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声腔优化
2012-12-09周朝生
周朝生
(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所, 安徽淮南 232001)
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声腔优化
周朝生
(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所, 安徽淮南 232001)
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声腔优化,其过程不论是自发还是自觉,不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业余民间艺人,他们都不满足使用一种音调的声腔,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表演和歌唱;择其典型声腔优化范例予以介绍,力图描画、整理出“四句推子”声腔优化的基本脉络。
四句推子; 声腔优化; 自发; 自觉
“清后期及民国,小戏十分活跃,其形态纷杂,演化路径多样的特点也表现得非常突出。”[1]戏曲音乐核心“民歌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加工的复杂过程。”[2]作为淮河流域地方戏曲、国家稀有剧种的推剧,其音乐声腔灵魂“四句推子”的逐渐演变,源自淮河岸边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白玉山清音”,如下:
后逐渐演变成为推剧基本唱腔。这是一个复杂演变过程,有着繁多的促成因素,其中,专业音乐工作者、专业演员及众多民间业余艺人都为之付出辛勤劳动,洒下无数汗水,在其声腔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推敲过程……只有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才能饱满地完成艺术作品的传达。”[3]在这过程中,既有自发的,也有自觉的。自发,多为民间业余艺人;自觉,多为建国后的专业艺术工作者。这里,笔者择其典型声腔优化范例予以叙述,力图描画、整理出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声腔优化的基本脉络。
一 运用“凤台琴书”自由、灵动的节奏
从谱例可以看出,著名民间艺术家、“一条线”陈敬芝在不脱离“四句推子”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凤台琴书”的节奏型,并吸收它的部分音调及民间说唱闪板、躲字的填词方法,对“四句推子”进行了改变节奏和落音、略去过门的方法处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剧中人物急于向婆母表白自已心迹的迫切心情。与“四句推子”相比,这时的演唱节奏更为自由、更为灵动、更富于戏剧性而淡化了民歌色彩。
二 从庐剧中汲取营养
“汉族民间小戏为歌舞戏,主要指在民间歌舞和演唱艺术基础上,融合皮黄、高腔、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而产生的地方戏曲。”推剧也是这样,著名艺人陈孝华根据自己嗓音高亢、明亮、吐字清晰的特点,从庐剧唱腔中吸收音调,经过润色、增删等融化加工,并根据“四句推子”的特点进行组合,加入自己的特色乐汇——色彩音调,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陈孝华的唱腔流派。在她创制的[拉拉葶调]中,四个乐句有三个前两小节以“6”音为轴心,围绕它进行或长或短或高低起伏的多种变化。如:
这些暂时游离“四句推子”“5”调式的新材料,是陈孝华在长期演唱实践中自发地吸收庐剧“二凉”的音调,并根据“四句推子”的结构规律,在节奏上进行了紧缩。由于旋律变化是局部的,节奏未变,四句腔尾落音未变,腔尾旋律下行特点未变,所以观众感觉这个“拉拉葶调”既耳熟又新鲜。
三 突破板眼限制,适时自由延长
詹孝举是推剧业内非常出色的一位净角演员,他在一些大型剧目,如《秦香莲》、《马踏陈州》中,为表现包拯等百姓喜爱的清官形象,根据自己嗓音宽厚、洪亮、底气足、喷口大等演唱特点,自发地对“四句推子”进行声腔优化。他常使用的方法是变化节奏、拉长声调,不受“四句推子”一板一眼基本节拍的限制,根据需要,该延长的音可以自由延长。如《秦香莲》包拯唱腔《陈州放粮转回朝》中,他采用了一系列自由延长或自由休止符号。如:
上例中出现的三处延长符号下的“5”音,在自由延长的演唱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受到百姓和社会的认可。
四 开“哭头”形成之先
张顺莲艺名“小白刀”,演唱吐字清晰,声音清越悠扬,节奏感强,擅长运用下行的小腔弯,形成散板似的吟诵润腔,风格独特。她在《蝴蝶杯》中胡凤莲唱腔《听樵楼打罢二更四点》中,为了表现胡凤莲这一弱女子失去亲人的痛苦,张顺莲将“四句推子”旋律扯散,使速度较一般唱法放慢了一倍,起句腔尾创造性地增添了一个“哭头”。如:
这个“哭头”非常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剧中人物的悲痛之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得到同行及观众的认可,开推剧“慢板”和“哭头”形成之先,为推剧声腔的丰富多彩做出了贡献。
五 闪板起唱与垛句子手法
作为推剧业余剧团演员,陈正华在《王天保闹洞房》中王天保唱腔《王天保睡地上冻得寒颤颤中》,为了表现剧中人王天保花烛夜睡在凉地上的窘迫情景,在“四句推子”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了闪板起唱、唱中数板、垛句子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角色的穷酸相。如:
以上诸多民间艺人在“四句推子”的表演歌唱中,均进行了自发的声腔优化。诚然,这是一种非理性、无强烈主观意识的声腔优化,是在角色表演时的自然流露,戏演完了,他们声腔自发的创造过程也告一段落,下一场演出或换一个场合演唱,即使是同样的角色也可能与上次演唱不尽相同。这样一来,许多好的唱腔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也就渐渐消失,这就是我国地方戏曲唱腔音乐共同走过的一段艰难历程。它对于推剧的发展作用尽管是缓慢的,但却是实实在在促进着的,作用不可小视。
六 一批“新豆腐块”式曲牌的创制
张羽作为建国后的戏曲音乐工作者,积极大胆地进行推剧音乐改革,创制了一批被百姓和社会认可,俗称其为“新豆腐块”的曲牌体唱腔。如“四月平”、“慢黄平”、“腊月平”、“重音”等,尤其是“四月平”流传最广。如:
这是一首由四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落音均同于“四句推子”,旋律缠绵、抒情、善于叙事,是推剧女性角色常用曲牌唱腔之一,易与基本唱腔连接。重要人物的大段唱腔中,“四月平”常作为呈示段放在中间靠前的位置。
“慢黄平”也是流传较广的优秀曲牌,是他吸收了黄梅戏、评剧的某些音调创编而成,首用在《拾玉镯》剧中,就收到极佳演出效果。他还以“四句推子”旋律为素材,把板眼扯散或紧缩,引进其他剧种板腔体唱腔的节奏,创偏出“小快板”、“快板”、“盖头”、“散板”等板腔类唱腔。“四句推子”朝着多元体音乐的演化,迈出了第一步。
七 男、女腔调的分离,反四推唱法的创制
王亚是科班出身的戏曲音乐工作者,他以老艺人唱腔为素材,大量吸收京剧、吕剧、评剧、清音戏等声腔的艺术营养,以“四句推子”的框架为基础,陆续创编出一些“新豆腐块”乐段,如“慢四推”(小生腔)、“慢四推”(老生腔)、“快四推”(小生腔)等。
“慢四推”与“快四推”的出现,为推剧声腔的性别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此之前,推剧声腔是男女同腔同调,没有行当唱腔的区分和界线,它们的出现,确立了男腔(小生、老生)的模式,对后来推剧唱腔音乐的全面、深入发展,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为弥补推剧声腔色彩单调、表现力较弱的问题,王亚在创编“快、慢四推”的基础上,又编写出了分别由男、女演员演唱的“反四推”。所谓“反四推”,是对于“四句推子”而言的。演员演唱“四句推子”大都使用1=bE或1=D定调,女腔音域大约在“5----2”之间,男腔约在“1----3”之间。为了增添唱腔的色彩和表现力,王亚在一些剧目演出中,尝试性地创编了“反四推”。“反四推”使用的调即1=bB或1=A,即“正四推”的“5”等于“反四推”的“1”。如女腔音域,约在“1----3”之间;男腔音域,约在“5----6”之间。定名为“反四推”,则是引进其它剧种的做法,如京剧有“二黄”、“西皮”类唱腔,后产生了“反二黄”、“反西皮”类唱腔;吕剧主要声腔为“四平调”,后有了“反四平”。“反四推”的结构形式与“四句推子”一样,由四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第一句落“5”音,二、四句落“1”音,三句落“2”或“3”音。“反四推”音乐色彩古朴、苍凉,用于表现缠绵、悲怆的情绪较为适宜。“反四推”的出现带来了推剧唱腔调式上和旋律色彩上的丰富变化,使得推剧声腔从单一的徵调式发展成为以徵调式为主、宫调式为辅的基本格局。
八 加花、装饰音的巧妙运用
以上诸多专业音乐工作者或专业演员,是在建国后党和国家“三改”(改人、改戏、改制)文艺方针下,进入专业剧团的新型文艺工会者,为专业剧团注入新的活力。从此,推剧声腔艺术发展掀开新的一的页,声腔优化由自发阶段转入自觉阶段。
[1] 路应昆.戏曲艺术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 宋大能.民间歌曲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 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1.
J825
A
1671-4733(2012)01-0080-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1.023
2012-02-15
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推剧艺术研究及其传承保护》(项目编号:2011A08004)
周朝生(1956-),男,安徽淮南人,副教授,从事推剧研究工作,电话:150554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