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研究
2012-08-15杨波
杨 波
(淮北市委党校,安徽淮北 235000)
淮北市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研究
杨 波
(淮北市委党校,安徽淮北 235000)
淮北市城市公交存在诸多问题,如线网密度较低,布局不科学;站点设置不合理,场站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公交公司服务质量不高,财政补贴不到位。要解决淮北公交发展的困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公交的公益性,制定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取消挂靠经营和承包经营;建立健全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等。
淮北市;城市公交,公益;公交优先;财政补贴
城市公共交通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公益性事业。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而且沟通城市生产、生活、居住等各功能区联系,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困境的唯一方法,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淮北市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与问题
1.线网密度较低,布局不科学
淮北市总面积2770平方千米,人口217.73万人,全市经营市内客运(公交)企业4家:淮北中北巴士有限公司、淮北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濉溪县振华客运公司、濉溪县安通客运公司。总共拥有公交车辆316台,路网总长度为216.3km,日均行程5万千米,日客运量约19万人次。市主城区建成面积为79.09km2,总人口88万人,公交线路总长度273.1km,其中通行的街道长度为122.5km,总公交线网密度为3.45km/km2,纯公交线网密度为1.55km/km2,万人拥有公交线路长度为3.1千米/万人。一般来讲,公交线网密度为2.5km/km2时,非在乘时间最短[1]38。淮北公交线网布局也不均衡,部分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如在淮海路有8条公交线路覆盖,高峰时段沿途的公交停靠站过于拥挤,易造成交通堵塞。而部分新建小区和商业网点不通公交,如南黎花园、滨河花园、仁和新村、湖畔御景、蓝湖绿城、红星社区等不通公交,居民出行非常不便。烈山区属县级行政单位,淮北市的南大门,48个行政村,375.8平方公里,24.8万人,扼守淮北市南大门,自南部进入市区必经之地,竟然没有公共交通系统。
2.站点设置不合理,场站建设滞后
淮北市公交线路基本集中在城市的几条主要交通要道上,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主干道上没有任何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或公交专用通道,公交车辆停靠时占用行车道,导致行驶速度低和车辆拥堵。部分公交线路站距较密,如淮海路上部分站距不足200米,使得客流集散点较为分散,难以提高车速,出行延误加大,易造成交通拥堵。
场站建设滞后问题较为严重。全市32个公交首末站只有4个具有建设用地,其他基本采用路边停车的形式,经统计,仅淮北中北巴士有限公司一家就用60%、约220台公交车辆停靠在外围的临时租赁的场地,调度室为租借站边民房或临时搭建简易棚,车辆停靠、调度只能在路边进行,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基本的休息就餐环境难以保证,存在重大的交通安全隐患。2011年淮北市政府投资了几百万元建设市内公交站点、候车亭,但市内只有4个公交停车场站,15路车停在学校门口,没有停车场站,无法调头;7路车没有停车场站,公交车停在海宫路口,3路、17路、20路公交车停在电厂门口。滨河花园经济适用房小区将入住2~3万人,因为附近无公交停车场站,导致公交线路无法开通。公交场站规划建设落后、不同步,新建道路、居民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大建设项目,大多没有将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作为项目的配套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并且原已纳入规划的公交站点也没有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导致大量公交场站缺失。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等场站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很大,场站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站点密度不足,缺乏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公交站点与对外客运枢纽衔接不足,如原有的火车站和火车新站附近没有设置公交换乘中心,导致公交换乘枢纽缺乏,车流、人流干扰严重。
3.管理体制不完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涉及城市公交运输方面的管理体制多年不顺。以前淮北市城市客运领导小组这个机构负责淮北城市客运公交工作,由交通部门负责班线,建委负责公交,两者互相扯皮,要增加公交车辆或线路,公交公司无权决定。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班线挂靠车,2002年,市内开往三区一县客运车辆全部挂靠经营,这些挂靠客运车辆与中北巴士公司矛盾日益突出,经常出现抢班、抢点和争抢客源的现象,运营矛盾较多。目前,淮北市涉及城市公交客运方面的企业仍有4家,只有中北巴士公司是纯公交运营,其他3家企业都是挂靠经营公交业务,这给城市公交管理与发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挂靠车辆对城市公交做出过历史贡献,但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公交待遇,对这些车辆的公司化改造是个大问题,所涉的3家企业单靠自身力量很难解决。
4.公交公司服务质量不高,财政补贴不到位
城市公交运力不足且车辆技术等级低。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国家标准应为12.5~10标台/万人,我市只有5.1标台/万人,不少配置低、容量小、排放高、能耗大的车辆仍在运行,公交车辆配置缺口较大,市民乘车难问题突出。我市公交社会满意程度较低,全市公交车辆成新率不足50%,中北巴士公司有几十台车已运营10年,已超过报废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历史的原因,公交市场化运作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公交的公益性与公交企业的逐利性矛盾突出,以淮北中北巴士公司为例,公司近几年总体亏损,仅2010年实现微利,倾向于在市内热线上运营,不愿运营冷线。驾驶员日工作量平均达到9.5小时,2011年人均工资仅为1860元/月,公司员工待遇与其工作量不匹配导致驾驶员流失问题严重,2010年流失驾驶员127人,2011年上半年已经流失60多人。公交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其有效合理正常的运作需要国家补贴,中北巴士公司每年实行低票价、特殊人群政策,目前单人次运输成本为0.89元,而实际执行的人均票价为0.62元,还承担着特殊人群的免费乘车政策,据实际测算,免费群体的日出行大致为2.25万人次。虽说淮北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每年拿出300万元给中北巴士公司用于弥补政策性亏损,但与每年2000万需求的财政补贴相比仍相距甚远,单靠公司自身资金难以更新车辆,导致车辆整体较为破旧。政府没有建立对公交企业的绩效评估制度,政府不了解公交公司经营状况,对财政补贴的资金使用缺乏跟踪监督。财政补贴的发放对象也不全面,曾经为淮北城市公交做出过历史贡献的挂靠车辆,如在临海童线路运营的车辆,经市汽运公司进行公司化改造,这些车辆实行公交化运营,落实特殊群体乘车优惠和低票价政策,但没能享受城市公交待遇,至今没有领到财政补贴。
二、对策及建议
1.明确公交的公益性,制定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
城市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应借鉴公交发展先进地区如马鞍山、合肥、柳州、重庆等地成功经验,制定并出台淮北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意见》,从政策上明确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给予公交路权优先[2]27一个明确的界定,细化政府和企业分别在投资、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权利,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供政策保障。清理客运挂靠车辆,对主城区公共交通客运班车、农村客运、公交客运车辆进行“公交化、公司化”改革,确保城市公交的社会公益性质。针对淮北实际,一是鼓励经营主体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采用以资本为纽带,运用收购、并购、联合等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公司化紧密型经济实体,实现由经营主体多元化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使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客运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实现区域专营的公交发展模式打下基础。二是公司收购模式,由改造主体出资收购原经营者的经营权,原经营者退出客运市场,对原从业人员优先录用。公交作为一项集大事、好事、难事于一身的民生工程,要把这项实事工程办得经得起时间、历史的考验,符合百姓的意愿。
2.取消挂靠经营和承包经营
一是鼓励经营主体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采用以资本为纽带,运用收购、并购、联合等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公司化紧密型经济实体,实现由经营主体多元化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使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客运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实现区域专营的公交发展模式打下基础。二是公司收购模式,由改造主体出资收购原经营者的经营权,原经营者退出客运市场,对原从业人员优先录用。
3.建立健全财政补贴长效机制
城市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城市公交的资金投入应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一是加大公交首末、枢纽等站场建设力度,按照规划要求投资建设,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二是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对政府要求给予免费、优惠乘车群体实行财政按实补贴。三是将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项目的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四是建立健全公交行业车辆更新、新增购置、政策性亏损的评估与补贴补偿制度。
4.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城乡公交事业必须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一是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的原则。在大力发展城乡公交的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经营行为的规范,对城乡道路客运运营实行统一站点、统一排班、统一票价、统一车型、统一服务、统一结算的公交化改造。改造后的公司要实行定车、定线、定时的公交运作模式。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并从监管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创新,从更大范围和渠道上扩大市场监管的空间,做到有为而治,坚决打击各类违章经营行为,为城市公交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城市公交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1]李然然.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公交线网密度合理性讨论[J].交通标准化,2010(13).
[2]陈学武.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权的目标、效果与措施[J].中国市政工程,2011(2).
U412.37
A
1671-8275(2012)04-0033-02
2012-05-08
杨波(1977-),男,安徽太和人,中共淮北市委党校讲师,哲学硕士。
静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