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在2012年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12-08-15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昌文

山东水利 2012年12期
关键词:老百姓服务体系公共服务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杜昌文

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召开这次读书会,主要是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趋势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研究探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水利公共服务水平的思路和措施,为谱写全省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保障。围绕这个主题,我代表厅党组着重强调以下三条:

一、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利公共服务的重大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利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健康安全。水利服务民生,就是要按照普遍均等、安全高效的原则,为人民群众搞好水利公共服务,切实维护老百姓的涉水权益,其基本职责和任务目标可概括为提供三个安全保障,即:供水安全保障、防洪安全保障、水生态安全保障。通俗地讲,就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用上方便水、共享水生态、避免水灾害。这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是全部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此,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对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由此也可以说,能否保障老百姓的供水、防洪和生态安全,是检验各级政府特别是水利部门是否真正对老百姓负责、是否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准。

秉承治水为民、民生优先的理念,长期以来,全省一届又一届党委政府和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围绕兴水利、除水害,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把自然水改造成了工程水,把天然河建设成了堤防河,把过去的“望天收”发展成了水浇田,基本形成了保障供水防洪生态三个安全的工程体系,先后解决了一系列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大力组织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结束了3 300多万人喝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的历史;积极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 380万亩,为实现全省粮食“十连增”作出了重大贡献;狠抓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和防汛抗灾应急能力建设,在完成规划内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了中小河流防洪安全治理;根据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建设集供水、防洪、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水网,水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全省人民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趋加剧,对水利“支撑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公共服务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一是水利投资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国家在对大江大河进行系统治理的基础上,把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到农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和高效节水示范县建设等全面展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加速推进。不论组织好这些面广量大的水利工程建设,还是逐项建立这些工程的管理运行服务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充分发挥效能,都对基层水利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农村公共供水服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国家要求2015年全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并从今年开始强制推行106项饮水安全标准。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尽管已达91%,但不少工程始建标准低、安全性能差,特别是起步较早的东部地区多半是单村供水工程,水质普遍达不到106项指标要求。同时,在工程管理、运营、维护以及服务质量上,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阳光政务”热线,老百姓关注最多的就是供水服务问题。不论德州“水利110”,还是在惠民县胡集镇水利站的服务大厅,老百姓迫切要求服务的事项也都集中在饮水安全上。城市供水经过60多年的投资建设和改革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管理服务体系,但城区供水公共服务保障压力依然这么大,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覆盖全省每一个镇村,并且还将向社会公布水质监测结果,如此面广量大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服务,任务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三是农田灌排组织服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随着“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大规模的陆续展开,基层参与施工组织的任务繁重,而且按照“三化、六统一”的思路,相应建立工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的任务也相当艰巨,特别是亟需对其加强协调指导和专业服务。在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田间工程产权还要移交给老百姓自己管、自己用的情况下,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灌排服务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都繁重。四是防御极端天气事件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趋增多,不但极易出现大涝大旱、旱涝急转情况,而且汛期局地强降雨和超标准洪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水旱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见性与日俱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压力日趋加大。不仅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也亟待提高。为确保第一时间组织抢险、确保受威胁群众及时安全转移、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每个乡、每个村都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防范准备,特别要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建立执行责任体系,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这是政府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提供、亟待加强的基本公共服务。五是水资源管理保护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我省目前年均用水缺口约40亿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刚性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老百姓的用水需求,支撑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更重要的是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用水,加强对每个用水户的指导和服务。这是保障老百姓切身利益、合法权益最为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避免城市挤占农村用水、工业挤占农业用水、生产挤占生态用水的难度,以及防止非法取水、浪费水、污染水的难度越来越大,水资源管理保护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六是水利科技推广普及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实施科教兴水战略,不仅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水危机、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护水意识,更需要普及节水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提高现代科技对水利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水利公共服务的效能。七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随着建设生态山东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保障老百姓的防洪安全,还要在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水是生态之基,建设生态山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发展生态水利赋予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八是水政执法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用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大量水事纠纷及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等各类危害水源、破坏水生态、损坏水利设施现象不断发生,加强水政执法、维护水事秩序、保障人民群众水权益的任务更是日趋严重。

上述问题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既极其重要,又异常艰巨,同时也十分紧迫。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在于搞好公共服务、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如果因为服务不到位,老百姓的涉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对水利部门来讲就是最大的失职。老百姓不满意,社会不和谐,谱写全省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美好愿望和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保障供水安全,在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基础上保障防洪安全,在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基础上保障生态安全,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神圣职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党和政府对水利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水利部门务必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以贯彻科学发展观高度自觉和对老百姓切身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拼搏奉献,全力开拓进取,全面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百姓。

二、要突出抓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环节、突出重点和当务之急,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惠民政策能否落实到基层、水利工程效益能否充分发挥、老百姓的用水权益能否有效保障,关键都在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们应为群众提供的基本水利服务,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水利公共管理服务,二是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三是用水合作组织自我服务。上述三类服务,都需要由相应的服务组织来承担。水利公共管理服务需要建立基层水利管理服务协调组织,主要由乡镇水利站和村水管员组成,其中乡镇水利站是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组织,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重点;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需要建立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主要包括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伍、水利设施专业维修队伍和公益性防汛抗旱工程管理队伍等;用水合作组织自我服务,需要相应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包括农田灌溉合作组织和农民饮水合作组织等。基层水利管理服务协调组织是基层水利公共服务的主体,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基层水利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职能不可相互替代,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三位一体”完整统一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多年来,全省各级围绕如何加强基层水利服务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水利服务现状与保障供水防洪生态安全的任务和老百姓的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定位不明确。乡镇水利站不是政府机构,而是服务组织,即使对涉水事务的管理,也是以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二是组织体系不健全。目前,全省1 741个乡镇中仅有825个设有水利站,并且人员不足、力量不强,水利站人员中水利专业人员只占到28%。同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能够满足防汛抗旱供水需要的专业服务队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村级水管员大都处于空白状态。三是管理服务不规范。现有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素质不适应、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水利服务效能的发挥。尽管全省各级在加大水利投资、加快水利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投资绩效体现在民生服务上却不成正比。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水利公共服务的最大“掣肘”,我们必须把加强水利公共服务的突出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上。

对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1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2012年中央三部办又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省水利厅、编办、财政厅、人社厅等四部门在先行试点、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以乡镇水利站为重点、“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对编制定额、经费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面对这么好的历史机遇,老百姓的要求又如此强烈,如果我们从事水利工作的同志还不知道抓水利公共服务,或者抓水利公共服务不知道抓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就是不得要领;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目标,说轻了是缺乏干事创业的本事,是水平能力问题;说重了则是对老百姓没有感情,是对事业不负责任。希望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务必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强水利公共服务的关键抓住不放,严格按照中央三部办通知要求,确保今年年底前98个小农水重点县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明年年底前所有县、乡镇全面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以此检验各级水利部门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和治水为民、服务民生的工作成效。

三、要全力以赴推动水利公共服务上水平

为老百姓搞好水利公共服务,是全省水利系统全体水利人的共同职责,不仅需要健全和依靠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而且也需要每个部门单位和每个岗位的同志从各自职责出发,牢固树立治水为民、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始终把为老百姓搞好水利公共服务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积极支持、精心指导、尽全力推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这个“终端服务器”,努力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网络支持系统”。

——在水利队伍能力建设上,要把基层水利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水利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体制理顺、职责明确、运转高效、服务到位”的要求,在人员选配上既要严格条件,又要畅通入口,实行专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以此优化基层水利队伍结构,着力提升实际服务能力。要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水利职业高等院校要在办好水利专业的同时,认真搞好基层水利干部职工岗位培训,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要抓紧研究制定基层水利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为老百姓提供放心、满意的水利公共服务。

——在制订出台水利政策上,要把研究制订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发展政策放在第一位,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全面梳理和落实好现有的惠民政策,同时还要逐项研究制订出台当前服务群众急需的政策措施,尽快形成一整套政策支持体系,以此保障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更加有效地为老百姓服好务。当前,要在认真落实好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水利发展、乡镇水利站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及安置补偿、农村饮水电价优惠等政策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支持、水利专业服务队伍公益性服务和有偿服务扶持、村级水利员补助及服务设施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

——在水资源管理调度上,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首先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农民的生产用水。要把优水优用、保障饮水安全、节约用水成本等作为首要原则,切实搞好水资源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在保障老百姓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老百姓的用水费用。在推行计划用水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积极向用水户提供节水技术服务,做好水平衡测试和水量评估服务指导。同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科学制定供水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提高突发性涉水公共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在水利投资建设上,要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项目作为规划、设计、投资和建设的重点,在规划环节,抓紧修订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重点河道、重要水源地等专项规划,优先安排规划投资建设。特别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立足应对超标准洪水,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一批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既可以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又能够有效涵养水源,还可以发展生态湿地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在工程设计环节,要充分体现安全、生态、节约的原则,在满足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优选设计方案,节约投资成本,努力达到工程设计最优、建设成本最省、功能效益最佳。在建设施工环节,首先依法实施征地、拆迁补偿,确保将补助资金和补偿款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同时要维护良好施工秩序和环境,避免干扰老百姓正常生活和生产,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损坏;尤其要突出施工质量安全,建设优质工程,杜绝安全隐患,这是对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负责。

——在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上,要把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科技项目作为重点,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当前要突出加大对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山丘区高效节水灌溉、平原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生态清洁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及清洁能源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着力搞好对成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尤其要着眼于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大对防洪安全、水质监测、墒情监测、节水灌溉、IC卡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调度、汛情预测预报预警、水文水资源监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步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水利服务效能。

——在水利法制建设上,着眼于保护老百姓合法利益,加快水利立法进程,加快出台《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和《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及早组织开展《山东省抗旱条例》、《山东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以及饮用水源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保护等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同时要着眼于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清理、规范水利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水行政许可服务效率,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坚决杜绝乱作为、不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发生。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工程设施、无证取水、非法采砂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积极做好基层水事纠纷调解,维护良好的基层水事秩序,保障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水利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全体水利工作者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民生观念和民主作风。我们水利部门和所有水利工作者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都必须首先考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搞好水利公共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价值、造福百姓。对因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导致投资绩效打折扣的市县,要实行严格问责,并取消其申报竞争性水利项目的资格;已经取得资格或正在实施的项目,相应减少补助额度。

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保障群众水安全、维护群众水权益的基本措施,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现代水利示范省的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如期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提高水利公共服务水平,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谱写全省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老百姓服务体系公共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