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村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012-12-09张自祥李小龙俞显忠陈伯年陈善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煤系井田灰岩

张自祥,李小龙,俞显忠,陈伯年,陈善成

(1.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 合肥 230088, 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杨村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张自祥1,李小龙2,俞显忠1,陈伯年1,陈善成1

(1.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 合肥 230088, 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杨村井田内含水层(组)由新生界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成;对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开采13-1~4-1煤层为裂隙充水矿床,开采1煤时为底板进水岩溶裂隙充水矿床;通过以上结论,可为确保杨村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矿井; 含水层; 水文地质特征; 充水因素

1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1.1 新生界含、隔水层(组)

安徽省杨村井田内新生界松散层两极厚为436.10~790.33m,平均厚度为580.96m,井田厚度变化被古地形地貌形态所控制,其厚度变化规律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变厚。井田内个别古地形隆起地区“四含”缺失。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可以分为四个含水岩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各含、隔水层(组)的特征见表1[1-3]。

1.2 下第三系砂砾岩含水层(段)

钻探揭露厚度0~281.66m,主要分布在井田的西部和中北部。厚度小、分布范围有限。以含砾粗砂岩、砾岩和各级石英砂岩砾为主,胶结物为泥质及粉砂质。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表明,泥浆消耗量一般为0~0.20 m3/h,消耗量大的有14-3、9-5孔,据邻区抽水资料显示,q=0.0 196L/s·m,富水性弱。

1.3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隔水层(段)

煤系含水岩层(段)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要组成,根据与主采煤层之间的关系和对矿井充水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可将其划分为基岩风化带和8-41、112和131煤层顶底板3个含水层(段)。基岩风化带厚25.00~30.00m,水位标高10.33~17.96m,q=0.000 483~0.00 106L/s·m,k=0.00 814~0.003 46m/d,富水性弱,矿化度为1.492~1.772g/L,水质类型为Cl-Na水。131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4.47~25.90m,平均厚度9.84m,水位标高17.65m,q=0.004 95L/s·m,k=0.013 9m/d,水温22℃,水质类型为Cl-Na。1 12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0~27.02m,均厚11.69m,水位标高16.56m,q=0.000 713L/s·m,k=0.006 23m/d,矿化度0.331g/L,水质类型HCO3·Cl-Na·Ca水,水温25.0℃。8-42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11.49~61.88m,平均厚度36.87m,水位标高18.27m,q=0.000 28L/s·m,k=0.001 07m/d,矿化度0.127g/L,水质类型为HCO3·Cl-Na·Ca水,水温28℃。1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1.27~28.54m,平均厚度15.97m,泥浆消耗量一般0~0.20m3/h。山西组内1煤层底板距太原组1灰间距为8.5~32.5m,平均14.241m,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局部夹有细砂岩等组成,正常情况下可对太原组灰岩水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

表1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水文地质特征表

综上所述,煤系的富水性与砂岩裂隙的开放程度、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大小有密切关系,由于杨村井田内的砂岩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均一性,导致井田内砂岩含水层的含水性有较大差异。据简易的水文地质观测结果可知,仅有5个孔漏水,抽水资料表明区内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为以储存量为主,补给条件差的不均一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1.4 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

太原组灰岩在杨村井田埋藏较深,钻孔未能完全揭露,据同区资料,地层总厚110.00~130.00m左右,灰岩共计为13层。其中有三层灰岩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外,其它均为薄灰岩。太原组上部的1-4层灰岩为1煤开采时直接充水水源。区内揭露1灰的钻孔53个;揭露2灰钻孔11个;揭露3灰钻孔3个;揭露4灰钻孔7个,均未发现漏水钻孔。根据7个灰岩延深孔资料显示,1-4灰两极厚度14.52~25.19m,平均19.201m,第3、4层灰岩,岩溶较发育,第1、2层灰岩厚度小,多被方解石充填。1-4灰水位标高13.74~20.05m,k=0.002 05~0.004 36 m/d,q=0.000 734~0.002 05L/s·m,富水性弱,水质类型HCO3-Na水,矿化度0.493~1.437g/L,水温22℃~25℃。

1.5 断层的富水、导水性

从井田内的断层岩性和简易水文观测,杨村井田煤系内断层带含水性弱,导水性差。但是在切割坚硬脆性的岩层地段,可能会造成围岩处的裂隙发育,特别在灰岩与煤岩层对口处是矿井可能突水的主要诱发因素。

1.6 地下水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及各含水层(组)之间的水力联系

本区地下水运动,因受含水层(组)埋藏条件不同,表现在地下水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有明显差别。

中部第三含水层(组)上段因有第二隔水层(组)存在,天然状态下二、三含水层(组)不存在水力联系;当开采三含上段地下水时,可能会导致二含下段和三含下段地下水对其越流补给。地下水以缓慢的层间迳流为主,储存量受区域调节。

下部第四含水层(组)之上厚度大、隔水性能好第三隔水层(组)存在,在天然状态下与上部含水层(组)无水力联系,其本身以储存量为主,水平运动缓慢,补给水源贫乏。因四含直接覆盖基岩各含水层(组)之上,与基岩各含水层(组)之间有一定水力联系。

煤系砂岩分布在煤层、粉砂岩和泥质岩石之间,砂层厚度小,分布不稳定,又有煤层和泥质岩石相隔,断层带一般含水性极弱,导水性差,因此砂岩之间一般无水力联系。开采井田浅部煤层时,新生界的“四含”水可能通过基岩风化带垂直渗入补给到矿井。4-1~13-1煤远距太原组灰岩,1煤层与太原组灰岩之间有一定厚度隔水层(组)存在,天然状态下无水力联系。

太原组第一层灰岩距1煤层底板平均间距14.24m,天然状态下无水力联系,开采水平-925m,水头压力9.4MPa,开采条件下远远超过1煤层下隔水层(组)岩石的抗压强度。特别是受断层影响,1煤层与灰岩之间隔水层(组)间距变小或与灰岩对口,有可能对煤系砂岩进行补给和造成灰岩突水。

2 充水因素分析

2.1 邻近生产、基建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1.1 淮南老区生产矿井

老区生产矿井位于淮河南岸丘陵边缘,第四系覆盖层厚度10~30m。矿坑充水来源可能为煤系砂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渗入,可能会通过初期塌陷形成的裂隙补给进入矿坑,补给量可随着季节和塌陷裂隙的封闭情况而产生变化。灰岩水量占矿坑总涌水量的16%~75%,平均为56%,在灰岩水头压力大于20MPa时出现底鼓水,但随着疏排时间延长,灰岩水位降低,水量减小。

断层带可能被泥质所充填,当断层经过1煤并且切入到太原组灰岩时,最可能发生1煤煤层底板突水事故。涌水量为82~618 m3/h,最大突水量为771.60m3/h,如图1所示。

图1 谢一矿-250水平C3(F1)灰岩突水Q-T曲线图

2.1.2 潘谢新矿区生产矿井和基建矿井

潘谢矿区松散覆盖层厚139~480m,生产矿井有潘集一、二、三矿、张集、谢桥矿和新集一、二、三矿均属大型、特大型煤矿。

对潘集三个矿井的九个采区进行统计,采掘标高为-330~-650m,在矿井开拓过程中,有大小出水点共计36处,主要为13、11煤层的顶底板砂岩裂隙出水次数最多,出水量一般较大。最大值为73~84.9m3/h,其次是8、4煤层顶底板砂岩,4煤层底板砂岩出水量最大高达169m3/h,历经6a多才趋于疏干。断层带出水量较小,最大为8.5 m3/h。

潘一、二、三矿历年平均涌水量为59.87~275.80m3/h。矿井水量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谢桥煤矿1996-2005年煤系地层涌水量年平均为69.98~164.90m3/h。

图2 矿井历年平均涌水量曲线图

2.2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经过分析,杨村矿井的充水水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2.2.1 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水

杨村井田内“四含”直接上覆于煤系之上,天然条件下,“四含”水可能通过煤系的基岩风化带进行垂直渗透补给。补给量可能与“四含”及基岩风化带岩性、渗透性有关。

2.2.2 煤系内砂岩裂隙水

杨村矿煤系内裂隙水是矿坑的直接充水水源,但井田内的砂岩裂隙不发育,分布不稳定,富水性差异大,抽水试验及生产矿井出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特点,都显示该含水层的含水性弱,以静储存量为主,补给差。但在局部发育地段,在井巷掘进中静储存量水有可能会瞬时突水,产生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2.2.3 岩溶水

井田内的1煤层底板至“一灰”平均距离为14.241m,水头压力9.400MPa,在1煤底板,自然状态下无水源可补给矿坑。但1煤层开采时,由于开采深度较大、水头较高,底部隔水层将可因超过极限强度而破裂,产生底鼓,造成灰岩水突水,尤其在断层被切割处,1煤与灰岩间距缩小或与灰岩对口,导致灰岩水突入矿坑。

通过对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矿井充水水源由三部分组成,煤系砂岩水是矿坑直接充水水源;确定了开采13-1~4-1煤层为裂隙充水矿床;开采1煤时为底板进水岩溶裂隙充水矿床。通过以上结论,可为确保杨村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4-5]。

[1] 陈善成,姚多喜,李小龙,等.基于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串联组合模型的矿井涌水量预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5-27.

[2] XiaoLong Li,DuoXi Yao,JinXiang Yang.Study of Bedrock Weathering Zone Features in Suntuan Coal Mine[J].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1,(6).330-336.

[3] XiaoLong Li,DuoXi Yao,JinXiang Yang.Evaluation on watery of 4th aquifer in Suntua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8).

[4] 李小龙,姚多喜.钱营孜矿3212工作面“四含”防水煤柱留设尺寸分析[C]//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论坛文集,2009,(8):105-111.

[5] 许继影,姚多喜,陈善成,等.袁店煤矿101采区灰岩水综合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1,(2):95-98.

TD163

B

1671-4733(2012)01-0005-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1.002

2012-01-27

张自祥(1958-),男,安徽肥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软件开发应用及科研管理工作,电话:13215608625。

猜你喜欢

煤系井田灰岩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水平井钻完井工艺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以彬长矿区孟村井田为例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晋煤成庄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环境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