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
2012-08-15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
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
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有向农村转移的态势下,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消费模式、政府监管等实际问题,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实施的宣传教育、资源整合、流通和消费环节的质量控制等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采取新型的联合监管模式等措施和建议。
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流通与消费
我国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食品安全风险有向农村转移的态势。2010年初,陕西渭南、甘肃、青海等地出现三聚氰胺奶粉流入市场现象,2008年初海南“毒豇豆事件”,2005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等,问题发生地几乎都在乡镇农村,而且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在农村快速增多?农民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认知程度现状如何?农村食品流通方式和农民消费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正在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如何?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是探究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风险增大的基础性问题。
1 农村地区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1.1思想意识没有根本提高
我国农村整体生活水平低,20.6%的农村消费者购买食物时不考虑质量,将价格便宜作为主要标准,这一比例是城市消费者的3.6倍,导致农村市场成为低等劣质食品的销售地[1]。商务部发布的《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2]显示:86.1%的农村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比城市消费者低11.1%,但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为86.6%,比城市消费者高3.3%。造成这种不对称的原因是农民群众文化水平限制了接受信息的能力,致使其食品安全知识不足,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利益,即使出现食源性疾病也不就诊,更不上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其识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更弱[4]。一份成都农村的调查显示,35.4%的被调查者“自认倒霉,不去追究”,33.3%的人不再去购买,15.9%的人主动索赔[3]。
1.2 农村消费模式出现新变化
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物质需求不断提升,引发了农村消费者食物来源由自给自足到外出购买的转变,不安全农产品的危害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由于产品下乡把关不严,城市中已禁售的产品,却存在于农村。
鉴于农村风土人情特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有较大规模的聚餐宴请。传统餐饮方式缺乏规范的原料质量控制和餐具消毒措施。成都调查显示,9.1%的人能自觉做到举办群宴时消毒餐具;18.2%的人在气温较高时低温贮存食物;没人意识到应准备专用的切熟食刀具、菜墩;11.5%的家庭厨房距旱厕等污染源15m以上[4]。
1.3 食品流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个体摊贩、食品店和小餐馆是农村食品流通的主要场所,其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硬件设施不全、卫生状况差。又由于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地带。
1.3.1 生产企业状况 生产企业常为家庭作坊,加工区狭小,无分间操作、卫生防护设施、排水和餐具洗涤消毒设备[5]。从业人员操作习惯差,职业道德低,使用低成本有毒有害物质、违规添加剂行为仍然存在。产品上市前把生产日期标注的时间拖后,以延长销售期。济宁市的调查揭示,证照不全的企业57.80%,无检验室的67.89%,食品出厂不检验的35.78%,委托检验的28.44%[6]。
1.3.2 销售环节状况 超过50%的农村市场销售散装豆制品、干果、糕点、熟食,超过30%出售散装酒、酱油、醋[7],货源多为熟人介绍或上门推销,未经食品安全认证、无保质期标识,裸手称量。包装商品的包装上未注明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及联系方式。《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遇到过期食品、注水肉的比例分别达25.1%和16.5%。对过期食品,店主置之不理,或重新贴标,或让供货员取回重新包装。食品与其他商品混放,生熟不分。地摊、集市卖主流动性大、商品风吹日晒品质下降。个别超市在一定地域垄断经营。一个随机调查表明,酱菜和调味品不合格率50%~70%;火腿大多未标明生产厂家或假冒名牌厂家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率20%;婴儿奶粉不合格率60%[8]。对沈阳乡村食杂店的调查表明卫生许可证持证率35.42%,索证率2.08%[9]。
1.3.3 餐饮企业状况 餐饮摊点、小餐馆环境卫生不佳,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济宁的调查显示,饭店生熟未分开存放、加工的37.5%,餐具未按规定消毒的37.5%[6]。大多以自己种植的作物为原料,农药超标及原料变质现象严重,甚至将已变质食物加工成重口味菜肴,或添加违规物质。
1.4 农村食品检测检疫设备、人员不完善
有的乡镇无检测检疫设备,监管人员仅凭感官,无法检验成分及卫生状况[5]。一份广东省10个村落的调查显示,仅较发达的番禹、湾仔农贸市场有农产品检测室,但仅有重量校对仪器,其他地区农村市场均是自发形成,无管理部门[10]。《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揭示,仅33.6%的农村市场配置农药速测仪等初级设备,其中仅21.8%有效使用率80%以上[11]。
基层食品卫生检测人员多为疾控工作或其他职位转行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多数未接受过食品卫生和法律知识培训[12]。
2 我国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功做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地位不容动摇,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对食品行业整体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200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食品成为继种子、农药后,排在第三位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产品[13]。随后,我国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5〕20号),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原则,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粮、蔬菜、肉、水产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14]。2007年被确立为“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全国各地采取措施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状况。
2.1 食品宣传教育内容和途径扩充
吉林磐石市组织了种植、养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对难以集中的农户上门培训[15]。山西新绛县建立农业信息站和农业信息平台,收集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与核心技术[16],到田间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传授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方法,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为农民增收。
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开设食品安全栏目,利用围墙、公示板向农民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及鉴别假冒伪劣、过期产品的方法。吉林磐石市将食品安全知识编成快板、小品表演,改建村广播室和农民文化学校为食品安全宣传站,同时发布各类农业技培训通知[15]。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组织书法比赛,利用赶集、走村串寨的方式进行宣传;三家馆乡、罗水乡印发6000多份安全知识小册,发送到各家各户[17]。
吉林磐石市中小学在安全教育课中增设食品安全内容,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专题征文等活动。中小学生每周五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食品安全常识,回家念给家长听,听后家长签字,下周一老师检查[15]。河南省、浙江省每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开展食品宣传教育活动[14]。
经努力,《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食品关注度增加8.4%,达94.5%,与同年城市消费者基本持平。有67.9%的农村消费者将卫生质量作为选购的主要因素[11]。
2.2 人力资源作用充分发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从业人员选聘28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从乡镇村选聘62名食品安全信息员,贵州水城县协管员、信息员400多人,甘肃康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2667名[17-19]。浙江绍兴县农村“多员合一”,实行“统一机构、统一选用、统一职责、统一考核、分级管理、分线指导”机制[20]。
云南曲靖市对易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优先、重点管理,把鲜猪肉、白酒等食品及曲靖特产纳入“首管商品”[21]。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划分区域,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张家界市、区县、乡镇及行政村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政府再分别与相应职能部门签订责任状,职能部门又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堂、餐饮店签订责任状。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平时督查、年底考核、次年年初总结表彰,将“在乡镇随机调查50人以上”作为群众满意度标准写进市政府文件[17]。布尔津县进行行业自律网建设,建立运作规范的协会,如奶牛协会、喀纳斯蜜瓜协会、喀纳斯蜂蜜协会等[22]。
2.3 食品流通环节控制
浙江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在平水镇西湖桥村开办绍兴县第一家农村便民超市。截至2005年6月,公司在绍兴县302个行政村覆盖连锁超市,同年9月80个有条件的学校都有了连锁超市[20]。江苏省在农村推进放心消费场所、放心消费乡镇创建达标工作,出台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管理办法,对示范店实行“五统一”长效管理(统一门匾、统一制度、统一货源、统一培训、统一台账)[23]。经努力,全国农村超市市场占比达29.6%,仅比第一位的集市低14.8%,农村自发集市数量占比仅7.8%[1,11]。
云南曲靖市实行果蔬“场地挂钩”;鲜猪肉“场厂挂钩”;农副产品“批零挂钩”[21]。广东省将屠宰场里每头猪的检疫证号与销售者身份证号建立关联,数据输入监管系统可检验每个经营户、每个饭堂、每个酒楼的猪肉与屠宰场出场的猪肉是否对应,私宰猪肉无法进入流通环节[24]。《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指出,农村肉产品71.9%来自定点屠宰厂,比去年提高16.3%,乡镇级市场中猪肉95%以上来自定点屠宰场,蔬菜、水果66.6%来自专业批发市场[11]。
绍兴县要求小商店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在该类食品包装上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25]。
辽宁省工商局对集市整体建设、市场经营主体自律及自产自销都做了规定,为农村大集长期商户建立电子档案,建立索票索证、进货查验、“三不食品”下架等制度[26]。云南曲靖市工商局规范摊点摆放、统一卫生防尘罩,为经营者联系当地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21]。山东庆云县还减免困难经营户体检费,幅度达到50%[27]。
湖北宜都市工商局实行“食品送货下乡备案管理”模式,只允许有资质或受权威部门委托的经营户送货下乡[28]。甘肃康县工商局制定出台《食品批发送货下乡备案管理制度(试行)》,由购进商品业主负责登记送货车车主、车型、车牌号、主要商品、营业执照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交工商所备案[18]。
2.4 食品消费环节管理
2004年初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8年7月启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山西省新绛县在优质农产品上粘贴EAN条码,建立优质农产品信息库和质量安全网站,消费者凭EAN码即可查询生产者信息[16]。
甘肃康县工商局在全县21个乡(镇)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8个分会联席会,在350个行政村、3个社区、40所中小学、3户企业、3个商场建立消费维权联络站暨12315举报站,建立“12315岗位责任制、24h值班制、限时分流办理反馈制、实时催办制、消费预警制及12315便民服务热线转办制”[18]。浙江绍兴县对食品举报、投诉实行“一门受理、限时转办(或联合办理)、限时办结、限期回复”机制[20]。
河北魏县对聚众就餐进行特殊管理,由户主事先向乡政府申请备案,乡政府派人到现场检查食品采购、餐具消毒情况,填写“魏县农村集体用餐食品安全入户检查表”[29]。河北文安县实行“农村群众50人以上聚餐申报备案制度”,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接受村民申请,到宴席烹饪场所考察环境状况,将聚餐时间、地点、人数、厨师资质向乡镇食安办报告,乡镇食安办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派防疫员现场监督指导[30]。
3 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思考
由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农村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极其严峻,而实际采取的一些监管措施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农村农民整体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还很低下。因此,加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是我们较长时期面对的课题。
3.1 花大力气增加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农村建立图书馆或流动书屋,增加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资料,拓宽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开展针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如开设饭后课堂,引导他们叙述一天的饮食状况及种植、养殖过程,从身边事入手,向其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对于食物中毒病人,医生还帮其分析病因,讲解有害物如何进入食物。医生将重症患者病情汇报社区,社区人员上门给居民深入讲解饮食安全、食品储存常识[31]。
以村为单位组建食品安全小组,负责代表本村定期与邻村交流食品安全新动态,共享信息,及时发现本村的潜在威胁,尽早预警。外村流入的食品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对方小组联系、调解,维护农民利益。
3.2 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
各乡镇工商、质监、卫生、农业部门定期联合执法,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队,同时检查生产经营者持证持照、商品质量、物品摆放情况,一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合并办理所欠证照及手续,削减经办费用,提高商户合法生产经营便利性。
扩大检验设备的投资主体范围,效仿美国农业部3级实验室的做法[32],结合实际情况,政府、科研机构及个人出资在农村建立食品检测社会实验室;权威、大型检测机构在农村设检测站或为现有检测站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成立合作实验室。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发布 《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EB/OL].(2008-03-21)[2010-11-05]. http://www.gov.cn/gzdt/2008-03/21/content_925393.htm.
[2]百度文库.《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EB/OL].(2010-09-17)[2010-11-05].http://wenku.baidu.com/view/ 1bd97d768e9951e79b8927af.html.
[3]彭柟,刘艳,黄中夯.成都市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428-429.
[4]雷庆勇,吴亚春.青海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8,9(上):106-107.
[5]黄慧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问题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38-39.
[6]刘梅馨,程庆岭.2006~2007年济宁市农村食品安全现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9(1):30-31.
[7]白战林.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监管打出组合拳[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7(8):40-41.
[8]王蓓.浅议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12):62-63.
[9]刘淑艳,李淑清,杨景波,等.沈阳市农村地区食品卫生安全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1343.
[10]白卫东,肖燕清,李子良,等.广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185-187.
[11]百度文库.《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EB/OL].(2010-10-17)[2010-11-05].http://wenku.baidu.com/view/ 82744a0f76c66137ee061982.html.
[12]顾敏.基层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医药杂志,2010,31(1):58-60.
[13]罗蔚.农村:食品安全的盲区[J].公民导刊,2007(4):41-42.
[14]2005年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6(2):24.
[15]郭选,高会军,沈志凌.“小活动”情系“大安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12):44-45.
[16]黄登宇,石丙寅,李明月.扎实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2):20-21.
[17]谭猛,乌兰察夫.耸立在湘西北的奇景——张家界市依托乡镇政府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纪实[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5):22-23.
[18]张志刚.构建“三项机制”保障农村食品安全[J].工商行政管理,2009(3):65-66.
[19]袁因.架设安全网建设新农村——记贵州省水城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周凯林[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11):39-40.
[20]张银桂,洪彬,杨人忠.“抓手”:贵在常抓常新——八问浙江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7):15-19.
[21]曾麒.维护农村食品安全促进农村和谐发展[J].工商行政管理,2007(15):67-68.
[22]何天梅.布尔津县局适应新农村建设打造食品安全体系[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4):50.
[23]江苏:全面深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J].工商行政管理,2009(10):50-51.
[24]曾麒.立足职能标本兼治全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放心消费[J].工商行政管理,2008(2):35-37.
[25]绍兴县工商局河桥工商分局.构建三大机制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径[J].工商行政管理,2009(10):42-43.
[26]曾麒.以农村大集为抓手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J].工商行政管理,2008(17):25-27.
[27]庆云县工商局.积极推行“四制”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J].工商行政管理,2007(13):47-48.
[28]胡卫东.推行食品送货下乡备案源头治理农村食品安全[J].工商行政管理,2008(21):66-67.
[29]李彦博,蒋爱华,李明月.从农村入手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河北省魏县吴青梅副县长关于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一席话[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2):14-15.
[30]赵玉林.廊坊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的调研报告[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9(5):21-24.
[31]原雅娟.美国的食品安全及对我们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42-43.
[32]李洁,彭少杰.加拿大、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概况[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8,10:1-7.
New issues of rural food safety and some reflections
WU Wen-han,SUN Xue-an,TANG Xiao-chun*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I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food safety risk has diverted to countryside,aimed at the new issues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food safety,consuming mode,circulation and the supervision in the countryside,the reflections were coming.The operating effects of the adopted measurements,such as propaganda education,resource integration,the 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control,were trimmed and discussed.Above all,the advices as improving rural population cognition and enhancing joint enforcement were raised.
countryside;food safety;education;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TS201.6
A
1002-0306(2012)07-0397-04
2011-04-28 *通讯联系人
武文涵(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安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GL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