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探究

2012-08-15向国华何其鑫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素质育人

向国华, 何其鑫

(怀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湖南怀化418008)

近年来,怀化学院加快推进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倡“以学校特色文化为依托,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整合融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与校园文化活动三大培养平台”,实现“确保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确保公共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的协调统一”。[1]结合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的相关要求,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怀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以下简称思政部)以此为契机不断摸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基点,以提高能力素质为主体,从育人主题、育人内容,组织原则、育人方法、育人效果等环节入手,着眼于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互补,积极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并在此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依据课程特色制定实践教学育人主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践育人、实践成才、实践促进就业,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实践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要求,“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2]同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出具有 “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安排,以期通过实践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相应提高,达到实践育人的最终目的。

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不同特色,关注不同主题。其实践教学也应有不同主题,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与法律素质,着重引导学生参与道德法律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与国情的正确认知能力,着重红色历史考察,激发爱国情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塑造健全人格,敏锐洞察力,通过当前社会热点评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注重提高认识当前国情民需的能力,主要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脉络,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上述实践教学主题在依据不同课程特色培养不同能力素质的同时,又强调协调互补,构建一个从塑造自身道德品质到能洞察国情、世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目标体系。在这一目标体系中,基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差异性,为更好的贯彻以能力素质为主的教学目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必须放置第一位。因为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只有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并在其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方式来验证所学知识,才能更好激发其内心深处探究事物本源的好奇心,使外在、理论性的教育目标不知不觉内化为大学生内在、自身的价值选择,从而实现培养 “懂知识、善思考、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二、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确定实践教学育人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紧跟形势,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我们每学年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结合当年国内、本地及本校形势发展及学生自我需求而相应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力争做到灵活多样、反映时代气息。每门思想理论课课程只选择一到二个主题作为重点展开,其余部分学生可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老师指导下课外独立自主完成。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围绕下列主题有效展开:关注怀化本地经济发展变迁;关注本地基层政权、基层社区建设;利用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关注低碳生活,推进环保实践活动;关注民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专题调研活动;关注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

教学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遵循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 “走出去”为主等原则,不断创新实践形式。除课堂问答、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课堂内实践教学外,还摸索出其它实践教学形式。如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国内形势、理论前沿问题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中组织参观、学习、社会调查活动,领导学生赴怀化各地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之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工业园参观、调研,见证怀化经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举行 “原著选读”活动,组织学生重点学习马列经典,加强理论素养,倡导读书风尚,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升文化素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举行时事热点评析,就当前国际、国内、校内重大热点问题和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如地沟油、国人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

注重拓展知识面,强调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既可以研讨理论知识,也可以包含社会时事热点,以及自己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系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挑战,最终达到独立分析,加大知识储备,为成为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采取学生自主实践与以点带面相结合确立实践教学育人组织原则

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实践教学活动机制,明确了实践教学中的相关实施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和职责,以确保每次实践活动都能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机制下高效安全地开展。

以社会调查为例。我们先后分批次,按学校东西两个不同校区组织了累计上千人次调查了怀化本地的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区、基层社区、中小学、优秀民营企业等不同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每次调查前,我们思政部首先召集相关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会议,进行总体部署,明确分工。然后以各学院为单位组织多个实践分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划分多个小组,明确社会实践目的,确定活动线路、调查方式、安全措施、注意事项等。在社会调查过程中,除安全方面必须有两名以上思政部教师带队,并指定几名学生担任联络人,全程负责安全工作以外。其它相关事宜,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协调。

另一方面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我校学生众多,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加起来有七、八千人,即使按课程、分东西两个校区,一次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仍难以保证人人参与,加上师资力量薄弱,僧多粥少,只能选派一定代表,以点带面。同时在时机成熟时,采取多种活动,多批次的办法,尽量给予人人同样的机遇。只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围绕学生主体能动性设计实践教学育人方法和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第一要务,侧重引导。在每次实践教学之前,事先提前通知下次讨论内容或实践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准备,事先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主动、自觉挖掘相关问题。实践中教师不再担当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见解,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同时进行,在个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上,实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只是弥补学生的不足,解决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以及拓展相关知识面。

实行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新考核标准。按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打破传统的 “一考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践教学最终考核成绩的认定以出勤率、平时问题研讨、调研报告或小论文组成,各占一定比重。成绩考核要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表现,以学生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公共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相协调为目的,对学生的研究及创新成果要及时予以肯定。

五、推进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达到实践教学育人效果

通过基于能力素质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我校大学生不仅增加了一条接触社会的新途径,而且自身知识能力素质也获得了协调发展。

实践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摆脱了以往纯粹的理论性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两者的互补,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又经济实用的调查、研讨、辩论、参观等极大拓展了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各方面锻炼。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 “红歌演绎历史”及 “红色之旅” 实践教学活动就让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和看法有了很深印象,反响强烈,增强了爱国情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走入社会,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了解我国的国情、民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热点评析”实践教学活动扩大了视野,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 “思想道德论坛”和“大学生文明调查”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身边不道德文明现象的调查,促进了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和环保意识的增长。

实践教学全方面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公共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交往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在历次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极大锻炼,在为学校、系部争得荣誉的同时,自身的公共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有了飞速上升。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而摸索建立起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主要是依据课程特色制定育人主题,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自我需求确定育人内容,以学生自主实践与以点带面相结合为育人组织原则,围绕学生主体能动性设计育人方法,最终达到全面推进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效果。这一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1]胡 建,宋克慧,彭庆文.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问题与改革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0,(3):34-38.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

猜你喜欢

理论课素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