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012-08-15张丽娜张明曦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必修课师范大学学时

张丽娜,张明曦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与修订也不断地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紧密地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依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及专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1]。本文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使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日趋完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分析,并与教育部颁布的教体艺(2003)7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著作、期刊论文等,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2)比较分析法:将沈阳师范大学现行课程方案与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培养目标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指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2]。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把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竞训和群体工作能力,具备从事学校体育管理、科研及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可见,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了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强调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性。因此,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比较合理和切实可行的。

2.课程结构分析

2003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课程设置结构除公共课外,将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专业必修课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分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程,其中分方向选修课开设了五个方向以供选择,任意选修课分为理论学科选修和技术学科选修,共提供了47门课程供选择。实践性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入学教育、社会调查、就业指导等)、教育实践(见习1-2周,实习8-10周)和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三部分。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按照修学的要求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又按照知识结构层次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类。其中公共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国家课程方案》基本相同,其中任意选修课程除开设理论选修和技术选修之外,还开设了跨学科选修课程,显示出了课程设置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到“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的要求[3],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可见,国家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和沈阳师大落实这一决议的积极性。然而,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分析发现,沈阳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涉及人文、自然、艺术等学科的课程主要是通识选修课程和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的跨学科选修课程,其中通识选修课程包括数学与自然学科、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教育学、语言文学与艺术和其他等六个领域,共开设了73门课程,从现有课程数量和课程内容来看,我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数量较多,涉及内容较广泛,但从学分和学时比例方面看,选修学分为8分,仅占总学分的5%,学时为120学时,仅占总学时的4%,学生在73门课程中仅选择4门课程就可以满足学分和学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也仅仅开设了6门课程,最低修读学分仅为2学分,其中康乐设施经营与管理、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科技三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划为体育学科领域,而音乐欣赏一门课程在通识选修课程中也开设,就不免造成了课程重复的现象。作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的多学科性大学来说,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通识选修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所占的学分、学时比例较少;开设的跨学科选修课仍然较少,没有较好地利用现有的丰富课程资源。

3.学时比例分析

《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为67.7∶32.3。除去公共课的720学时,专业课程按照1900-2100学时安排,其中必修课为1126学时,选修课为880学时。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为2829,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为66∶24。其中专业必修课为990学时,选修课为413学时。

由上可知,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比国家《课程方案》中要求的高,但需要说明的是沈师大的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占285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0%,而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则无学时分配,沈师课程方案中除去实践环节占有的285学时以外,必修课与选修课占有的总学时为2611学时,在国家规定的总学时范围之内。由此可见,沈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安排过程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实践环节具有合理的学时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但是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990)学时和选修课(413)学时均远低于国家《课程方案》中要求的1126和880学时,因此,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与《课程方案》中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怎样更合理地处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之间的关系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1.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合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均低于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时。专业选修课程中涉及人文学科的课程开设仍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设置没有紧密地贴合培养目标。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门数较多,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学分和学时较少;学科专业选修中的跨学科选修仅开设了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最低学分仅为2学分,作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门类的多学科性师范大学来说,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开设的跨学科选修课仍然较少,没有较好地利用现有的有利资源。

3.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使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充分运用多学科性大学的有利资源,增设一定的跨学科课程,尤其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以供学生选修,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选修课方面可以考虑除核心主干课程外,对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以模块形式开展;除去限选这一环节,使选修课程真正地成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合理调整选修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比例,或对现有的某些项目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小型化课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率地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还可以避免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1]王建民.“新课程标准”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及原则[J].体育成人学刊,2005,(2):12-1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教体艺[2003]7号,2003.

[3]黄汉升,等.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2):1-4.

[4]方千华,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沿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104.

[5]黄汉升,季克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解读[J].体育学刊,2005,12(6):1-3.

猜你喜欢

必修课师范大学学时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凉山羊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