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高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2-08-15

山西水利 2012年4期
关键词:阳高县节水型水价

杨 宾

(大同市水务局,山西 大同 037004)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国土面积1726km2,其中山区丘陵区占48%,现有耕地6.93万hm2,总人口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2550.51万m3,人均占有量为437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5,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0,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城乡生活用水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按照目前全县水利工程实际可供水量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县净缺水1310.26万m3,到2020年,全县缺水将达到3684.17万m3。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阳高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主要做法

1.1 广泛宣传,深入引导

一是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多次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掀起节水宣传高潮;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三是印制了节水警示牌、节水宣传画、节水宣传单并张贴、发放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和学校等地,营造了浓厚的节水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健全机制,强化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出台了《阳高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阳高县企业取水用水管理实施办法》《阳高县水权交易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和《阳高县水价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强了规划支撑,如编制了《阳高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同时提出了阳高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1.3 加强领导,组织有力

阳高县被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县后,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水利、农业、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县、乡、村三级政府部门以及各部门、单位都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己任,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了县、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4 采取措施,全面节水

在农业节水方面,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加快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力推广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工业节水主要从支柱产业内推广工业节水措施、加强用水管理、培养职工节水意识、杜绝跑冒滴漏、使用节水器具等方面进行。同时重点抓好高耗水工业的节水工作,推行废水“零排放”,并逐步延伸到其他工业生产领域。

在生活节水方面,综合考虑全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县、乡生活用水水平与城镇化发展对生活需水量的需求,以国内外先进用水节水水平为目标,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落实各项节水制度,推广和使用节水器具,全面推行节约用水。

2 存在问题

2.1 节水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公众并没有从人与水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节水,不少人认为把节水工作看作政府行为,各部门不联动,难以形成节水的合力。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关心水、珍惜水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虽开展了节水宣传,但力度不大,措施不力。

2.2 水浪费现象严重

尽管全县水资源比较短缺,但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水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全县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9%,虽然节水灌溉率已达到65.2%,但节水设施大多建设标准不高,节水灌溉形式多为渠道灌溉和管道输水灌溉,田间仍是采用大水漫灌。加上田面工程不配套、输配水困难、水量渗漏损失严重,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57,县城管网完好率仅70%,居民生活用水装表率不高,导致用水水价低、节水意识差,普遍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

2.3 水价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水价是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水价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用水、节水方面的调节功能弱化。水资源价值和用水成本在水价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水价的长期不到位,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用水户商品意识不强,增加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节水技术的难度。

2.4 地方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县财力有限,自筹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许多节水工程、计量设施无法配套,节水制度难以落实,直接影响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和定额管理。

2.5 污水处理工程缺乏

根据阳高县污水排放点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县每年的污水排放量达78.85万m3,但却没有任何污水利用、中水回用工程。

3 几点建议

3.1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在节水宣传上,要通过宣传典型发挥正面宣传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和警示教育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全社会转变用水和节水观念,树立节水型社会的新型价值观,将节水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3.2 明晰水权,合理配置水资源,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节水激励机制

为实现市场调节,一要把明晰初始用水权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初始用水权分配,合理确定各级用户的用水权指标。二要抓紧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以此来确定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通过建立以上两个指标体系,控制用水指标,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三要组织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并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二次配置。四要改革节水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培育节水产品市场,吸引多元化投资进入供水和节水市场。允许个人承包经营节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工程,并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

3.3 调整产业结构,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建立和完善适水型产业结构,是缓解阳高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阳高县的实际情况,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其产业结构可进行如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方面可分为粮食、蔬菜和油料作物三大类,其中蔬菜属高耗水作物,粮食和油料次之。为确保农业用水的零增长,应合理确定蔬菜种植面积,稳定粮食和油料作物面积。工业结构方面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和低耗水行业,禁止高耗水产业的新建和扩建。

3.4 大力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一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理顺水价体系,以经济杠杆调节和促进节水,形成节水的长效机制,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物价主管部门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供水水价,逐步使水价到位。并严格实行按用水量收取水费,推行分类水价、差别水价、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二是改革供用水管理体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水费计收的透明度,降低成本,努力减轻用水户负担。

3.5 加大治污力度,保护好水资源

从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尽量降低污水对环境压力的角度考虑,围绕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生态建设,要加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开展节水防污工作,使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一是建设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定期对水功能区监测断面动态水质进行监测。三是强化排污口管理,对全县入河排污口进行定期普查,登记造册,发现污染源要及时进行整治,减少污染性缺水。

猜你喜欢

阳高县节水型水价
米斌:阳高县的“保尔·柯察金”
节水型抽水马桶
山西阳高县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阳高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