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探析

2012-08-15任雪艳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校园

任雪艳

(吉林动画学院党委综合办公室,长春 130012)

0 引言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及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从注重外在规模逐步向内涵建设转变.在此转变的过程中,各大民办高校逐步意识到校园文化是大学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反映,更能体现出大学的发展策略和价值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民办高校改革和发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理解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等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1].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背景下,以民办高校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民办高校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民办高校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以此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是民办高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由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四大部分组成.校园制度文化是民办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师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等,对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校凝聚力、生命力和活力的集中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校园文化,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标志;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及师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校园共同的价值观及体现校园共同价值的校园活动、校园舆论,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校园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3 现阶段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3.1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虽然尚处于初始阶段,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刚起步不久,但大多民办高校都已认识到校园文化在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都有比较强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把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2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发展不均衡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长期摸索积累的过程.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努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在积极探索校园精神文化,而忽视了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使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影响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培养的发展.从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民办高校发展的关系层面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载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因此,民办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均衡发展.

3.3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自由性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办学设施和校园活动等方面都有较大自主权,同时由于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较短,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积淀,更没有过多的历史包袱.因此,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自由度较高,这有利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3.4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创新性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封闭在校园内部的文化,而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与社会上的其它文化不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剔除文化中的某些内容,创新自己的文化形式,形成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独特的模式.

3.5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受师生素质和质量的制约

作为校园文化主体之一的学生,由于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自觉性较差,基础薄弱,在学习上出现了“厌学”或“学不会”的现象,成为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民办高校学生在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等方面较其他高校学生强.因此,民办高校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2].

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由于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的这种导向作用受到了很大影响和制约.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或是已退体的老教师或是刚毕业的新教师”并且大多属于临时雇佣关系,受学校制约较少,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教风、学风的改进和提高.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素质和质量问题,也是制约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较薄弱

从目前来看,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实力强的民办高校在校园环境、占地面积、建筑艺术水平和风格、活动场馆及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堪与公办高校相媲美,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①部分学校的教育设施、文体设施、服务设施及环境美化等方面的物质设施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学生的活动场所偏少,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②校园物质设施与大学精神不合拍,特别是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不浓,在精神文化层面尚末形成学校核心的价值观.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还没有出现有独特的文化精神特色;③校园文化氛围不强,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不清,制度建设松散,不像学校,更像企业;④缺乏健康高雅的人文艺术景观,民办高校不太注重花卉、草坪的种植,以及校园的雕塑、雕像、名台及名画等人文景观的建设,校园自然环境尚需绿化、美化和优化;⑤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形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⑥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规范和长远规划,活动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形成系统,学术气息严重缺乏,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总体的参与性不高.

4.2 校园学术、科研活动氛围不浓

大学要培养的是有学问、有学养、有学品的高级人才,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学术氛围不浓的现象,这对人才目标的培育以及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一是民办高校专职教师不是很充足,教学任务比较重,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搞科研,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二是因为各个学校的定位不同,学术研究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目前,由于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的制约,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教学上.因而,办学者及学校管理者对于在校园内开展学术活动及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也比不上公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学术科研等的开展就大大受限.

4.3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学生是校园文化中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受益者.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校园文化建构的活力所在,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才能得以迸发.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而且目前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还存在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差距,造成民办高校学生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心理压力大等问题.民办学生除在学习上有较大压力外,在经济、生活、就业等方面也存有困惑.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受益者,因此要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开展好民办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3].

另外,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主体,起着导向性的作用,一所学校的素质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大部分教师提倡和认可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对引领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民办高校,师资结构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流动性较大,兼职教师较多,这样的师资队伍,导致部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边缘人和旁观者的角色,不利于形成稳定发展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引导力量和中坚力量[4].

4.4 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建设的重点,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予民办高校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民办高校的精神文化定位指明了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保障.民办高校也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尚不健全;偏重对教学工作、学习尖子等方面先进典型的培养,而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兵典型,却疏于着意树立,;党建工作中,因为基层党组织有些刚刚成立,而有些还没有健全,先进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工作有滞后,从而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度[5].

4.5 规章制度不完善,制约校园文化的进步

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民办高校制度建设小队比较滞后,体制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软性要素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少民办高校采取“家长制”、“家族式”管理模式,“人治”现象比较突出,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董事长一人或是其家族的决断.更重要的则表现在组织决策和管理上的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制度相对健全,但却不按制度办事,确立的办学思想及培养目标也处于模糊不清的状况不利于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在构建中,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诸环节及管理诸方面的规范系统,促进民办高校的和谐发展.

5 结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深化革新,校园文化在高校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尽管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晚,但各校已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创新.我国民办高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已做出了新的构想,我们期待着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为民办高校本身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 赵振鹏.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10 -12.

[2] 胡铭.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8):21-23.

[3] 韩尚峰,刘晶.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新西部,2007(4):13-14.

[4] 付八军,殷小平.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5-36.

[5] 胡芳.浅谈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2009(2):43-44.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