考试在考察的内容和深度上都不够,许多考试内容均以记忆为主的知识.这种评价方法导致“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低层次学习结果——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的恶性循环[7].过程性评价却恰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于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所以,过程性评价很好地填补了上述的评价死角.在过程性评价中,如果教师不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就不会担心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吸收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高层次学习结果——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7].

3.3 学科内容组织活动应与实际联系起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所学内容和目的联系起来.教师尽量把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及具体情境的需求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并逐步让学生把事实、概念、方法、价值和体系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分析出课程之间的关系.许多教师经常把问题“格式化”在课堂上,这样问题就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特点,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4 结论

对于要面对未来的大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会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还是未来个性的发展,都离不开反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不要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要用过程评价的课程方式启发学生的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马伟林.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1(3):105.

[2]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2-85.

[3]朱新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123-126.

[4]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134-138.

[5]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23(5):61-64.

[6]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1):56-61.

[7][美国]约翰·D·迈克尼尔,John.D McNeil.课程:教师的创新(第三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23.

猜你喜欢

批判性事物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美好的事物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奇妙事物用心看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