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2-08-15尹立辉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文化

尹立辉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长春 130118)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大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其主要功能为娱乐.如哈韩哈日文化现象、出国热、草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现象、选秀热现象、流行文化现象、嘻哈现象、愤青主义、颓废主义、非主流等等.流行文化具有商业性、娱乐性、世俗性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流行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受到大学生的日益关注,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对时尚的追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彰显青春和人格魅力的重要特征,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大影响.

1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1.1 流行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空间

青年人思维活跃,反应灵活,崇尚新潮、追求前卫的特点,使大学生这一群体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流行文化的存在,使其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流行文化现象得以广泛的传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与追求,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的生动表现,是青年人对这个自认为是“僵化世界”的反叛,是他们需要走出世俗以及要和传统对峙的一种存在方式.在这种极度扩张的视野中,其表现也许是肤浅的,也会有颓废的情绪存在,而这些对于易于愤世嫉俗的青年人人性化和人文精神的重建,要远比说教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并在一定层面上,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促使其愿意以新的精神对待生活,面向世界.

1.1.2 流行文化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个性化精神

流行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特点,无疑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大学生既是流行文化的鉴赏者,又是积极地参与者,这种普遍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主”,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培养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这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意识特征.他们不一味地崇拜权威、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个人的选择,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其创造性,去开拓新的生活道路.

1.1.3 流行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扩大了交往范围,有助于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流行文化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发表具有个性的言论和交流感情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它正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大学和社会间的“围墙”已经没有了,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信息得以迅速和广泛地传播.加上流行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1.2 消极影响

作为流行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上的趋利性、审美观念的低俗性、价值取向的矛盾性等特点和趋向,无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2.1 流行文化感性化的审美追求,造成大学生审美情趣的低俗化

流行文化对形象化的追求使大学生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想意义放逐,使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而不去关注文化的人文价值.没有多少崇高的追求,至少不以追求崇高为己任.理想主义受到冲击,英雄主义受到冷落,甚至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忽视.大学生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在其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由此也带来了大学生行为处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世俗倾向.

1.2.2 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成才观呈现出功利性、世俗性的倾向

大学生反应快,脑袋灵活,容易产生新思想,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其成才方式受流行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越大,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的成才观方面呈现出功利性、世俗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多的大学生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他们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放逐理想、消解崇高,一味追求名牌、时尚,向往富足的物质生活,崇拜文体、娱乐明星,青睐流行音乐、小说、影视、网络文化,远离经典著作,等等”[1],表现出理想主义的匮乏、理性价值的淡化.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质的满足,追求世俗的幸福,很少去关注文化的人文价值以及对人类的精神导引.明星的耀眼光环深深的吸引着他们,明星的成功之途更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投机取巧”、“一夜成名”的成功方式的推崇与模仿.

1.2.3 流行文化价值选择的矛盾性,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价值标准模糊

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特征是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结群多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行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道德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上作用越来越突出.流行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在大学生中流传着“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成才不如发财”、“少说主义、多讲实惠”的言论[2],就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价值标准模糊.

2 思考与对策

2.1 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

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和多元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决抵制反主流文化和种种错误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弘扬先进文化和校园正气,培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宣传主流文化时借鉴流行文化的模式,改变形式上的相对单一,注意多样化和创新,采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

2.2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相互融合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教育工作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对待流行文化,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和承认流行文化的存在,努力为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文化选择和渗透功能,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当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文化选择,要加强沟通和引导,提高学生文化鉴别力,从而自觉地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让精英文化、经典文化在竞争中占据主流,以不断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2.3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网上论坛,及时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流行文化现象

流行文化的娱乐性造成了对理性和道德的放逐,一些学生过度追求流行时尚,比如名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大学生心理障碍和个性扭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空间,他们是网络世界的积极参与者和生力军,高校价值观教育要对大学生发挥作用,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有关流行时尚文化讨论的心理咨询热线和网上论坛与大学生沟通感情,建立信任,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从而养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正确地对待时尚和流行文化.

3 结语

面对流行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深入分析流行文化的正负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流行文化,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同时强化主流文化的辐射和延伸,化解流行文化的消极影响,增强价值观念教育的实效性.

[1] 梁庆婷,陈勇,梅红.由热点事件引发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1(10):91.

[2] 马晓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1(10):74.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