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

2012-08-15莫志斌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

莫志斌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获得硕士学位必须“……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水平的授予硕士学位:(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1]显而易见,课程教学在硕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它是培养硕士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并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与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基础。它是培养硕士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起始阶段。毫无疑问,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能否使研究生打牢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至关重要。

一、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现状与改革的意义

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究竟如何呢?对此,有学者曾撰文指出: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课程内容不合理;二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太单一;三是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四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实效性不强。[2]无疑,这一分析,有现实针对性,也是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情况又怎样?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是中国史一级学科下分设的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就目前此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而言,教学方法大多与本科生的教学方法无异,较为僵化,较为陈旧。教师大多还是搞“一言堂”,很少搞群言堂,讲授时间多,课堂讨论少;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多,重视以学生为主角的少;传授知识多,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少,等等。就目前运用的教学方法来看,使用得特别多的仍是讲授法。不可否认,此法具有施教面广、成本低、信息量大、可控性强、影响面亦宽的优点。但也要看到,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如上所指出的“三多三少”现象可以说是其缺点的表征。无疑,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讲授方法使得学生出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无法实现师生间教学互动,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目前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其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在于:其一,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十分有益的。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使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基本理论功底和科研意识,以及科研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其二,有助于使研究生形成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学风。其三,可以帮助研究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常用的和新的科研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

检索中国知网可以发现,截至目前为止,虽然,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章有多篇,但还没有1篇有关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文章,能查到的只是有关大学生与中学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面的论文,这方面共有论文40余篇。通过检索国家图书馆和读秀知识库,均未发现有关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书籍。因此,可以推定,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并可获得好的成效的一个课题,担任此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花些时间和精力先做些调研,再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二、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新举措

由于中国现当代史课程具有学术性、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现实性较强的特点,根据本人近年来对此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实践与体会,认为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兼容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

第一,采取主题演讲式教学法。不可否认,虽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以老师讲授为主体和主导的方法则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方法,古今中外,大中小学,只要有课堂教学存在,就必然有讲授法存在,这的确是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不能设想一位连课都讲不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然而要使讲授出彩,能使学生受益,本人认为针对研究生的学习实际,莫过于采取主题演讲式教学法。为搞好主题演讲式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术界研究的相关研究动态,在开课之初就要制定授课的计划,确定好要重点讲授的主题,围绕主题充分收集和运用有关材料,特别是学术界最新的研究信息,之后,要仔细钻研材料。在此基础上,须反复熟悉讲课内容,把讲稿写成有分量的主题演讲稿。其次,讲授内容要精炼,要紧扣主题,达到“精讲”的程度等。再次,要优化教学语言,包括语言的规范、语言的流畅、语言的力度等,力争形成自己独特的主题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第二,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讲授采取专题式教学法,集中讲述学术研究的相关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结合主题内容,注意引进和介绍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注意从研究方法与理论思维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所讲授的问题。课堂讨论是一种讨论集体之间的多项交流。好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互相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吸收、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语言表达等能力。本人认为,课堂讨论可以采取随堂提问讨论、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不过,随堂提问讨论,老师在课前要有预先的设计,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地提问。随着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课堂教学引入讨论方法,已是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法。

第三,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解读法。教师注意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里的科研成果有两种,一是学术界的最新科研成果,二是任课教师的科研成果。吸收讲授前者,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状况及学术前沿信息,更好把握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状况,学科发展趋势,学生可以从中捕捉感兴趣的研究信息,并进行跟踪了解,可以开发自己准备研究的课题。后者则授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教学内容提升到研究性的程度,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中了解教师科研成果取得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尤其是对科研方法的介绍,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第四,采用课程论文宣讲法。课程论文宣讲法是借用学术会议召开的形式,模拟学术会议而进行的一种学术创新活动。其要求高于一般的课堂讨论。由于课堂论文宣讲的先决条件是要完成一篇经过资格审查合格的课程论文,所以这一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同时,这一方法是模拟学术会议的精神和规范而进行,因而又可以为学生日后参加类似活动提供经验。本人所任教的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中,曾组织“历史的回声”、“五四精神的现代价值”、“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与意义、“近现代湖湘人物群体与湖湘文化”、“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南京政府建立初期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建设评估”等主题的论文宣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只要运用得法,效果是好的。

第五,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技术。虽然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对自然科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大于社会科学课程,但是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对中国现当代史课程也有辅助作用。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中国现当代史课程也可以运用这一教学科研方法和手段。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第六,采取实地考查教学法。教师结合所讲课程内容,组织研究生到历史遗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实践教学,并作社会调查,以此使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现实国情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动脑、动嘴、动手能力。

如前所述,中国现当代史课程具有学术性、科学性、思想性、现实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此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社会调查法是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与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联系所学内容,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寻求答案,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咨询的积极性。其实,这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要获得如期的效果,在运用此法时必须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课程教学中所设定的主题做好调查研究计划,或方案。如对新中国建立初期长沙县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调查,事先就须拟定较为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目的、意义、档案文献的查阅、座谈会的人选、规模、口述史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都应根据主题需要列入方案。二是重视调查计划的具体实施。任课教师依据调查方案要对研究生进行调查前的动员,使研究生明确调查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还要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具体分工,老师在各组实施的过程中予以明确指导。而且,老师要做好各组情况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收集、了解调查中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以对调查结果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对调查的材料要加以认真的整理与鉴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当各组完成调查,做完总结后,可安排专题调查报告会。这种相互的交流,对师生加深某专题的学习内容都是有重要启示的。

三、教师须增强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与创造性

在当今历史专业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依本人浅见,有为数不少的教师缺乏自觉改革的精神。如前所述,他们仍习惯于运用“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扮演着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书匠”的角色。当然,我们也应承认这种灌输,它与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方法中的“满堂灌”还是有所区别:向本科生灌输的更多的是教材以内的知识,而向研究生灌输的更多的是教师自己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有些教师是几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地采用自己的成名之作来教授学生,他们在研究导向上对学生缺少新学术成果的引介,更缺乏对跨学科成果和新研究方法的推介。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这种单调的缺乏新意的授课方法,于是,学生就逐渐地逃课,或上课不听讲,而专看自己带到课堂上的其他书,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是不好的。鉴于此种状况,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应积极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尤其是年轻的教授、副教授更要多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要克服惰性,勤于实践,将教学方法改革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授课教师有必要先主动在学生中对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效果作些调查研究,多听听学生的反映与诉求,检查、检讨下自己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对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改革。

除了增强改革教学方法的自觉性之外,还应思考如何发挥个人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在前面已较为详细地谈到了若干种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些方法的使用,从多年的实际效果来看大都是比较好的,或是行之有效的,是受到学生欢迎的。确实,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并不是心血来潮,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教学的内容出发,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思考和选取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研究生的中国现当代史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教师重点弄清1919—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纵向的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与横向展开的丰富内容。教师应把这一时段的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看成是个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或者是个各方面矛盾运动发展的整体。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不像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的完成时”,而是“历史的进行时”,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课程的学术性、思想性、政治性等特点,又依据学生的实际,去创造性地选取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讲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与后来农村的改革问题,教师选取周边农村的一个村,组织学生去实地调查,又结合专题,组织学生去有关的档案馆查找合作化的有关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与讨论。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肯定能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新鲜知识,并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素质、能力的培养。

[1]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N].国务院公报,2005-02-24.

[2]贾春水.刍议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时空,2009,(7):83-84.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瞧,那些改革推手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