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社团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2-08-15刘化波
□文/刘化波
(山东工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探析大学生社团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文/刘化波
(山东工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拓展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展示才华、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在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服务和支撑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大学生社团;应用型人才;着力点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6日
一、大学生社团
(一)学生社团的分类。目前,高校大学生社团数量繁多,规模不一,类型各异。杨荣东根据社团组织建立的目的不同将大学生社团分为学习科技类社团、兴趣类社团、实践志愿服务类社团和理论学术型社团。任炜堂将大学生社团分为政治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文化娱乐型社团和社会实践型社团。本文根据学生社团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将学生社团分为以下五类:
1、理论学习型社团。理论学习型社团以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分析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活动内容,服务于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需求。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普法联合会等。
2、社会公益型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无偿提供某些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服务于大学生奉献社会、砥砺品格、实现自我的需求。如志愿者协会、义工联合会、爱心社等。
3、社会实践型社团。社会实践型社团以专业实践、课余时间或假期实习为主要活动内容,服务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需求。如职业生涯发展协会、KAB创业者协会、营销协会、炒股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等。
4、学术科技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以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要活动内容。依托专业建社团,服务于大学生提高理论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如金融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电脑技术协会等。
5、兴趣爱好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以某一类兴趣爱好为主要活动内容,服务于大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优势特长和展示个性才华的需求,如舞蹈协会、动漫协会、雷雨剧社、篮球协会等。
(二)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社团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角色和任务。政治学习型社团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的角色和任务,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服务;社会公益型社团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奉献社会、砥砺品格、实现自我的角色和任务,为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实践型社团承担着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角色和任务,为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依托专业建立起来的学术科技型社团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论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角色和任务,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服务;兴趣爱好型社团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优势特长和展示个性才华的角色和任务,为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服务。
实用性是指融合标准应符合当前军民标准的基本情况,即可用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军民融合的具体工作中。为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必须同时考虑军民双方标准的实际情况。
综合各类社团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为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提出的,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紧紧围绕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二)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第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素质是形成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是能力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是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知识体现了素质的要求,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显形式,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类。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特点,把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分为专业知识和常识,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其中,常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知识内容,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第三,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致力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培养层次的不同,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会有所侧重,但不会改变知识学习是基础,能力锻炼是核心,素质提高是根本的培养思路。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关系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提高人才素质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习增长知识,实践锻炼能力。由于素质是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所以素质的提高相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相对缓慢、滞后的,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消化吸收,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素质。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坚持不断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三、大学生社团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在大学生社团服务于应用型人才非智力素质的养成方面,汤正华认为,与学生社团相关的应用型人才非智力素质其内容可包括意志力、协调力、适应力、创造力和个性化,学生社团的价值性、广泛性、协作性、自主性、多样性特点与大学生非智力素质培养之间具有内在契合性。事实上,大学生社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不仅仅局限于非智力素质上,对于应用性人才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以及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学习。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分为专业知识和常识,常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知识内容。
1、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专业社团在服务于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依托专业建立起来的学术科技型社团,是以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专业社团。这类社团以满足成员对某一特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需要为根本依托而成立的,旨在提高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组织同学们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拓展专业知识、提高理论认知水平;开展一定的学术探讨,提高学术水平;其次,非专业社团也在服务于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兴趣爱好型社团中的舞蹈协会在对成员开展舞蹈培训的时候当然要讲授一些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动漫协会在对成员开展动漫创作培训的时候当然要讲授一些动漫创作方面的专业知识;篮球协会在训练队员的时候当然会传授篮球的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2、常识的普及。首先,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为专业的专业社团在开展全校性活动的时候自然会普及科学常识;其次,其他类型的社团也会在活动中普及科学常识,由于社团类型的多样性,所以普及的常识会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方面,社会公益型社团中的志愿者协会在“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活动中自然会宣传关于黄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在“保护鸟类”的活动中自然会宣传关于鸟类的自然科学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方面,社会公益型社团中的义工联合会在开展“扶老助困”活动中自然会普及人文关怀的社会科学常识,社会实践型社团中的公共关系协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沟通交流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理论学习型社团中的普法联合会在普法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也要普及法律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在思维科学知识的普及方面,理论学习型社团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哲学思维方式,例如辩证思维;学术科技型社团中的数学建模协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二)大学生社团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三类。相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的;同时,能力又是证明出来的,出成绩才叫有能力。所以,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是在参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是靠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绩来证明的。
1、专业能力的培养。首先,专业社团在服务于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依托专业建立起来的学术科技型社团,是以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专业社团。在专业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专业的学习能力,在学术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专业的研究能力,在专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专业技能,在专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专业创新能力。同时,依托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型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习、研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非专业社团也在服务于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兴趣爱好型社团中的舞蹈协会会员在舞蹈培训的练习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动漫协会会员在参与动漫创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漫创作能力;篮球协会会员在参加球队训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篮球运动能力。
2、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可迁移技能就是一个人会做的事,特征是他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因此,可迁移技能也被称为通用技能。例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属于可迁移能力的范畴。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可迁移能力的首选场所。进入大学生社团就要和新的、陌生的其他会员沟通、交流,这就是在培养沟通能力;社团内会员众多,性格迥异,在工作或参加活动过程中与他们打交道,这就是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随着人际关系的不断融洽,个人会逐步地融进社团这个集体,这就是在培养适应能力;随着时光的推移,一代新人换旧人,昔日的新会员也就逐步成为社团的负责人,这就是在培养领导能力;在领导社团成员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组织社团活动的问题,这就是在培养组织能力;由于任何一个稍有规模的社团活动都会涉及到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各个部门交涉就是在培养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从参加社团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包括身体、心理、时间、信息、思想和行为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计划与组织、自我监控、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分为个体自我管理和群体自我管理两个层次,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品德修养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资源管理、角色管理、形象管理、人际交往管理、情绪管理、身心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
加入社团或参加社团活动就开始培养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社团负责人就可以培养群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参加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就是在培养自我品德修养管理能力;选择加入某个社团或参加某个社团举办的活动就是在培养目标管理能力;合理地安排课堂学习、日常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时间就是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协调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是在培养资源管理能力;从普通社团会员到社团骨干,再到社团负责人的角色转变就是在培养角色管理能力;在出席社团活动时,为担任不同的角色而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就是在培养形象管理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处理好与其他社员的人际关系就是在培养人际交往管理能力;控制好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带来的情绪冲击就是在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活动,积极参加或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就是在培养身心健康管理能力;在社团活动中树立活动安全防范意识就是在培养安全管理能力;活动结束后主动打扫活动场地就是在培养卫生管理能力。可见,学生社团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大学生社团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养成。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为素质的养成相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相对缓慢的、滞后的,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消化吸收,能力只有经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转化为素质,所以素质的养成重在坚持。前文已经论述了大学生社团服务应用型人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所以社团活动的长期性和延续性是应用型人才素质养成的关键性因素。
1、专业素质的养成。依托专业建立起来的学术科技型社团,一般来讲,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与专业共存亡,所以专业社团具备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所要求的社团活动长期性和延续性的条件。同时,在专业社团活动中,传、帮、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会让专业型社团在继承中发展,稳中求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第一课堂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
2、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因为理论学习型社团是以时事政治分析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无偿提供某些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团,这两类社团能够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获得学校的资助和扶持,他们都具备社团活动长期性和延续性的特性。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奉献社会、砥砺品格、实现自我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任务一般由依托专业建立的学术科技型社团和兴趣爱好型社团来承担。前面已经讨论过,学术科技型社团具备长期性和延续性的社团特性。事实上在各高校,成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吸引力最强、影响最广泛的社团就是兴趣爱好型社团,所以兴趣爱好型社团在服务于大学生养成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发挥最积极的作用。
4、身心素质的养成。兴趣爱好型社团举办的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活动都已经形成了传统,每年按期举办,为活动做准备的训练活动都在积极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身体素质的养成。各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协会,例如山东工商学院的北斗星工作室,开展的朋辈咨询活动,都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现在各高校还有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每年按期举办,所有这些社团活动都为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大学生社团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征,在准确定位自己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确定出适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大学生社团系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由于社团活动具有自主性和自愿性的特征,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从中有选择地参与相适应的社团活动,从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素质,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杨荣东.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的类型、特点、作用及工作策略研究[J].中国商界,2011.6.
[2]任炜堂.浅谈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2.
[3]王力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
[4]张荣国.论素质与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G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