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2012-08-15李跃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育人校园思想

李跃平,张 俨

(1.湖南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论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李跃平1,张 俨2

(1.湖南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高校校园传媒的核心功能是育人,为了保障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地实施,结合目前高校传媒育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对高校校园传媒进行创新,不断巩固其育人功能。

校园传媒;育人;创新

当今高校校园传媒已成为高等学校对内发布信息、对外宣传学校不可或缺的窗口和阵地。当代青年学生群体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有传媒资源,这些传媒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统计表明,青少年的价值观90%以上的内容是由媒体给予的。可见,校园传媒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引导青年必须占领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高校校园传媒创新发展,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校园传媒阵地,发挥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优势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高校校园传媒的现状

高校校园传媒主要包括:校园报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宣传栏、校园网以及校外互联网和手机网络等,其中,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宣传栏和校园网是高校校园传媒的五大主流形式。

目前,高校校园传媒兼具新闻发布、形象展示、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等多种职能,成为社会公众和高校师生认知高校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对外展现高校形象、传播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

高校校园传媒传播的主要对象是校内的师生员工,其内容主要与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紧密相连。校园传媒的各项工作多数有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它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被广大学生关注并乐于接受。

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将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和素质必将辐射整个社会。因此,校园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显而易见,我们就是要充分挖掘、运用和发挥好校园传媒这一重要阵地的育人作用。

二、高校校园传媒的核心功能是育人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课题[1]。

校园传媒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等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校园传媒是高校开展新闻宣传,信息交流的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具有宣传和舆论导向的作用。一方面,高校校园传媒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和头脑,对党在新形势下的的重要文件精神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校园传媒了解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纲领,了解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取得重大辉煌成就。这对坚定学生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高校传媒通过宣传本校的中心工作以及学校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思想,使广大学生能统一到学校办学理念上来,通过不断地宣传本校涌现出的优秀师生代表和先进事迹,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从而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与社会、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心百姓;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维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高校传媒除了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校园传媒形式为教育引导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促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校园传媒使青年教育的信息内容更趋立体化、动态化,校园传媒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演绎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永恒主题等政治教育内容,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化难解为浅显易懂、化厌烦为喜闻乐见等[2]。在这个过程中,校园传媒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覆盖了整个大学生群体,让所有大学生都参与其中,全面而具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进行提高。校园传媒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在让广大学生接受教育、体会娱乐的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校园传媒这个平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校园传媒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发展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平台,一方面起到了育人工作的实效,另一方面还为社会媒体输送了大量的新闻人才,是社会媒体的重要后备军。

三、高校传媒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校园传媒作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的主战场,受到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同时也被广大师生热切关注。然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社会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冲击着大学校园,普遍造成当代大学精神的集体缺失,也给高校校园传媒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传媒对大学生育人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传媒信息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

高校传媒反映的信息内容多数还是高校领域和教育范畴,甚至仅限学校内部事情,对于学校的热点关注多,而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和校外媒体的互动比较少。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是关注学校信息,对社会的认知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现象,也有反馈和交流的欲望,所以很大程度上校园传媒没有做到立足高校,放眼社会,造成信息单一,满足不了大学生的求知欲。

(二)高校传媒形式众多,缺乏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

不少高校的广播、报纸、电视台、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是相互独立的,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和运行机制,虽然各校园传媒有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表现,但这种分散管理,各自为阵的局面,导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造成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行政色彩浓厚,各自的长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影响育人的整体效果。

(三)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过滤机制不健全

以校园网为载体的校园网络媒介,以及手机网络的覆盖,使学生在这些新媒体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开放。在网络环境下,很难及时做到对信息的控制和筛选,各种良莠不齐,不恰当不健康的信息不能及时过滤和删除,这种负面影响,增加了育人的难度。

(四)高校校园传媒中思想教育专业知识人才缺乏,育人效果反馈评估机制弱化

校园传媒的管理工作者中,很多是传媒技术工作者,多项工作由在校学生担任,缺乏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者。这些传媒工作者只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宣传和发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建设,并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做后续的专业反馈和评估,即对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有多少人理解和接受,有多少人关注,都缺乏统计和评估,没有反馈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校园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从而弱化了校园传媒的育人效果。

四、创新发展高校校园传媒,巩固育人功能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积极探索新方法,寻找新思路,对高校校园传媒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建设,是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一)进行形式创新,逐步提升和丰富校园传媒的育人内容

高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校园氛围和大学文化传统。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等,建设专业化校园新闻网站,打造精品栏目;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和现象,结合学校特色,开展宣传教育。要使校园传媒做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专题等内容丰富生动,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高校校园传媒工作者可以发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学生工作干部、传媒专业学生骨干特有的优势,挖掘潜力,策划制作师生喜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围绕学生关注的焦点推出专题信息或网络服务。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新媒体技术形式上的创新,能够让校内学生全面了解新闻信息的背景与校园活动的过程,生动、直观、形象、全面地展示学校和社会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教育作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与发展,逐步提升和丰富校园传媒的育人内容。

(二)加快制度创新,保证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规范化

制度文化是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一经形成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师生员工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3]。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传媒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思想教育任务,除了传统校园传媒外,各种新兴传媒也不断在校园涌现,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也有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使用手机网络搜索、QQ群、微博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因此,根据当前形势,必须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校园传媒管理和保障制度,对校园传媒进行资源整合,规范统一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各种校园媒体育人工作的开展。比如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及时地过滤与筛选;传媒技术的创新和完善;统一规范高校传媒的运行管理机制等。信息管理、技术支持和运行保障等制度要与时俱进,保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工作的规范安全开展。

(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保证校园传媒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要真正有效地占领校园传媒育人阵地,保证校园传媒育人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加强校园传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必须配备的传媒技术人员以外,在各种校园传媒的管理工作岗位上配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人才,对各种校园传媒的育人工作进行及时和有效的专业反馈和评估,保证育人工作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四)通过技术创新,保证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微信、微博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工作载体,并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高校校园传媒借助新媒体,在保存传统校园传媒技术的同时,必须挖掘大量、丰富的校内外技术资源,勇于创新,通过新媒体技术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与理念,丰富工作手段,提供崭新的、广阔的理论探索与工作实践平台。利用微博发布等形式,增加互动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校园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听取学生对校园内外热点问题意见的好渠道,保证校园传媒在新形势育人环境下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促进育人效果的反馈和评估建设。

总之,高校校园传媒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高校校园传媒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新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继续发展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1]姚贝.校园电视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2]刘志勇.高校运用校园传媒教育引导青年工作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

[3]周文宣,武传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Media

LI Yue-ping ZHANG Yan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128;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cor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media is educating people.An initiative work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work in order to bring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media into force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university campusmedia;educating people;innovation

G64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59-03

2012-02-06

李跃平(1960-),女,湖南衡南人,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俨(1983-),男,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育人校园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