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格里拉烟具文化发展的地方性策略

2012-08-15荀利波刘延东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文化遗产文化

荀利波, 刘延东

(1.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一、问题缘起

文化研究要关注“地方”,这是我表达的主要想法。特别是对于当前来讲,“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主要任务,但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不会是“空中楼阁”,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文化建设以至于实现文化的大繁荣也应当将视角回到其植根的土壤中,寻找适合其发展的途径,获得新的活力,这是本篇文章提出“香格里拉烟具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地方性策略”的理论构想。“吸烟有害健康”我们是赞同并支持的一项举措,但“禁烟”不等于禁吸烟的文化,特别是对于像香格里拉这一类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来说,烟具在中国的历史上给生活、生产,甚至于地方文化教育、历史传承等方面都有着特殊意义。生物界具有生态链,文化同样处于一个“文化链”中,当我们谈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了文化的完整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新时代一片“禁烟”声中谈香格里拉烟具文化发展的地方性策略的根本动因。

“香格里拉位于大三角地带,是云南、四川、西藏各路马帮的交汇处,以它为核心,辐射出以茶马互市为纽带,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茶马古道。”[1](P242)香格里拉有着古朴、别样的烟具习俗和礼仪,香格里拉的烟具文化有着深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底蕴,即便香格里拉烟具的类型随着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合,不断发生着外形的改变,但是由于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稳定,烟具外形逐渐被固定了下来,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烟具文化。经过调查,香格里拉现存可考证的烟具可粗略的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旱烟烟具。旱烟烟具又可分为:烟杆和烟斗。普通烟杆由两部分组成,放烟叶的烟斗,其材质多是黄央木,经加工多成圆球状,正上方与侧面被挖空一适当大小圆柱的孔,使用得越久,经长期的触摸,整个烟斗显得越精致;另一部分是由中通的金竹制成的杆,插入烟斗的侧孔。在当地,上述两种烟杆是旱烟杆中的主体,青年人多用短小的烟杆,老年人则多用稍长的,有的长达数尺。早期沿江只有较窄的马道,旅行多是步行或骑马,旱烟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棍棒工具的长烟杆,既可击蛇驱兽,又可拔草探路,还可拒敌防身。烟杆也是长者的 “戒尺”,现在仍有儿时被长辈用烟杆教训的记忆。烟斗则多从外传入,以解放牌烟斗为代表,看到其名字不难看出它是解放后传入的。它的材质是木材,斗与柄相连,形状像一个“7”,通过机器加工而成,表面涂了油漆,十分精巧别致,也有其他当地作坊用手工制成的烟斗,还附有烟斗座,此外还有用银或铜由作坊精心打造的,表面还刻有许多花纹。

第二类是水烟烟具。“水烟壶少了些书卷气,多了些民俗情。其在器型上较为固定规整,追求直线与曲线连接的流畅,造型的动感于静态之中,它是唯一以水为中心的烟具。那`方池小小,风折玻璃皱'的滋味与意境,是一种闲逸生活的消遣与享受。”[2]本地多为竹制水烟筒,其材质为本地特有的雌竹,农家人多选取中意的雌竹,自己制作。

第三类是鼻烟烟具。鼻烟烟具的主要部分是鼻烟瓶,其制作材料很多,金、银、铜、瓷、玉石、琥珀、竹根、果核均可,其材质的使用与身份、经济密切相关。因鼻烟多在藏族中使用,鼻烟瓶上多有与佛教有关的图案、文字,或和佛头像,或藏文。也有汉文化很明显的 “喜”、“福”等字样,也有山水草木、花鸟虫鱼、珍奇异兽,瓶有盖,盖下有取烟的小匙。

特殊的地域环境和物产,使得香格里拉形成了吸食烟草的习俗,并产生了形式多样的烟具,并凝结成了特殊的、有着古朴、别样的烟具和烟具礼仪,其烟具文化映射出了和谐、开放、大气的文化特征,具有审美、历史、构筑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独特的烟具文化在维护地区稳定,保持文化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在香格里拉,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它都具有不可小视的地位。神秘多样的香格里拉文化,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文化本身的良性发展与传承能持续多久呢?随着封闭的社会进入开放的社会,某些文化已与我们相去甚远或已渐渐消逝。在被视为净土的香格里拉的土地上,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下,就以本地烟具文化而言,许多烟具已在当地的生活中消失,更为让人担忧的是,随着 “老手艺”的去世,烟具制作工艺也被陪葬。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烟具文化面临逐渐消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原来以家庭作坊为基本形式自给自足、小而全的手工作坊,因无法满足当前,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被人们所遗弃。如一定程度承担烟具生产的香格里拉的铁匠铺,因香格里拉交通状况的改善,更多廉价的铁制用具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伴随铁匠铺在香格里拉消失,铁烟具的生产也大打折扣。此外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木制烟具传承也面临着困难。随着现代家具的普及,传统的木制家具日益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伴随承担优质木制烟具制作的木匠等手艺人的转行,从而木制烟具传承也面临着困难,手工作坊逐渐消失,手艺人逐渐减少,当代香格里拉烟具文化正在消亡。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我们应该以尊重历史的心态,探寻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强化文化保护意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立足文化产业发展。

二、强化地方的烟具文化保护意识

文化意识淡薄、文化观念转变成为导致当代地方民间文化消失的最主要因素。面临着消亡危机的香格里拉烟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同样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缺少对其保护意识,人们在无意识的常态下亲历了珍贵的烟具面临消亡,但却没有察觉,因此增强人们对烟具文化的保护意识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明确,对于一种文化形态的认可,不是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够做到,也不是能够靠行政命令得以贯彻,而是在于形成其生存的文化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地方的烟具文化保护意识。

一是转变地方行政管理思维。文化软实力竞争虽然在学术界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也都意识到加快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但出于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形成的定势思维,更多地方行政管理层所关注的是快捷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地处边疆的香格里拉也较常见。所以我们认为,要改变一个区域传统文化的现代境遇,关键在于我们地方行政管理思维要转变,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可以并且应该在现代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是由地方主导营造文化氛围。在香格里拉烟具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与缺少保护氛围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政府相关文化部门应加强重视,对相应手工作坊的手艺人加以相关鼓励,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加以宣传;社会应加强文化遗产的学习、了解、认知,以学校为例,将烟具等手工艺的制作引入学校手工课堂。逐步形成以香格里拉文化遗产为荣,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之风;个人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学习、了解、认知,特别是每个香格里拉人对给香格里拉发展带来繁荣的烟具等物质文化遗产,应心怀感恩,配合政府的宣传加强学习,形成以文化遗产保护为荣的良好氛围。

三是由地方主导加强文化思想建设。“对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根本目的为何?在这一重大问题,至今仍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为了展示给其他人看的是为经济工作等中心工作服务的。”[3]同时,“吸烟有害健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大成绩,但这并不等同于说我们连传统的烟具文化也要禁绝。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上有较大的误区,而对烟具的利用,更应注意良性开发,尽可能保持烟具文化的本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将传统强加上太多的主观臆断,使其扭曲、变质。许多意在招徕游客的新型“人造景观”,却往往都会在仅仅经历过昙花一现般短暂的繁华热闹后,便陷入难以收回开发成本和无人问津之尴尬境地。所以,由地方主导加强文化宣传和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对于改编我们的文化观念、走出文化误区无疑有一定必要性。

三、以烟具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每种文化样式之所以得以存在和传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能满足社会和社会群体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在精神上满足社会成员个体需求,同样还包含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包括社会历史的传承、社会道德意识的习得、社会行为的示范等方面,“有的是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经验积淀;有的是娱己娱人的艺术瑰宝;有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准绳与规则;有的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真善美的习惯”[4],每一种存在都有其合理的部分和精华,并以此形成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具文化作为香格里拉独特地域和历史人文环境中形成的传统文化习俗,是该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大力提倡地方文化建设的今天,应当重视并发挥其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建设烟具文化展馆,以形成固定的烟具文化保存和宣传基地,丰富地方文化内容。应将烟具传承提升到一定高度,将其中部分具有代表性且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作为珍贵的文物加以收集和研究。同时可建烟具文化馆,或进行烟具文化展等形式,将收集的有代表性的烟具进行展出。例如近几年香格里拉纪念红军长征过中甸,将民间收集到的红军用品,陈列在迪庆自治州博物馆和藏公堂的 “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纪念了红军长征,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可作为一种借鉴,以这种途径既是为烟具的保存创造了良好的固定环境,同时也使得烟具文化的宣传获得了固定的场所。

二是保护手艺人以使技艺获得传承,并丰富地方文化形式。传承烟具文化与保护身兼沿袭传统的手艺人是同步的,因为手艺人对烟具文化传承至关重要,不能保护好手艺人,烟具文化传承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据调查,近十五年以来,在香格里拉多数作坊的手艺人因烟具加工收益不能养家糊口,而纷纷放弃作坊工作。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是通过一次奖励方式给予传统手工艺继承人生活补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就设有“国家遗产奖”,专门奖励为传统民俗和传统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文化传承人,每年有十余人获奖,奖金最高达2万美元。对于香格里拉这样的边缘地区来说,地方行政部门应通过定期邀请他们座谈、走访等方式重视手工艺人,鼓励他们收徒,鼓励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烟具制作手艺的传承,也可以通过社会或迪庆自治州内学校等多种渠道举办专业培训班,支持在校学生,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可以走出学校向民间手艺人学习。

通过这些方式,主要目的就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烟具文化成为香格里拉地方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使他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并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

四、发展烟具文化产业

文化的发展要从自身寻找立足的资本,香格里拉烟具文化不仅具有观念形态的文化,也有物质形态的文化,这为其实现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正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利用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的素材拍摄动画大片 《花木兰》,融合大量中国古典文化材料,又将一张`中国牌'打向世界市场一样,我们也应做到天下资源,为我所用,整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特色,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并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5]产生于生活中的文化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拥有活力,烟具作为我们本土的、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要在今后获得传承和发展必须要深入挖掘文化内容,加大文化开发力度,探寻产业化发展途径。

一是烟具文化挖掘。近些年在杨丽萍等一群伟大的艺术家努力下,香格里拉已形成了在云南境内乃至世界具备文化品牌效应的“香格里拉印象”,但结合香格里拉以藏文化为主丰富的歌舞资源,香格里拉的歌舞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结合相应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可对烟具文化实现同“云南映象”中对云南鼓文化宣传一样,即将烟具文化融入舞蹈中,编排与烟具文化相关的舞蹈,而烟具将作为一种道具在舞蹈中出现,通过舞蹈使其被人们所认知,通过借助舞蹈达到烟具文化的宣传,实现在舞蹈中对其文化挖掘。将本土烟具文化走出去。“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差梅一段香”,可见事物各有所长,只有当事物相比较才可看到其本身的优劣。这也符合人类学中对文化研究发展起来传播学派观点,即不同的地方文化出现相似性是由于文化传播的缘故。因此要想使烟具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使其得到更多的交流,当地文化部门及相应组织应采取诸如选取香格里拉烟具的代表参加更多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交流活动,使烟具文化获得自身更多认知与被认知的良机。从而使香格里拉烟具走出香格里拉,走向世界。

二是加大烟具产品开发力度。据上述传承与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传统为根基但又不墨守成规,也不一味迎合市场而造成对文化生态的破坏,可通过其存在的效益为动力,与本地的旅游业与烟草行业为依托,进行烟具文化的产业化。2010年第一季度,香格里拉县旅游接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1-3月份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为1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95万人次,国内游客 15.05万人次。”[6]而据调查,旅游业带动力本地工艺品市场的发展,但香格里拉的工艺品多由西藏、大理自治州等地供应,本地未形成产业,诸如烟具等工艺品很少。因此政府应加大扶持,充分利用当地丰厚的资源与区位。此外,本地地处中国烟草大省——云南,烟具产业也可与烟草产业合作,以烟草的销售为依托,实现其效益。

政府应做好烟具产业的扶持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组织专家进行传承指导与监督。相关的文化部门应做好传承规划,同时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烟具的到良性的发展。如在香格里拉旅游局,香格里拉政府等多部门相互协作,建立以烟具等具有香格里拉特色的手工艺固定市场,实现其商业开发的市场保障。哲人云:“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只有守住了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

[1]陈保亚,木霁弘.滇川 “大三角”文化探秘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2]各类烟具:烟具烟雾之所出[J].生命世界,2006,(5):1.

[3]吴文科.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原则[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2):117.

[4]王淑珍,刘景慧.湘西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及保护 [J].怀化学院学报,2012,(7):2.

[5]张旭东.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创新相关问题论略 [J].北方论丛,2007,(5):143.

[6]吴文科.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原则[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2):117.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香格里拉行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寻找香格里拉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谁远谁近?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迷行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