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建水紫陶中的“工”与“艺”

2012-08-15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泥料

孔 明

(红河学院美术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自古以来,工艺美术中的“工”与“艺”就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工”是成就“艺”的基础,“艺”是对“工”的最高层次的体现。缺乏工艺条件的艺术就象是无源之水,缺乏艺术的工艺作品则谈不上是一件艺术品。

建水紫陶是云南独有的一种全手工陶制艺术,它以细腻如脂的材质、精美的书画装饰艺术、别具特色的残贴、淡艳装饰手法及独特的无釉磨光技术而闻名。从其艺术形态上来看,无论是它如膏如脂的材质美,圆润稳定的形态美、还是意境深远的装饰美,都需要不同的技术来实现;而它全手工的制作技术也对其艺术形态的塑造有着一定的制约。本文从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入手,探讨其“工”与“艺”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工艺的本质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在造物活动中对原料的加工等技术过程;二是指造物活动中的诉诸于器物的技术加工。既有设计过程也有制作过程。它是融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全工艺过程。[1]

建水紫陶的生产工艺可粗分为八个步骤,即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修坯、烧制、磨光。从上述的工艺本质分析,这些步骤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泥料的处理;二是对泥料的加工。这种加工又可分为形态的塑造、表面的加工、烧制成型、精致打磨四步。

1.泥料的处理

泥料的处理是制作紫陶的第一步,又叫制泥。制泥的传统工序又分为七个阶段:选泥、筛泥、泡泥、搅浆、醒泥、熟泥、揉泥。

1、选泥:建水紫陶的泥料来自于碗窑村的七色泥土,这些彩泥土质细腻,呈胶泥状,只要一离开山体就会变得坚硬。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彩泥都是好泥,只有那些色泽纯正的、纯净细腻的泥土才可拿来使用。同时,七种色彩的泥料还要根据所要制作的物品进行配比,不同的搭配直接决定了将来产品的色泽。所以,工匠们需要将开采出的陶土按照大小不同、色彩不同进行分类搭配,再摊开放置,自然风干,此为选泥。

2、筛泥:筛泥是要将风干的泥料用石磨磨成细粉,再按照大、中、小号粗细不同的筛子人工筛灰,直到矿土成为极细的风尘状泥灰。经过筛泥处理之后的泥料极其细腻,没有任何粗砂杂质掺杂其中。

3、泡泥与搅浆:将筛好的泥粉按照制陶要求进行配比,再将其倒入大陶缸中进行浸泡搅浆。放置沉砂后作再次淘洗搅浆,反复五六次后,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生泥,此为搅浆。

4、醒泥:将生泥放置在石膏缸中七天左右,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让其变得更加润滑,就是“醒泥”。经过醒泥处理之后的泥料如脂如膏,无丝毫的砂粒。

5、熟泥与揉泥:将醒后的泥料用脚踩踏搅拌至均匀,如果用泥刀划断泥料时,横断面呈现出细腻的反光镜面,即为成品陶泥,俗称“熟泥”。“熟泥”完成后再经过揉泥。揉泥就是用手工搓揉泥土,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的气泡排出,并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烧成过程中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如果泥料水分过低,则硬度较高,不易成型,须加水。泥料的水分通常控制在24%~25%之间。

揉泥之后,对泥料的处理程序就基本完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泥料车间采用真空练泥机替代人工制泥工艺,用于批量生产。

2.泥料的形态加工—拉坯

拉坯在整个制陶环节中占有大师级别的地位,是决定紫陶作品形态好坏的关键。这一步最考拉坯艺人的功底,典雅与媚俗、雄浑与小气就在拉坯的一瞬间。

拉坯是将熟泥放于轮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拉成器坯。由于建水陶泥的特性,拉坯时不仅要注意造型,而且还得注意收缩比,因此,建水紫陶的拉坯过程有其独特性。陶坯成形后还要经过初修坯工序,去除多余和不整齐的部分以使器物达到精细的要求。

在碗窑村,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手工拉坯技艺的工匠还不到百人,据说要至少具有五年拉坯经验的工匠才算手艺合格。而且,建水县的制陶艺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拉坯绝活,对各种器型的弧度、薄厚和拉坯过程中的诀窍都烂熟于心,秘不示人,即使在家族中也遵循着传男不传女,传单不传双的规矩[2]。

3.泥料的表面装饰加工

成型后的陶器还需要进行表面的装饰,装饰的精细度也是决定紫陶艺术高低的一个关键。紫陶工艺中的表面加工技术包括:绘制、刻坯、填泥、修坯几个步骤。

1、绘制:绘制过程是建水紫陶“刻填”装饰工艺的准备步骤。在将坯体放置阴干到一定程度,并修坯之后便可根据需要进行绘制工艺。建水紫陶装饰的形、色是在绘制后通过刻填工艺实现,所以,建水紫陶的绘制只需单色。在绘制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坯体处于一定的湿度。

2、刻坯:待图案绘制完毕后便进入刻坯工序。刻坯所用的工具一般为自制的刻刀,通常是将伞骨的一端打磨为长约1.5厘米的斜状刃口。刻坯时首先沿着坯体上墨迹两侧的边缘作垂直刻划,然后逐点切挑,直至将有墨迹的部分全部去除形成底部均匀的凹槽。较细的墨线则用对折的刻刀直接将泥挑出。刻坯需要考虑填泥时的多少以及烧成后打磨时造成的损失,因而,刻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照葫芦画瓢”的过程,而是整个装饰工艺的重要创作过程。

3、填泥:填泥是实现建水紫陶装饰图案的第三个步骤。传统上利用天然陶土中的红、白二色泥料填出图案,现在也使用多种色剂调配,以产生更丰富的效果。用于填色的色泥单独用一小桶盛放,加入适量的清水使其呈糊状泥浆。在刻好的泥坯上,根据画面要求用铁片挑起色泥,拍嵌到泥坯的刻痕处,并将色泥抹平、压紧。稍后,嵌上的色泥会因空气吸附自然凹陷,需再次填泥。反复数次直到色泥与坯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嵌泥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喷水,使坯体保持一定的湿度。

4、修坯:修坯亦称精修,是对刻填好的陶坯进行修整,以使填过的色泥与坯面保持平滑。精修陶坯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太干易碎,太湿则容易在修坯的过程中变形。精修之前,必须先仔细检查坯体是否有气泡,如果有气泡则应用刻刀将其挑破再将泥抹平压实。横截面为圆形的器物可直接使用拉坯的陶车进行修坯。修坯的原则是“易薄不易厚”,以免影响坯体上刻填的图案。横截面非正圆形或者异形的陶坯则需要全手工修坯。手工修坯对创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

4.泥料的烧制成型

建水紫陶传统的烧制方式是龙窑烧制。所谓龙窑,通常顺坡而建,长达40-120米,坡度为15-25度,中通为窑床,背上放火眼,以柴为燃料,烧一窑柴15吨至25吨,需要30多小时,大件可烧3万件,小件可烧20多万件。龙窑烧制产品数量虽高,但废品率较高,烧制过程需经验丰富的陶工观察火候及火色。这种方式主要为日常器具的批量生产所用,少数工艺品则夹杂其中烧制。现在建水紫陶的烧制已基本采用气窑(液化气)或电窑,这两种窑可控性较强,体积小,便于高端的陶艺创作。建水陶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至1200℃,烧制时间为7至12小时左右。

除造型与图案的把握外,对烧成品最后颜色的要求也是对烧制技术的一大考验。建水紫陶通常要经过氧化烧和还原烧两个阶段。所谓氧化烧是指燃料中全部可燃成分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达到完全燃烧,燃料产物中没有游离C及CO,H2,CH4等可燃成份的一种无烟火焰。在这种烧成条件下的建水紫陶产品成紫红色。还原烧又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通风不良,缺少氧气,含铜的釉在还原焰中会出现红色。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Fe2O3)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FeO),而变成青色,消灭瓷色发黄的现象。因此在日用瓷的烧窑过程中,多采用还原焰烧成。建水紫陶经还原烧后接近黑色或深青色,高品质的成品质地沉着、浑厚。但因建水紫陶在烧成后还需经过打磨的程序,所以还原的程度十分重要,还原不够则很容易经打磨后呈现难以控制的斑纹,也就是“窑变”。但对于陶艺创作来讲,有时产生的偶然效果可能会同图案形成绝妙的搭配,成为“神品”。这也大概是建水紫陶吸引艺术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5.精细打磨——无釉磨光工艺

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的重要特色,也是整个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最为耗时耗工的部分。建水陶泥质细腻无砂,通过磨制工艺即可获得器物表面哑光、亮光和镜面光等不同的质感效果。传统建水陶的磨制工艺分为去火皮、去丝和抛光三个部分。刚烧制成功的建水陶表面粗糙、质坚如铁,并有一层金属光泽,此即是“火皮”,打磨时首先需要用粗砂石沾水磨去火皮;去掉火皮的器物表面会因为粗石的摩擦留下划痕,因而需要再用较细腻的油石沾水均匀的将粗石划痕除去,此过程即为“去丝”,去丝后即可获得哑光的质感效果。如果需要获得亮光的效果,就必须进行抛光。抛光必须使用建水独有的极其细腻的白色鹅卵石沾水进行反复研磨,直到器物表面光亮鉴人为止。因为打磨不仅影响到建水紫陶的质感,而且其深浅也会对刻填的图案造成影响,所以,对于陶艺创作来讲,艺术家通常都会根据图案意境的需要对打磨的程度进行控制。

从建水紫陶的整个制作工艺流程来看,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对最后的成品起到重大的影响,因而,建水紫陶的艺术创作也就不可能仅限于绘制或刻填,而是如版画或雕塑的创作那样贯穿始终。

二 建水紫陶“工”与“艺”的相互促进

紫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的是创作者精神文化、审美意识、思想灵魂的体现;而工艺则是创作者对陶土材料的把握度和技术的纯熟度的体现。紫陶的各种艺术形态需要工艺来实现,而工艺的价值也在其艺术形态中得到体现。

说到紫陶的艺术形态,就不得不提到紫陶特有的“残贴”及“艳淡”装饰手法。

“残贴”装饰手法是指以我国传统书法为装饰主题,利用彩泥交替填充的方法,将不同的书法在陶体上做出层层叠压的艺术形式;“淡艳”装饰是指根据中国传统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选用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各种色泥土,以平涂的方法在泥坯上从浅淡到浓艳逐步过度填彩,以表现画面的虚实,在紫陶装饰中,“断简残贴”及“淡艳装饰”常常是结合使用的。

从书画的角度来说,“残贴”及“艳淡”装饰实际上就是一种以陶面为纸的,以刀为笔的书画创作。要实现这种层次叠加,比对和谐的装饰艺术效果,上述工艺中提到的拉、绘、涂、刻、磨等工艺缺一不可。例如拉坯,拉出来的器物厚度通常在0.4cm—1cm之间,如果太厚则不利于烧制,太薄则会影响后面的填刻工序;再如绘制,要将名人名家的书法艺术绘于陶器之上,绘制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修养和书画功力,同时还要对制陶技术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否则绘出来的作品难免生硬呆板,有形无神。再如填刻、残贴及淡艳装饰中相互叠加、层次分明的字体色彩变化是通过艺人用阴刻阳填的手法制成的。雕刻时,由于湿润的坯体容易变形,所以雕刻过程中,要求做到刀不离体。此外还要把握好泥面的厚度,刻得太深则体现不出层次,太浅又没有力度。填泥也大有讲究,太干的彩泥容易压坏坯体,太湿则容易脱落。由此可见,一件精美的紫陶产品是需要精湛的工艺来实现的,有了工艺的保障,才使得各种关于紫陶的设计有了实现的可能。

紫陶制作工艺是实现其艺术的手段,而紫陶工艺品则是其技术的载体。从一件精美的紫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技艺的精巧。如不同的色泽是源自工匠对泥料合理的配比、对烧制火候把握的精细;如润如玉,明如镜的肌理是无釉磨光技术的完美表现;粗细相宜、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书画装饰是对工匠书画功底、雕刻功底的再现。

总之,在紫陶的制作过程中,艺术中有工艺,工艺中有艺术,制陶艺人们将艺术精神和工艺技巧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如此优秀的紫陶作品。

三 紫陶制作工艺对其艺术形式的制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建水紫陶这种传统的制陶技艺虽然精巧,但手工的制作必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每一种关于紫陶艺术形态的构想都能通过此种技艺表现出来。所以,虽然紫陶制作工艺与其艺术相辅相成,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建水紫陶技术、工艺上的特点也成为制约紫陶艺术形态多样化的原因。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对其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泥料制作的影响。建水紫陶的泥料以细腻而著称,在经过筛泥与醒泥的处理之后,泥中已无丝毫的砂粒。正是由于太过于细腻,泥料中的化学元素在水分较多的情况下会发生沉淀,分布不均。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采用注浆的方式塑型,就容易产生气泡、发生断裂等现象。所以说,建水紫陶的塑型需要靠人工来完成,不适合用注浆成型的方式。而这种人工拉坯成型的工艺,使得紫陶不能生产大型的产品,制约了其造型的多样化。

第二方面是无釉磨光工艺的影响。磨光工艺所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余工艺时间的总和,转轮上磨光比较其他方式的磨光要快很多,所以紫陶一般不生产其它形状的器型[2]29。同时,由于磨光工艺火皮、去丝和抛光三个部分均需手工完成,如果紫陶产品的线条变化过于繁多,转角过多,就无法打磨得到。所以,紫陶产品的形态大多是方器和圆器两种,即使有稍微复杂的形态,艺人们也会尽量将线条简化。

第三方面是烧制技术的影响。紫陶的烧制对温度、时间的要求很高,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偏“嫩”或偏“老”。同时,由于建水陶土细密,在烧成过程中泥坯收缩系数较高,可达到15%至20%。所以烧制的好坏,也决定了紫陶色泽是否纯正,形态比例是否完美。虽然现在烧制紫陶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这些关于时间和温度的界定不是绝对精确的,所以烧出来的紫陶色泽和构想也会存在偏差。但是,烧制中的这种不可控制性的存在,在影响紫陶艺术形态形成的同时,也造就了紫陶的“窑变”之美。

结语

建水紫陶的艺术形态、工艺技巧等都承载着建水地区独有的文化信息和审美观念。建水紫陶工艺之美不是单纯的艺术美,而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更为含蓄的内在美。艺术是紫陶的灵魂,代表着紫陶工艺中的文化与精神,而工艺正是造就这种精神的物质基础,两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紫陶独有的艺术之美。

[1]陆涛.浅论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系[J].中国陶瓷,2010,6:69-71.

[2]侯烨琦:云南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28.

参考书目:

[1]陆涛.浅论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系[J].中国陶瓷,2010,(6): 69-71.

[2]高媛菲,宣宏宇.“建水陶”的审美内涵和装饰语言新气象[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1):48-51.

[3]孔明.“似残非残、有残至美”——论建水紫陶装饰艺术“残帖”美[J].装饰,2010,(3).

[4]孔明.云南建水紫陶烟斗与“无釉刻填彩绘”艺术[J].山花,2010,(9).

[5]董万里.论建水紫陶的特色与成因[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2):71-74.

[6]邵静,田波,王坤茜.建水紫陶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新内涵[J].中国陶瓷,2009,(11):69-72.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泥料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建水陶艺新观察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建水紫陶·升华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