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云南省蒙自市小学为例
2012-08-15杨申宣刘琼维王红晓
杨申宣,刘琼维,王红晓
(1.云南师范大学哲政学院 昆明,650092;2. 广南县者兔中学 云南 文山 663316;3.红河学院科技处,云南 蒙自 661100)
前言
个体一出生接触到的是家庭,家庭是个体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习场”,个体从中习得基本生活技能、常识、行为规范等。因此,父母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文化素养、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等等,都对子女产生重大影响。而家庭的其他因素如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情感气氛等方面,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家长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做人。家庭教育是其它一切教育的基础,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味和价值观念,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性的作用,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2]。
十二五时期,政府将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城务工人员将会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据统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已达1500万,其中处于学龄阶段的占大多数。[3]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大问题,并引起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但是对有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理解和帮助,许多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务工人员家庭幸福、 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了解蒙自市几所城乡结合部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质量。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随机取样法,抽取了云南省蒙自市A、B、C、D四所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各发放问卷400份。回收家庭调查问卷364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为354份,有效率为88.5%。回收小学生问卷调查表373份,回收率为93.2%,其中有效问卷364份,有效率为9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二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 ,蒙自市4所中心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环境差、学习条件缺乏
学习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学习环境。进城务工之后大多数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但和城市居民相比,他们收入偏低。从调研数据中可看出,98%的家庭依然是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租赁房里和集体房里,只有2%的家庭买得起房子。租赁房周边文化环境设施差,周围人口复杂,环境脏乱,对孩子的学习很不利。其次由于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里从事的都是低技术性工作,所以他们的收入相当微薄。从调研数据中不难看出,80%的家庭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在教育孩子方面投入的费用较低。问卷数据表明,75.4%的家庭每月投资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在200元以下;24.6%的家庭在200元以上。89.5%的家庭没有给孩子添设过图书和学习用品;5.6%的家庭很少为孩子添设,只有4.9%的家庭经常为孩子添设;99%的家庭没有电脑,只有1%的家庭有。其次有89.4%的孩子经常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很少有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 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他们大多数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健康,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但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值却又很高。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9.4%的家长都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5.6%的家长关注到了孩子品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有84.5%的家长希望孩子的学历是大学及其以上。如在问到“你认为孩子的学习和劳动哪个重要时”46.3%的家长认为是学习重要,44.3%的家长认为一样重要,9.4%的家长认为是劳动重要。其次是家庭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大多数家长采用的是专制型和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如在问到“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事你的态度”时,79.5%的家长采取的方式是大人做主,15.8%的是和孩子商量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又如再问到“父母是否经常打骂孩子”时,家长的选择是:经常打骂的占20%,偶尔打骂的占68.5%,从不打骂的占11.5%,孩子的选择是:经常打骂的占24.5%,偶尔打骂的占68%,从不打骂的占7.5%。当孩子成绩下降或犯错时,69.2%的家长严厉批评教育,25.6%的家长帮助分析原因,制定计划。84.6%的家长认为对待孩子应该采取严格型的教育方式,10%的家长认为应该采取宽松型,5.4%的家长采用民主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78.4%的家长认为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严厉批评直到认错,10.1%的家长采用摆事实讲道理,5%的家长允许孩子讨论申辩或者是暗示、提醒。
3. 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教能力和沟通能力欠缺
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小学水平的占60.3%,初中水平的占29.7%,高中以上的占10%。当问到“您帮助过孩子制定过学习计划”时,79.2%的家长从来没有过,15.6%的家长偶尔制定过,只有5.2%的家长经常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即使在问到“怎样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时,有67.8%的家长从来不过问,25.6%的家长让孩子自己做,然后帮助检查指导;当孩子在家做作业时,58.6%的家长在旁边看电视,19.8%的在家打麻将,15.9%的家长根本不在家,5.7%的家长在家陪着玩,根本不问。当孩子遇到难题时,64.6%的家长告诉孩子自己不会做或者是没时间,25.4%的家长是叫孩子去问老师,只有10%的家长帮助孩子分析解决。在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中发现,95%的家庭从未给孩子请过家庭老师,只有5%的家长给孩子请过家庭老师。
问卷分析结果反映,很多家长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当问到“孩子心情不好时,您能及时的给与关心和帮助”时,64.8%的家长没有给过,10.2%的家长偶尔发现了就管,15%孩子认为小孩的事不需要管,只有10%家长每次都管。在问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时,家长的选择是融洽的占19.8%,不融洽的占9.5%,一般的占64.8%,紧张的占5.9%。学生的选择融洽的占50.6%,不融洽的占2.7%,一般的占40.4%,紧张的占6.3%。在问到“您会花一些时间听听孩子的声音,陪孩子做功课、玩游戏”时,70.4%的家长的态度是没空,20%的家长是偶尔会这样做,只有9.6%的家长经常会这样做。
4. 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交流
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忽视了家校协作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认为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就行,所以他们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极少向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孩子认识几个字就行了,读太多的书以后也找不到工作,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例如在问到“你会积极主动向学校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时,65.2%的家长只是偶尔联络学校的老师,30.3%的家长没主动和学校联系过,只有4.5%的家长经常会和学校联系。
5. 社会对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培训模式单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举办了一些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讲座,但收效甚微。例如在问到“您是否在系统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时,50.4%的家长表示没地方学习,44.6%的家长不知道怎么学习,只有5%的家长正在学习。又如在问到“假如学校举办家长免费培训教子学习活动,你是否愿意参加”时,59.6%的家长表示愿意参加,但没时间;34.5%的家长表示愿意参加;4.7%的家长表示不愿意参加。这些愿意参加家长免费培训的家长中,有59.6%的家长想学习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有关知识,20.3%的家长想学习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20.1%的家长想学习如何和孩子交流。笔者在做课题期间,恰好赶上教育部门为进城务工人员举办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从现场了解来看,很多进城务工人员都没有去参加,虽然是周末,进城务工人员依旧出去挣钱。从进城务工人员听讲座反馈资料发现一个问题,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参加培训,但是根本没有学到东西,因为讲座的内容太抽象,受自身素质的影响,他们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其次是这样的讲座太少,他们希望多举办这样的讲座,以便学到更为系统有效的知识。
三 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因素
1. 家庭内部因素
1.1 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承担子女教育的能力不足。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可看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这无疑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因。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只能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来教育子女。
1.2 家庭收入较低,为子女提供的物质环境差。和进城务工之前相比,收入虽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处在贫困水平以下,因此很难为孩子提供较为优越的学习环境。
1.3 父母工作时间长,和孩子的沟通不够。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后,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他们只能从事一些较低技术层面的工作。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他们只好加班加点的工作,所以和孩子的沟通太少,这些都不利于家庭教育。
2. 家庭外部因素
2.1 学校教育环境:务工人员子女从偏远的农村来到繁华、拥挤和事事讲规则的城市,因为年龄小、环境反差大而倍感不安、惶惑甚至恐慌,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他们担心被排斥、否定 ,显得比较拘束、内向,变得不善交往和表达。加上新环境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在这种压力之下,一般都会影响孩子们上学的积极性,进而给家庭教育带来更严重的问题[4]。
2.2 社会生活环境: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环境具有流动性,收入偏低,所以他们很难找到固定的小区居住。他们大多数只能居住在民工住宅区,但是这些地方的环境较差,居住在这样环境里的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并且他们大多数都比较片面和消极,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从而成为家庭教育的隐患。另一方面,在这种流动环境下生活,同龄群体相对较少,会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产生孤独感,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2.3 大众传媒: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反应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也越来越广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刚进城,对城里的生活充满好奇,加之自己的分辨力、自制力都很差,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也是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建议
1. 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尽可能地转变自身教育理念
首先,进城务工人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因此进城务工人员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多听一些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讲座。除了这些途径之外,还可以在空闲时间内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可以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其次,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采用民主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融洽与子女的关系。再次,从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家庭情况出发,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多为孩子添设一些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同时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和为人处事等方面。最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切情况,从而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2. 学校应创设一定的条件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比如创办《家长学校专刊》,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站;定期开展家长教育活动;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倡导科学民主的教育方式,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让孩子在家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和学习[5]。其次,学校应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汇报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再次,学校还应该为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孩子建立专项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及家长的联系方式,定期开办家长会,及时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以前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孩子的个性,建立一个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最后,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随时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让他们在学校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3. 社会应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设施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
首先,相关的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办多类型的家长学校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如市教育部门可以在学校、社区开办进城务工人员家长学校,定期为进城务工人员设置一些关于科学教子的课程,可规定每学期至少上10节课。按时按量完成课程,培训之后经家长委员会评定后有所提高的,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6]。其次,居委会应该建立儿童少年教育机构,在开学之时组织家庭教育的专家或者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家长开展一些健康讲座、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报告。在这些公益活动中,进城务工人员可以向专家咨询一些自己在教子方面的困惑,专家进行当面解答,进城务工人员之间可以进行一些教子方面的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7]。最后,社区之间应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帮互体系。比如在社区之间建立一定的场所,让社区的孩子在一起学习,这样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学生,知识文化较高的父母在时间应许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来这里指导孩子们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可以让孩子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减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孤独感,从而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4. 政府应加大投资,运用大众传媒和法律手段促进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对国家而言,应该加强政府行为,创造有利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投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拨专款用于发展家长学校和举办各种讲座,保证这些家长学校和讲座能顺利进行。其次,国家还应该逐步建立“家长学校”的质量评估制度,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确保家长学校在高质量、高效率的前提下运行。再次,国家应该从多方面保护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并且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提高家庭收入,让他们拥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国家还可以在城区为进城务工人员建立一些经济适用房,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稳定环境[7]。再次,国家可以利用现代大众传媒的方式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他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子女的知识,例如在广播和电视的黄金时段播一些家庭教育的讲座,让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最后,国家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保家长学校的有序进行,强制性让进城务工人员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这种做法更能促使社会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从而提高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1]郑日昌.小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9-250.
[2]石嘴山市妇女联合会.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其意义是什么[K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66364.html.2007.8.
[3]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及升学问题的若干建议[KB/OL].http://www.people.com.cn/,2011—03-12.
[4]陈儿,潘孝斌.进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4).
[5]吴磊,钟国芳.赣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研究 [J].(农业考古)2007(6):370-371.
[6]沈茹.城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6-99.
[7]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渝中区委课题组.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学咨询),2008(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