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2-08-15马爱霞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261061
马爱霞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潍坊 261061)
山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山羊的以败血症和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健康羊呼吸道内的,因某些原因使羊抵抗力减弱时可大量繁殖引起的羊呼吸道黏膜和内脏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和应激因素刺激有直接关系,如长途运输、天气骤变、感冒受寒、营养不良等都能引起本病。病羊虚弱,寒战,高热,咳嗽,呼吸困难,拉稀,常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1 发病情况
诸城某羊场2012年3月6日从陕西引进奶山羊130只,运回后即按常规饲养。从第3天清晨饲养员发现有10余只羊精神不振,不肯吃草,伴有咳嗽等症状,以为是长途运输应激、不适应新环境、气温变化大等因素引起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药物治疗多日无效,并且从第7天开始出现羊只死亡,到第10天死亡8只,才来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一般为40~42℃,精神沉郁,呆立或卧地不起,食欲较差或不食,反刍停止。病羊体态一般,部分消瘦,被毛脏乱,软弱无力,行走不稳。有的可视黏膜发绀,两眼流泪,鼻镜干燥,打喷嚏,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呼吸困难,气喘。8只病羊有腹泻症状,便中有鲜红色血液。
3 剖检变化
经对3只病死羊的剖检,发现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点出血,胸腔内积有黄色渗出性浆液;咽喉、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有点状出血;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胸腔内积有黄色渗出性浆液。肺瘀血,有小点出血和肝变,切面外翻,流出淡粉红色泡沫样液体,肺门淋巴结肿大,颜色暗红,切面外翻、质脆。心包呈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腔内有黄色液体,心肌有点状出血。心腔扩张,有的冠状沟处有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水肿;其他脏器水肿和瘀血。
4 实验室检验
(1)取病羊心血、胸水、肝脏、具有典型病变的淋巴结做触片和涂片,分别用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单个存在的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2)取病羊深部肝脏组织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 h观察。结果可见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无溶血;麦康凯琼脂培养阴性。菌落培养物经涂片镜检,检出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3)将分离菌株划线接种于血红素琼脂薄层板上,经37℃培养18 h,于45度折射光低倍显微镜检查,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的Fg型强毒株。(4)用常规药敏试验方法。对6种抗菌药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最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丁胺卡那、土霉素较敏感。
5 治疗
(1)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隔离发病羊只,清除不洁的垫草、垫料。对病羊污染的圈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及用具用1:3000百毒杀溶液喷洒或清洗,彻底消毒。同时加强通风换气。(2)对病羊采用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和四环素联合用药,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四环素口服25mg/kg、盐酸左旋氧氟沙星5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4mg/只,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3)对食欲废绝、高热不退的重症病羊加用30%安乃近5ml肌注,5%糖盐水500ml、安钠咖1g、维生素C5ml混合静滴,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调节电解质平衡。
上述药物在体温、呼吸等生理指征恢复正常后巩固1~2d,防止复发。经治疗4d后病情得到控制,1周后病羊基本恢复正常。
6 讨论
(1)运输、突变的气候是羊场本次发病的诱因。羊巴氏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存在于健康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当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受侵染,造成内源性感染,同群羊接触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而感染。羊只发病后畜主未能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有效措施,使该病迅速传播,导致全群发病。(2).外地引进羊只要隔离观察2~3周,无病再混群。(3)要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尿及污物,保持舍内干燥,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消毒,做好保温措施,给羊群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出现病羊要隔离治疗,还要对圈舍、用具、羊体表及蹄部多次进行消毒。病死羊尸体要焚烧或深埋。(3)饲料中增加精料及矿物质、维生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添加益生素等保健药品,抑制有害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控制该病的发生效果极佳。(4)做好免疫工作。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不同型间多不发生交叉免疫,市售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预防时采取本场发生疫病分离的菌种制成简易苗,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