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日本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

2012-08-15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日本政府时期日本

孟 晓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这些功劳取得离不开日本的教育,尤其是日本的女子教育。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日本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到大正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日本女子中等教育的发展尤为突出。

一、日本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日本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当时日本正处于帝国主义侵略阶段,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女子中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微观、主观方面的原因使民间人士思想觉醒,“良妻贤母”教育理念对此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宏观外部环境

19世纪晚期随着日本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刺激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它使女性就业机会大量增加,同时社会也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女性为其所用。另一方面,通过战争获得的巨额赔款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得日本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用清政府赔偿金的一部分用来设立教育基金。在得到日本政府支持后,文部省于1900年、1907年先后实行四年、六年免费义务教育。截止到1907年几乎全部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到当地小学进行学习。随着女子小学入学率的提高,希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人大量增加,因此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必然的趋势。

2.主观传统意识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始终把“良妻贤母”的思想作为教育子女的准则。也可以说“良妻贤母主义”的教育理念一直贯穿日本女子教育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日本政府重视女子教育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对女子教育关系到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和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的好坏。基于这种认识,日本政府在大正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法令:修改 《高等女子学校令》、修改 《高等女学校令施行规则》等来实施女子中等教育,并促进它的发展。大家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日本“高等女子学校”并不是真正的女子高等教育,而是当时日本女子的最高教育机构,实质上它实施的是女子中等教育。

3.新时期的其他新诱因

明治以后,不仅政府推动着女子中等教育的发展,而且民间人士也致力于日本女子中等教育事业。首先是从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建立了一大批女子高等学校,有些学校还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促进了近代日本女子中等教育的发展。其次,出现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提出了各自的女子教育理念,有的还亲自创办高等女子学校。另外,日本的一些政府官员、社会有名望的人士积极扶持女子教育的发展,给予帮助。这一时期在政府和民间社会的支持下日本女子中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日本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的特点

通过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努力,最终确立了近代女子中等教育体制。从此以后,女子中等教育有了政策性的保障。为了对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先后设立了教育调查会、临时教育会议、临时教育委员会、教育评议会、临时教育行政调查会等教育机构。其中临时教育会议的一些改革构想对大正时期的女子中等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女子中等教育是以培养良妻贤母为主要目的,其中的课程也是以它为标准而设置的,尤其注重培养女子为人妻、为人母的特性。1910年10月,日本文部省正式颁布《高等女子学校令中改正》,这主要是对以前的 《高等女子学校令》作了一些小的改动,在第十一条增加了有关实科的内容,规定:“在高等女子学校中,为主修家政相关课程的学生增设实科,也可以单设实科,这种学校称之为实科高等女子学校”。[1](P289-290)从学习内容来看,国语、家政、修身、裁缝、体操、实业是必修课,历史、图画、理科、唱歌等这些课可以根据学习的年限而相应的增减。对于裁缝课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它的课时比例,有时能达到每周总课时的一半之多。1918年10月临时会议关于改善女子教育的咨询报告中,表明了想要改善高等女学校的现状的愿望。这些内容包括:“1.高等女学校应让学生体会教育敕语的宗旨,强化国体观念,重视淑德教育节操,养成与家族制度相应的素养;2.传授与实际生活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涵养经济思想和卫生意识,重点教授作为家务之基础的理科。”[2](P267-268)依据临时教育会议有关改善女子教育的建议精神,文省部在1920年7月又重新修改了《高等女学校令》,不久后于同月21日又修改了《高等女学校令实行规则》。该次改革在高等女学校令的目的条款中附加了“应特别致力于培养国民道德,注意涵养妇德的规定;在教育的内容方面,强调所有的教学科目都应该以培养国民道德和涵养妇德为目的,教育课程依照5年的学制进行调整,除随意课目外,还增加了一些选修科目 (手艺、法制经济、教育或实业等),增加数学和理科的周授课时数,稍微减少了修身的周授课时数;在实科高等女学校,增加家务和理科的周授课时数,减少了裁缝的周授课时数。”[3](P480-481)文部省颁发的这些法令可以让我们看出日本政府对女子的教育始终是围绕“良妻贤母”思想进行的。

第二,大正时期普通高等女子学校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实科高等女子学校,但绝不影响这一时期女子中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1910年实科高等女学校取得了日本政府承认的合法地位。当初设立实科高等女子学校是为了能让地方城镇和偏远地区女子能够接受教育,实际上实科高等女子学校是在1912年才开始招收学生。虽然两者都是日本女子的中等教育机构,但是从学校的教育程度、内容以及学习年限来看,后者远远不如前者。大正前期,地方城镇和偏远地区女子初等教育得到普及,中等女子教育也得到发展。大正末期,即便是在教育落后的偏远地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入到普通高等女子学校,接受中等教育。因此实科高等女子学校逐渐被人们冷落,造成了日本的普通高等女子学校急速发展,而实科高等女子学校缓慢发展的局面。然而这并不代表大正时期的女子中等教育发展缓慢,我们可以从以下数据中看到女子中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1912年普通高等女子学校数量为156所,女子学生数为50 856人;实科高等女子学校学校数量为78所,女子学生人数为8 084人;1925年普通高等女子学校数量达到472所,女子学生人数为205 232人;实科高等女子学校学校数量为162所,女子学生人数达到21 116人。从1912到1925年,高等女子学校的数量由234所增加到634所,学生总数由58 940人增长到226 348人。”[4](P26-29)

三、日本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的评价

长期以来,日本女子教育深受 “良妻贤母”思想的影响。从一方面来看意在将日本女性固定局限在家庭内部,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又强调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这一时期日本的中等女子教育还是有其积极意义存在的。

第一,日本政府通过女子中等教育培养出来大量的优秀女性。许多优秀的女子毕业生投入到国家近代化建设中,成为产业工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16年在工厂从事职业的人群的中女性已经达到六成左右,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职业女性大量的出现:“比如女护士、女教员、女事务员、女记者等等,至1919年职业女性已经达到429 544人,女性几乎遍布各行各业。”[5](P46)

第二,大正时期,日本政府比较重视女子教育,力图通过女子教育把女子培养成具有巩固国体观念和涵养淑德贞节“良妻贤母”形象。因此,日本女子中等教育除了修身、算术、国语、地理、外语等科目外,还有家政、裁缝、教育、手艺等等与实际的日常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女子中等教育是以家政为中心而设置课时内容的。日本通过中等教育培养的女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女子在家庭中的做家务的劳动效率,提高其家庭生活的质量,而且对教育子女做好一个母亲的职责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第三,从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经过中等教育后的女子群中产生了一批新思想的女教育家,她们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男女教育应该平等、在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下的人格教育理念等。代表人物有:三轮田真佐子、下田歌子、羽仁元子和安井哲子等人。有些女教育家为了女子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她们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而且对于女性的思想解放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日本的女子中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完美的,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

第一,女子长期受“良妻贤母”思想的影响,女子教育主要偏重妇道的修养和家政技能的培养方面,从而减少了对女子智育知识能力的培养。日本政府实行的各种女子教育方针中,都首先强调修身课要以培养女子 “贞淑之德”为标准,因此高等女子学校的修身远远超过普通中学所占的比重。同时,为了以后让女子担负起照顾好家庭的职责,家政能力的培养也占一定的比例。在高等女子学校里有关女子家政能力培养的教育内容有裁缝、育儿、手艺等都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虽然大正时期开始设立女子的大学,但和高等女子学校数量相比相差甚远。从1913年开始,东京帝国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大学内容涉及英文、经济、法律、政治、神学等科学知识的内容,但是远远满足不了高等女子学校升入大学的需求。因此,高等女子学校一般是女子普通教育的最高教育机构。大部分高等女子学校毕业的女子不是选择进入高等女子师范接受师范教育就是进入专科学校接受职业的教育,很少进入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第二,从大正时期的女子中等教育来看,一直以来都没有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原则。虽然大正时期女子的中等教育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后面,隐藏着许多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现象。首先从教育年限来看,小学到高等女学校毕业,女子的学习年限仅10年,但男子到普通中学毕业的学习年限有11年。从教育的内容来看,对于男子比较重视智力方面的培养,然而对于女子则注重家庭实用技术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

综上所述,尽管大正时期日本女子中等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男女不能同室而学、男女教育年限不同、男女培养能力侧重点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它的发展提高了日本女性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提高日本的近代教育,进而积极的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1]三井为友.日本妇女问题资料集成·教育 (第四卷)[M].东京:家庭出版,1976.

[2]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日本教育 [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文部省.学制百年史(记述篇)[M].东京: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72.

[4]高等女子学校研究会.高等女子学校的研究—制度的沿革以及设立的过程 [M].东京:大空社出版社,1990.

[5]谷 峪.中日近现代女子学校教育比较研究 [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日本政府时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黄金时代》日本版
清代时期
日本防卫费或超2000亿日元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从“甲午”到“侵华”日本政府操控下的新闻传媒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