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统战优势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2-08-15王焕培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人才经济

★ 王焕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和政府对国内外经济走势科学判断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目标任务的必要举措。统一战线具有政治、人才、服务和协调等方面优势,对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健康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总和[1]。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转变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实现“三个转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第一,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产品得到大规模的出口是建立在美国和欧盟主要经济体低储蓄、高负债、高消费和高进口基础之上的。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为摆脱危机,一方面,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发展模式、贸易格局及贸易规模的调整。为降低失业率,发达国家开始从以往的“去工业化”倾向到“重启工业化”的转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且手段在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对我国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与约束。如,要求人民币升值,开征低碳税,炮制中国“威胁论”等,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市场趋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开始丧失。所以,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新形势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要的战略选择。

第二,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得以保持持续性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基础之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几个因素制约下难以持续。一是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过去我国劳动人口的比重一直在扩大,但近几年其比重在大幅度减少。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依靠人口红利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劳动人口比重呈边际递减之势将带来国民储蓄率的边际递减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生态环境约束趋紧。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碳减排承诺意味着中国经济将通过更为清洁、更节约化石能源的路径进行生产,意味着生产生活成本将有较大幅度上升,意味着廉价资源时代即将结束。三是物价水平上涨的影响。相对价格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未来我国人均收入将上升,相对价格水平上升速率将会比过去快得多,劳动力、土地及其他资源、资本等成本上升,过去那种依靠低成本优势支撑高速增长的路子不可能继续走下去了。为消除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那些不可持续和不稳定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国民经济从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必须首当其冲。据统计,2008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5%,产值所占比重达到71.6%,资产所占比重达到79.20%。在40个工业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占到70%以上[2]。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快与慢、好与坏决定着国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快与慢、好与坏。因此,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至关重要。

第三,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增长方式粗放。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要依赖资金、劳动投入进行低水平来扩张,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较多。二是结构不合理。从内外需结构看,对外贸依存度高,抗风险的能力弱。2008年私营企业进出口总值448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17.5%,占同期私营企业总产值76.6%,其中出口总值约占55.3%。如果与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合计,内、外资非公有制企业约占全国进出口总值 72.6%[3]。非公有制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从国内外产业结构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采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际分工中被锁定于产业低端的依附地位,而且造成了我国重工业的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高端技术仍被跨国公司所垄断的局面。从收入分配结构看,劳资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呈拉大趋势。

二、统一战线在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势和作用

市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统一战线对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外代表人士为了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主要通过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方式参与政治。这种政治参与模式有显著的政治优势:一是有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统一战线政治参与的重要制度保障。二是有程序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各级党委、政府举行会议,必要时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加,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每年各级人大、政协召开会议时,统一战线组织和成员以议案、提案方式,向党和政府传递所联系的阶层或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外代表人士的议案、提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实现政府采纳、部门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实践证明,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能发挥重大作用,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侨胞关系的和谐,能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法制和舆论环境。

第二,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统一战线主要由党外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社会精英构成的人才群体。其基本特点是:人才规模大,分布领域广,专门人才多,科技成果丰。因此,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但因体制机制制约和信息不畅等原因,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结合不太紧密,统一战线人才优势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若引导得当,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对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发挥独特作用:一是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型找准路径。通过统一战线专家组的咨询、会诊、可行性论证,可以为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找准有效切入点。二是能化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才缺乏问题。企业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运用,一个重要支撑点是人才。而目前虽然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公司化改造,但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未形成,造成人才短缺。另外,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

第三,统一战线的协调和服务优势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商机。统一战线组织网络齐全,联系广泛,具有协调和服务优势,能为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整合国内外资源的机会。如,工商联是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是民间商会组织,是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工商联通过与海内外工商界的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大力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成就,大力推介我国非公有制企业,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型时有效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创造良好的商业机会。受冷战思维的影响,西方国家常将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各种借口制造商业摩擦和矛盾,妄图遏制中国发展强大,以商会出面化解经贸摩擦和矛盾,可以起到政府不可替代独特的作用。

三、统一战线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统一战线是党的一大法宝,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以加快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一定时期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历来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所以,在宏观层面统一战线要积极围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等综合性、全局性问题进行调研和探索,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在微观层面统一战线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从体制机制规制政策视角,加强动态研究,努力增强建言献策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第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增强科学发展共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观念。一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以建立和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为抓手,建立以绩定酬的绩效分配机制,实行项目薪酬和协议薪酬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提成分配机制,推行股权和期权制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发挥人力资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二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协调发展理念。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切实减少污染排放,淘汰落后技术,实现企业与企业、环境、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三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要以科技兴企战略为抓手,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调整产品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把自身打造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第三,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增强发展转型能力。统战部门要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优势和作用,组建专家组,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转型排忧解难、献计献策。统战部门要积极牵头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银行、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开展项目恳谈会、校企合作座谈会、银企合作洽谈会等方式,促进这些部门在规划、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增强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工商联要进一步拓展工作职能,组建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维护;搭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让非公有制企业及时和全面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工作决策信息、国内外市场动态信息、企业间相互交流的信息[5];充分整合非公有制经济沉淀资金,协调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加强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发挥自律机制作用。行业商会、协会是促进行业、企业自律的组织,是促进非公有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工商联要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主管行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职责,按市场需要和自愿的原则,大力组建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异地商会等民间性自律组织,指导和推动行业商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依法和按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宣传政策、提高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形成行政、法律、舆论和自律的多维约束共推非公有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1]贾根良,李黎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的最新进展述评[J].山东经济,2011(03):15.

[2]许经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10.

[3]夏小林,唐海滨,张淑惠.“十二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19):11.

[4]郭评生.人才资本价值实现路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03):221.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才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