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观照下的翻译教学

2012-08-15涂兵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工作坊建构主义原文

涂兵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建构主义观照下的翻译教学

涂兵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翻译教学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翻译教材使用不当以及教学方法落后。首次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在翻译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创设情景,设立翻译工作坊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译文进行反思、修改,将会有助于学生翻译综合能力的提高。

翻译教学;情景教学;工作坊;反思

引言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总是由老师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后,再提供一份参考译文,作为衡量学生翻译好坏的范本。如此反复,翻译课远不如想象那么生动有趣,甚至在很多学生的记忆中,几乎没什么印象。因此,如何很好地进行翻译教学是所有翻译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给现代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该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主义。从根本上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以符合或对应客观存在为依据,也不是以此作为判断其真假的准则,认知或学习也不是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相反,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1]。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2]。本文首次借用建构主义观点对翻译教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翻译教材的使用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很多高校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不仅在高年级设有翻译课程,而且还设有翻译专业方向,这使得翻译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出现如下问题。(1)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于很多教材内容重复,因此有教师顺应形势亦步亦趋地紧跟书本,而另一些教师却完全抛开书本自己另找资料。事实上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极不明智的。任何教材,尤其是国家知名出版社的教材包含着编者自身的编写理念,自有其优点。虽然其中某些翻译案例由于年代久远而缺乏新颖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生,但其中对于翻译技巧的编排却很符合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相反地,那些在教材之外寻找资料的老师,虽偶尔能找到一些新颖的案例,但在编排讲义时却很少考虑学习一门课程的规律性和逻辑性。(2)表现在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比如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09英语本科专业中有两个班属于翻译方向,二年级时已经修完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然会有很多类似的翻译课程以强化训练,但是在上其它翻译课时学生发现,很多内容他们实际上已经学过了。因为很多翻译教材编排教学内容时无一例外地从字、词翻译开始,然后到句子、段落、篇章等,讲授不同课程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难免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3)表现在教学主题的重叠。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普通本科生必修课中,翻译教师在讲解了字、词、句的翻译之后肯定涉及篇章翻译,有的教师会以文体分类的形式讲解翻译方法的不同,加深学生对不同文体翻译的认识。但是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接下来的翻译课程中也会遇到不同文体的翻译,这样必然造成主题讲解的重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翻译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外文资料都有助于学生的翻译学习和知识建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收集课外一些新鲜的、时代感很强的翻译材料,比如生活中经常谈论的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话题,国际上发生的热点问题都可成为翻译课堂上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媒介如电视、网络、视频等一切现代化工具为翻译教学提供便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关注世界各地发展的动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时局的情怀,还可以锻炼学生在各个领域进行翻译的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积累各个专业领域的词汇;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巩固了专业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地输入新的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新旧知识的更替。

二、翻译教学方法

传统翻译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给学生提供参考译文,并把其作为译文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钱钟书认为,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1]。即使是原文作者,再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也无法亲历自己写作时的思想和感受,所以译文永远只是原文的一种“近似”。所谓好的译文只是相对而言,是译文相对于原文在某种程度上更具相似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以语言符号作为外在形式,即使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也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这种理解只能由学习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在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经过不断探究、反思而建构起来。因此,在翻译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创设翻译情景、设立翻译工作坊以及译文的反思性修改。

(一)创设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学实践要求真实的学习任务与现实的条件相匹配,对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便为发现、探究、设计、实践、教学探索和建构提供更多、更广的情境化机会。

笔者认为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对特定情境下某种事物的解读,也必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下去解读才有意义。翻译教学应以篇章为单位,无论是在讲解字词的翻译还是在讲解句子的翻译,都应把它们放在篇章语境中去解读,对其意义的把握才更准确。为此笔者至少每周给学生一个篇章练习的作业,并督促他们在动手翻译之前一定要了解原文的相关信息,还原作者写作时的场景。比如在讲解如何翻译when you are old时笔者就采用情景性教学法。因为本诗抒发了年轻的爱尔兰伟大诗人叶芝对女革命家毛特·岗始终不渝的爱情。作为译者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于爱情多少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他们查找有关叶芝写此诗的背景知识之后,为诗人对心爱的姑娘那种纯洁、忠贞的爱情而震撼、而感动,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对于心爱的姑娘那种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的爱在年轻的大学生心理很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原作诗人的位置上,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诗人对爱人的爱恋越浓烈,其中的失意越让人心碎。这种境遇相同的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把握原作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翻译此诗就如同在抒写自己的情感。虽然诗歌很难翻译,青春期的大学生怀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不管是否已经经历过,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诗人爱恋的情怀,他们大多是感同身受的。因此在翻译此诗时学生们并没有显现出为难退却,而是非常踊跃。虽然网络上、书库里有大量本诗的参考译本,但学生的译文却没有明显的抄袭,他们的翻译丰富多彩,大多数能很好地把握原文的思想情感,译文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能与原文达到一定的相似。其中既有用散文翻译的,也有用文言文翻译的,其基调既有忧愁也有欢乐。为了鼓励学生们,也为了给他们以信心,笔者专门让他们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展示着自己的译文,其中有骄傲,有欣喜,然而更多的是自信。每位上台的学生都获得了自己的掌声。

(二)翻译工作坊

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或确证自我观点,获得某种认同。社会建构主义坚信,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参与者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协商过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交流的过程[1]。这种对话/交流在知识建构群体或学习共同体中最为有效,从中参与者共同分享经验,共同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促进学习。

为此,在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笔者总会给学生申请一个电子邮箱,供本学期所带学生使用,这样就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本电子邮箱成为了翻译教学工作坊,老师所布置的篇章练习都在这里发布,学生有很好的素材也可以在此推荐,教师和学生在外有任何翻译业务也可以在此发布,给有意者提供机会,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很多信息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多课内无法完成的翻译训练都可以借助工作坊完成,翻译工作坊的建立为翻译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3]。

比如翻译英国著名小说Rebecca时,笔者首先通过翻译工作坊把下次上课的主题告诉了同学们,并要求他们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还让学生分享他们彼此对于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把此爱情故事与《呼啸山庄》以及《简爱》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了解了哥特式小说的由来与特点,对于如何翻译此类小说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样大大节省了课上的时间。然后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第二章,并承诺将把相对优秀的译文刊登在外语系的系刊上,这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动力和信心。勇于接受挑战,奉献自己的智慧,并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在他人面前,获得同龄人的认可是他们的最大愿望,学生翻译非常踊跃。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任务进行了分工,把这一章分割成几个条块分别给组内成员,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完。然后在工作坊内把小组成员召集到一起,让他们把自己的译文展示出来,再根据语篇集体讨论。小组成员在这种交流互动、合作协商中不断查找资料,修正译文,最后集体确定译文,呈现给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有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笔者在课堂对每个小组学生合作的译文一一进行了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翻译培养了一种团队精神,并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基本的翻译技巧,学会了处理句子篇章结构,积累了很多课堂上不曾讲授的知识,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5]。

原文:He is wonderfully patient and never complains,not even when he remembers…which happens,I think,rather more often than he would have me know.

译文一:他耐心至极并从不抱怨--我想,甚至是他记得自己抱怨的这个次数也比他让我知道的次数多上许多。

译文二:他极具耐心并且从不抱怨,即使当他回忆往事时也从不,但我想应该还是有抱怨过的,并且比他告诉我的要多得多。

从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基本没有出错,但是翻译出来的句子却让人感觉不顺畅,甚至无法理解,后面这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该如何表达更地道呢?最后经过讨论,学生们拿出了他们合作之后语言流畅、逻辑通顺的译文:

译文三;他的忍耐工夫着实惊人。他从不怨天尤人,即使在回忆起往事的时候也绝不懊恼,这些让我相信他常常想起过去,尽管他不愿让我知道。

(三)诊断和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先备知识,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探究的任务,是因为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自我监控、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等必要的诊断和反思[1]。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对自己的译文自觉地进行有效的修改是当前很多翻译教师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每次翻译作业完成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译文进行细致地检查、修改,而是匆匆交给老师,这种练习无疑就象是一场考试,学生交上来的是未经修改的译文,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修改译文的积极性,笔者采用了很多种方法,让学生互改,角色交换,小组评价等。每次修改活动,笔者总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将每次作业的初稿、修改一稿、二稿保留起来,放在一起。一方面供自己查阅,另一方面提醒自己不可犯类似的错误,同时这点滴的修改就记录了一个学生在翻译道路上的成长过程。

原文:The bigbull market was dead.Billions ofdol-lars'worth of profits and paper profits---had disappeared.The grocer,the window-cleaner and the seamstress had lost their capital.In every town there were families which had suddenly dropped from showy affluence into debt.Investors who had dreamed of retiring to live on their fortunes now found themselves back once more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the long road to riches.Day bydaythe newspapers printed the grimreport ofsuicides.

译文:大牛市是死的。价值上亿美元的红利和账面利润已经消失。食品商、窗户清洁工以及女裁缝师们都失去了他们的股本。每一个城镇都有家庭从煊赫的家境沦落至负债累累。那些梦想在退休后能生活在财富里的投资者们现在发现他们又重新回到通往财富的漫漫长路的起点上。报纸上日复一日地刊登着关于自杀的糟糕报道。

原文共有五句,笔者发现学生对原文的大概意思是清楚的,但是由于缺乏金融方面的知识,他把“big bull market”翻译成“大牛市”,岂不知“牛市”本身含有“超级”的。“profits”不等同于“红利”而“paper profits”应区别于“profits”。第三句“食品商、窗户清洁工以及女裁缝师们都失去了他们的股本”看上去似乎是对的,但是仔细一想,这群人是社会的底层人物,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只能是微薄的收入。第四句话甚至不太通顺。第五句更是与原文出入很大。于是,笔者与学生进行了商讨,对学生的几处错误提出了看法,要求他再查找资料确定译文。

修改一:牛市死了。数以十亿的财产和账面利润已经消失。零售商,窗户清扫工,女裁缝已经失去了他们的资金。每个镇子都有些家庭从富有宽裕沦落到负债累累。原本梦想洗手后享受自己财富的投资者发现他们自己又回到了通往富有之路的开端。日复一日,报纸刊登着让人忧虑的自杀事件。

学生交上修改的译文之后发现,有些翻译仍然不够地道,在语言的表达方面仍然有翻译的痕迹。所以笔者与学生沟通了之后,又进行了更改。

修改二:行情暴涨的股票市场崩盘了。数十亿美元的实际利润和票面利润统统成了泡影。杂货店老板,橱窗清洗工,成衣店女裁缝,赔光了老本。每个城镇里都有显赫的富户,他们一夜之间便负债累累。那些梦想退休以后靠财产安度晚年的投资商们,发现自己又一次回到创业的起点。报纸上天天都在刊登令人担忧的自杀报道。

三、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不同于传统翻译教学,学习者个体对于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一定情景之中的。任何翻译只是个体译者对原作者意思表达的一种解读,具有不同背景知识的译者显然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是有差异的[6],毕竟“一千个读者的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各种互动与交流,不断修正翻译实践认识中的失误,促使学生掌握翻译基本方法和技巧。尊重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学生对译本的“接受”是靠自己建构完成的。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10-121.

[2]何再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大班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87.

[3]钱钟书.林纾的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8.

[4]刘康龙,穆雷.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2006,(1):59-63.

[5]马利娟.大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109.

[6]涂兵兰.论严复的“达为尚焉”[J].湘潭大学学报,2011, (1):38.

On Translation TeachingUnder theGuidanceofConstructivism

TU Bing-lan

(Department ofForeign Languages,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205)

Translation teaching is always a vulnerable point for English major in the universities,especially its mis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This paper first draws the help from the constructive theory to state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translation depends on proper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situational teaching,the setup of translation workshop,along with the students'self-examination and self-revision in translation training.

translation teaching;situational teaching;workshop;self-examination

H31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51-05

2011-12-31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C030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改项目(XYS10S51)

涂兵兰(1972-),女,湖南攸县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文学翻译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工作坊建构主义原文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