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2012-08-1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文化

彭 慧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2, 2.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3)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彭 慧1,2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2, 2.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更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旨在提高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网络文化; 理想信念; 大学生; 有效性

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诚信观念与合作意识亟待加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并着力解决的课题。

一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管理层面

(一) 建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大力开展网络教育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观念和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不应该满足于原来略显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该针对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中进行学习、思考和实践的特点,开辟网络新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其中提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应用正确的观念、健康的文化占领网络空间,正面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通过在网上发布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信息,不断增强他们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对诱惑的抵制能力,使他们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建立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发挥着其独有的优势。首先,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思想观念还不成熟,大都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网络资源极其丰富,服务个性化明显,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其次,开展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交流的环境。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等特点,通过建立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大学生可以在主题网站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网络咨询,参与网上辩论等。可见,建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大力开展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队伍

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队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紧迫任务。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无论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指导思想的摸索、制定、贯彻,还是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改善,都离不开一支思想觉悟水平高、网络管理才能强的工作队伍。只有建立这样一支队伍才能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要建立这样一支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队伍,首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教育工作者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其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法,这样才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再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断用网络技术丰富自己,把网络教育引进理想信念教育中来,使理想信念教育的观念、途径、方式、手段等各面都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此外,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还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把那些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掉,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 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和监管力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首先,要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保证其健康发展。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隐匿性和传播迅速等特点,使得网络犯罪相对来说变得更为容易,而网络庞大的信息量和流动速度,使得控制网络犯罪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借用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规制;其次,要运用行政手段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政府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和特别的监管部门对网络进行管制。从基本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到网络传播内容的过滤,政府都应该严格把关;再次,应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水平。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适用于网络文化发展的技术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使消除这种威胁成为可能。譬如,由于互联网的分散管理结构体系,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结果可能导致各类不良信息充斥了整个网络,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难以发现和利用。但是网格的出现使“信息垃圾”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网络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依托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最深刻的基础。理想信念的建立方式、强度和稳定性都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有关。对理想信念的鉴别和选择也只能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高校应该着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如多媒体动画设计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PPT课件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网上征文活动、各种网络模拟大赛等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转移到实践活动中来,建立积极的正常学习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也应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团队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需求、感受社会的需要,并促使学生根据这些需求自觉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练就过硬的本领和实力,培养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对象层面

(一) 辩证对待网络文化,强化人伦道德修养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中消极沉沦。因此在面对网络文化时,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网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侵袭。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当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最终达到在面对道德困境时能学会自我调节,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时能正确对待其中的人际关系,面对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空间能有效区别、辨别。

(二)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忠实履行网络自律公约

大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进一步确立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差,其道德行为是依靠外界的监督来进行的。受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制约,在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时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但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冲击使其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自由交流,以匿名身份在网上随意操作的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在网络中,大学生不自觉地忘却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和责任,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出现许多诸如未经许可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设施盗取资料、偷看他人信件、侵犯他人隐私、散布病毒、网络诈骗、不负责任地传播道听途说的消息等严重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由于网络社会看起来更像“自然状态”,没有一个中心管理机构来约束人们的言行,因而要保护每个人的利益,维护这个网络社会的秩序,就必须忠实履行网络自律公约,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在独自一人或在他人毫无知情的情况下,仍保持高度的道德自觉,仍能保守自己和把握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

(三) 培养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把握理想信念的主流思想

在网络时代,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而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信息资源缺乏甄别、判断的能力,对网络主体的行为缺乏判断与道德批判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培养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使其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社科的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力度,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在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把握理想信念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

[1] 项家祥,王正平.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实例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N].人民日报,2011-11-03(005).

[4] 蒋义丹.网络时代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6-107.

[5] 商树松.浅谈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120-122.

[6] 周勇,郭根荣.网络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3,(4)79-80.

G641

A

1671-4733(2012)01-002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1.008

2011-12-22

彭慧(1982-),女,湖南长沙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电话:15955178667。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