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图书馆在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2012-08-15张新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民图书馆

□文/张新勤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河南·郑州)

乡村图书馆在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文/张新勤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河南·郑州)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信息素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分析当前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乡村图书馆(室)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探索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积极探索乡村图书馆(室)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措施。

乡村图书馆(室);信息素质教育;农民;途径

原标题:乡村图书馆(室)在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与途径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5日

乡村图书馆(室)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幸福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乡村图书馆(室)通过将时效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图书、科普文献和最新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信息素质,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阵地,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信息素质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信息素质日益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信息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参与经济建设和分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制约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民信息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目前,国家对我国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教育开展不足,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场地。近年来开展的“阳光工程”等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也大都以培训活动的形式授课,培训课程影响有限,时间不固定,基本上是配合农村科技发展而开展的教育,参与培训人员过少,对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的作用不大。以河南省为例,为了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每年会举办一次信息员培训班,但名额过少,一般一个县仅有一名农民信息员参加培训,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二)农民信息意识缺乏。大多数农民对信息重要性认识不足,还缺乏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接收新信息及发布自己信息的意识。一些信息,比如农业技术及产品信息,他们是客观需要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中大多数人更相信经验。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关注、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反应迟钝,利用信息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民信息获取能力不强。囿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客观条件所限,大多数农民对信息获取、利用、发布存在技术障碍和知识障碍,有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不够。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来获取外界信息,而利用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乡村图书馆(室)比例很低,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计算机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则利用更少。

(四)农民信息素质教育设施缺乏。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资金严重短缺,农村信息教育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有的乡村文化教育活动场所设施陈旧落后、面积狭小,有的专业人员流失、后备人才匮乏,有的费用短缺,无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活动,有的村连办公大院也没有,建设标准的农民信息教育场馆比较困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相信乡村图书馆(室)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获得信息难的状况,但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缺位”,数量少、距离远、藏书量少,甚至没有专门的图书室管理员,因此即便到达了也可能借不上书,从图书室取得信息显得很麻烦,这种种原因也造成了人们更愿意利用电视、广播等来获取信息,而不是利用图书馆(室)。

二、乡村图书馆(室)在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作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室)承接文化、传播信息,在提高和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发挥专业图书馆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乡村图书馆(室)是农民获得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社会教育职能是乡村图书馆(室)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它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科技信息教育等方面。由于农业信息化不断推进,对农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规模、大范围普及文化科技教育,强化信息意识,树立科学信息观,以适应社会发展。针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乡村图书馆(室)以农业信息化为契机,结合乡村实际,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色与文化发展水平,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不一、自身条件多样的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教育活动。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农民信息需求,积极参与到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经济活动中。

(二)乡村图书馆(室)可以保证农民公平参与信息经济活动。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迈进了信息时代。图书馆通过为社会成员带来更多信息接触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有利于人们普遍参与信息经济活动,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的存在,农民在获取知识或信息方面处于极端弱势的地位,不但缺乏通过网络自由获取信息的技术能力,也缺乏通过产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获取信息的财力。这些大大影响了他们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来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难以分享信息经济发展成果。而乡村图书馆(室)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通过开展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善于利用图书资源、农业信息化建设资源等现有资源来提高信息素质,满足自身信息需求。消除城乡信息鸿沟,保障农民信息公平,促进农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图书馆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

(三)乡村图书馆(室)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乡村图书馆(室)在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视,乡村图书馆(室)基础建设和资源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扩大,经费增加,有专兼职的管理人员。大多拥有计算机设备,普遍具有网络服务能力,管理手法先进,为农民读者服务手段颇具规范,他们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读者的认可,成为农民获取信息、普及科技的公益场所。同时,乡村图书馆(室)作为基层图书馆,紧贴农民,熟悉农村情况和农民需求,对当地政府农业发展政策比较了解,同时又能与农业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这些优势使乡村图书馆(室)完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服务,而服务范围可覆盖每个乡镇及农户。

三、乡村图书馆(室)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等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大力推进,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乡村图书馆(室)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面对信息革命的有力挑战,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有义务、有责任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信息素质作为己任,积极探索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积极与党委、政府推动的“三下乡”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要积极与党委、政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相协调,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相整合,将乡村图书馆(室)建设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具有图书阅读、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广播影视、信息查询、体育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定期举办各种农村科技信息讲座,开展送“科普知识到农村”和“科技文献信息入户”等活动,以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信息意识、信息识别能力以及信息利用能力。

(二)多形式大力发展乡村图书馆(室),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对于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具有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的三级乡村图书馆(室)。图书馆(室)建设可以开设借阅室、多功能学习室和农民科技书屋等多服务单元,互相支撑,互为补充。(1)借阅室一般可以依托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统一管理调配乡村图书资源,提供传统图书借阅、咨询服务,使农村图书流动起来,充分发挥图书效益。除了提供图书期刊外借服务以外,同时提供信息咨询、收集、反馈等服务;(2)将农村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农民科技学校、乡村党校等实行优化配置,设置多功能学习室,依托“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网络信息化服务。根据村民所需,开展图书期刊学习、网络信息查阅等网上信息服务;(3)建立农民科技书屋,通过建立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不定期地开展优秀影视欣赏、农业科技动态专题讲座、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农民送知识、送科技,将科技知识、生产技术、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

(三)开设农业信息化教育课,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结合农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农业信息化教育课。(1)从宏观方面,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信息化大环境下,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到信息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家庭增收的重要性,使农民从思想上树立“科教兴农,信息富农”观念;(2)从微观方面,使农民了解信息经济的具体好处,比如了解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掌握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为各种生产和市场决策;在网上实现“订单农业”合作意向;随时通过网上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交易;访问农业专家网站,咨询农业科技知识,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疑难问题;及时了解农业政策、劳务信息等,来实现生产最大收益。这样会促使他们去积极创造条件,学习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积极利用县、乡、村信息化建设资源,加快信息观念转变,树立科学先进信息意识;(3)从具体对象方面,对于种养殖大户、乡村企业家等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民,这类人群见多识广,一般配备有计算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水平,可以网络教育为主、网络咨询为辅方式进行。对于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弱但有较强学习愿望的农民,这一类人经济基础较弱,没有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培训班的方式,利用图书馆设备,通过形象化的功能演示、鲜活的事例说明、实地实践操作、强化辅导等方法加快提升教育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导读活动,做好农民信息导航员。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分析、识别、吸收、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减少农民信息利用的盲从性。(1)通过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而优秀的报刊书籍,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用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通过报刊阅览、板报、读书心得展览、图片展览、演讲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使他们在阅读中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汲取知识,引导农民创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生活,使“黄、赌、毒、害”信息得到有效遏制;(2)开列优秀、实用的推荐书目,通过开展读书竞赛、知识讲座等话动,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吸引农民走进图书馆(室)读书看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阅读习惯,使农民在阅读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升科学文化素质,让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3)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并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获取能力教育,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针对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传统和保守,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通过网络等现代方式获取信息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信息获取能力教育,使农民科学掌握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操作技巧。(1)根据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能力较弱的情况,按照检索、搜集、加工和传递信息等步骤,细致入微地开展简便易懂的计算机功能、网络资源利用功能演示教育,展示计算机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快捷方便易学,消除农民对现代化工具和技术利用的恐惧感、深奥难懂的畏难思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培训。包括农业实用信息检索一般知识,主要类型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农业数据库检索方法、检索策略,网络常用查询工具的应用,网上涉农专题信息的查找方法,等等。并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特色和实际需要,依托政府网及涉农信息网等权威信息交流平台,对农民常用的、有实用性的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农产品交易网站、科技信息网站、农业数字共享资源加以推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即时性,充实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查询教育内容;(3)教育引导农民利用网络发布传递信息。熟悉积累信息网络发布渠道,掌握信息发布技巧。能够在普通网站BBS、留言板、新闻发布系统等发布信息,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问题。更深入能够利用B2B(例如阿里巴巴)、B2C(如淘宝)网站进行产品交易,引导农民逐步向农产品电子商务方向发展。能够利用E-mail(电子邮件)、Blog(博客)、RSS(简易信息聚合)、IM(及时通讯工具如QQ、MSN、飞信等)等常用工具实现信息快速及时传递。

(六)积极进行信息咨询服务和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农民合法安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能力不强,因而信息咨询和安全教育事关紧要。(1)通过比较、咨询、深度查询等方法,将零星的信息集中起来,加以分析、鉴别、归纳、整理,供农民群众选择利用。还可对专项农业科技项目进行跟踪服务,根据其发展进程和不同阶段,提供对口的信息检索、分析等一条龙服务;(2)在网上设置读者信箱,设立咨询电话,开设咨询窗口等形式,邀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讲师、教授及农业科研人员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种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疑问;(3)针对农民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侵害的情况,积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范教育工作。教育农民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积累良好的信息源,对网络常见的欺骗手段有所了解,最大限度保护自身信息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加强信息活动中社会责任和义务教育,培养农民遵守信息活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抵制并禁止发布、传播各种淫秽、迷信、谣言、欺诈和其他虚假信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七)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共建乡村图书馆(室),构建多元化的乡村图书馆(室)投入建设机制。(1)乡村图书馆(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行业,其开发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投资。地方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应联合成立领导机构来管理、指导乡村图书馆(室)的建设,给予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2)加大投入,全面启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在税收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乡村图书馆(室)发展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乡村图书馆(室)在农村的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3)构建区域性农村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招商平台,以经营广告、冠名宣传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资助,参与乡村图书馆(室)建设;(4)积极从高校信息管理部门或其他信息部门引进专业人才,使乡村图书馆(室)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成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真正专家和能手,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1]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意见[N].吉林日报,2008.

[2]吕成龙.集安全面打响新农村文化战役[N].通化日报,2011.

[3]宋文珍.辉南县乡村文化尽显和谐[N].通化日报,2008.10.24.

[4]姜晓峰.海伦新建30余个“农家书屋”[N].黑龙江经济报,2009.12.25.

[5]夏阳,刘君.泌阳:农村文化大院显魅力[N].驻马店日报,2007.3.17.

[6]张月亭.文化花开分外香[N].衡水日报,2009.2.27.

G25

A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农民图书馆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图书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