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黔东南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考

2012-08-15□文/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自治州黔东南民营企业

□文/刘 峰

(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凯里)

对构建黔东南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考

□文/刘 峰

(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凯里)

经过30余年的发展,黔东南州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着力构建具有自治州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产业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调整民营经济结构的重点和措施。

黔东南州;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原标题:构建黔东南特色优势产业促民营经济发展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6日

一、黔东南州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州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发展州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首先得益于自治州州委、政府从州情出发,正确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三个有利于”,实行了一系列招商、重商、亲商、扶商、富商政策,规划建设了17个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环境。当前全州民营经济税收占地税收入比重达74.72%,其中股份公司、其他企业、个体经营贡献率最大,占民营经济贡献率的93%;股份公司保持着60%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他企业和个体经营的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其次得益于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黔东南州是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贵州省对黔东南自治州给予了优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最近国发[2012]2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又为黔东南自治州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再次得益于黔东南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黔东南自治州东接湖南省,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连本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是贵州连接东南西北的交通枢纽,通往华东、华南的咽喉。黔东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农作物三熟潜力大,特色农作物多。黔东南又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万千瓦以上;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金矿也有相当储量,尤其是重晶石冠甲中华,占全国储量的60%;生物资源不仅品种多,而且价值高,全州有各类植物2,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2%,活立木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27个自然保护区。

黔东南是“歌舞之州”、“百节之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民族工艺美不胜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区位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以及悠久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为发展黔东南民营经济,为黔东南经济社会后发赶超提供了比较优势。

总之,黔东南有着区位、资源、生态环境、文化、产业和园区、政策等优势,是民营经济投资、发展的一片热土。

二、黔东南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民营经济发展既有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综观自治州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当前的突出问题仍然是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为:一是受资金的限制,大部分民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企业改造和技术开发投入不到位,从而造成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管理粗放,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缺乏社会竞争力;二是布局不合理,存在重复建设和集中度不高的现象;三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市场秩序较乱的现象;四是资金不足,人才紧缺,导致民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自治州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

三、自治州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自治州民营经济的调整应以紧紧围绕推进自治州经济工业化为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坚持巩固第一产业促进第二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战略。通过巩固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做大做强自治州民营经济。

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治州特色和优势农产品系列化经营为突破口,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巩固和强化第一产业。要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高效农牧业,建立一大批农村特色产品基地,如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竹林基地、油茶基地、烟叶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优质苗圃基地,做大做强农产品名优品牌,为市场提供新、特、优、鲜、活农副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要。

其次,要努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的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加工转变的步伐。一是把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档次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的调整重点,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节能减排作为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企业调整的方向;二是从自治州资源优势出发,积极发展电力、冶金、特色食品、民族医药、新型建材、农林产品和民族饰品加工业,重点优先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一大批民营经济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生产绿色食品为中心,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业化食品技术,向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天然、保健的方向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粮油加工、果竹藤棕草制品加工、林产品加工、药材加工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自治州独特的功能食品和饮料工业;四是巩固发展主导产业产品,矿产业重点开发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努力提高采选、加工技术水平,形成深加工产品为骨干的多档次、多样化的产品结构;要加大新型建材的研发,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发展优质、高效、保温、隔热、防火、防水、节能的新型建材;用高新技术改选水泥制造设备和工艺,研究开发新的水泥产品;五是建立完善民营企业指导中心,引导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进入民营企业,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再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运输等直接涉及第一、第二产业的服务业;二是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标准,打造一大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城镇,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民族旅游商品集团,发展民族旅游商品集团,发展民族旅游商品专业村或专业大户;三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工业品市场建设,加快物流企业的现代化营销水平建设,完善市场功能。

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建议自治州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和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民营企业进园区,依托县域经济规划带,集中连片发展,鼓励贫困山区的能人异地进园区、进城镇企业;逐年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利用好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技术改选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政策,以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实施税收、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的积极发展;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增加对民营经济的投入,使民营经济发展底气足。

五、结语

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扎实实地为民营企业发展做好服务,着力做好民营经济结构调整,使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自治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强大支撑力量。

F127

A

猜你喜欢

自治州黔东南民营企业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财政收支
挺进从江 黔东南自治州岜沙峰会会址项目征战纪实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总结经验 着眼特色 开创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
Taking theLong Road我的黔东南马拉松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