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上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现状与措施

2012-08-15

山东水利 2012年12期
关键词:汶上县供水量降雨量

徐 文

(汶上县水利局,山东 汶上 272500)

汶上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呈现旱涝交错的气象特征。自1951—201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639.2 mm,最大降雨量1 394.8 mm(1964年),最小降雨量 275.6 mm(2002年),其中6—9月平均降雨量467.4 mm,占全年降雨量的73.1%,其余8个月只占26.9%。多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低气温-18.0℃(1976年);极端最高气温42.5℃(1966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162 mm;无霜期200 d左右,冻结期4个月,冻深0.5 m左右;平均风速2.8 m/s。

1 水资源优化配置现状

1.1 水资源总量

汶上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2.01亿m3,资源模数22.93万m3/km2,可开采量1.79亿m3,可开采模数20.44万m3/km2。根据《汶上县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汶上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成果,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7 908万m3,地表水入境水量1.37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1.85亿m3。汶上县再生水厂以汶上县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作为水源,处理能力7万m3/d,年处理能力2 555万m3。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汶上县实际供水量统计分析,2006—2010年供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14 364万m3。其中,地表水年均供水量1 223万m3,占供水总量的8.5%;地下水年均供水量13 107万m3,占91.2%;再生水年均供水量33.4万m3,占0.2%。

通过对汶上县2006—2010年不同水源供水量分析,平均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5.2%;其次是当地地表水平均开发利用率,仅为6.59%;再生水利用率最低,仅为1.29%。

1.3 各行业占全县用水总量比重

根据汶上县实际用水量统计分析,2006—2010年多年平均实际用水量为14 364万m3。其中,生活用水量1 811万m3,占供水总量的12.6%;第一产业用水量11 839万m3,占82.4%;第二产业用水量610万 m3,占 4.2%;第三产业用水量 56万 m3,占 0.4%;生态环境用水量48万m3,占0.3%。不同用水部门中第一产业用水最多,占总用水量的82.4%,其次为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分别占12.6%、4.2%、0.4%,生态用水比例最小,仅占0.3%。

2 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措施

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对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很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汶上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2.1 非工程措施

1)加强水资源行政执法,规范城区取水秩序。应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大对无证取水及各项违法取水活动的查处。合理规划水源,实现城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分期分批封停自备井,合理削减城区地下水开采量。为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保护城区地下水环境,依法规范城区取水秩序,要明确封停原则、封停范围和对象,通过封停工作来保护水资源、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量。

2)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启动建设中水回用工程,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有效降低水体污染负荷。

3)充分利用地表水源,逐步替代城区重点工业及全县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地下水量的开采。要充分利用地表水源,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用水需求。汶上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灌溉占用水总量的90%左右,用足用好地表水,能够缓解地下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循环利用,

4)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平台,扎实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对部分观测井安装自动观测设备,准备新增10眼深水井观测地下水水位,以满足水质监测需要,为全县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方案、检验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是否合理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对用水单位安装远程计量设施,实现用水单位水量自动实时在线监测、统计、查询与控制,逐步实现全县水资源信息自动化管理,为下一步水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2 工程措施

坚持防洪补源,化害为利的原则,实施洪水管理,并加大洪水资源利用力度,尽可能使大汶河水资源蓄滞在汶上县境内。具体工程措施包括:

1)疏挖治理现有河道、沟渠,并加快完成相关建筑物的维修配套,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首先抓好泉河、小汶河、进军渠的清障、清淤和堤防修复加固,做好防洪排涝和引水安全畅通,并搞好引水闸、节制闸的维修、更新、配套。其次,抓好沿河各骨干引排水沟渠的疏挖治理,并在入河处修建和完善引排水闸。最后,抓好次级沟渠和坑塘的疏通改造,真正形成田沟相通、沟塘相通、沟河相连的网状排涝与引蓄水补源系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有水蓄水,有洪拦洪,无涝能蓄,有涝能排,排蓄自如。

2)新建引、蓄水工程,开源增量。利用戴村坝拦水工程,在大汶河泗汶段兴建引水闸1座,通过小汶河进行引水补源,并根据小汶河的比降和落差,兴建5处节制闸或溢流坝,修筑引水沟渠,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采补失调问题。

3)将泉河牛村闸和小汶河中王庄改道处至梁济运河段开挖成引水河道,并在牛村闸、中王庄建提水站,利用梁济运河进行回灌和提水灌溉。

4)新建引汶入济工程。由大汶河琵琶山引水闸至南跃进沟引水入城枢纽,全长70.46 km。启动引汶入济工程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加大地表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按照“优先使用中水,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汛期泉河及小汶河沿岸地区农业用水可使用引汶水,进一步加大引汶水的利用程度。

猜你喜欢

汶上县供水量降雨量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青春献蓝天 浩气留青山——追记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董鲁光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兰溪市供水需求侧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汶上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析
汶上县少先队“微信群矩阵”凝聚10万人气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
洞庭湖区降雨特性分析
罗甸县各乡镇实测降雨量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