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当不以成败论英雄
2012-08-15◎/鲍军
◎/鲍 军
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然而这话在很多时候从未真正做到过。就目前教育而言,“成”的标志,应该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教育评价。假如某位班主任的工作富有特色,班级管理尽可能交给学生做,平时尽量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等,尽管这些做法符合教育规律,但周围舆论仍然会质疑他:“工作倒是蛮有新意的,但是班级升学率下滑怎么办?”相反,假若学生升学率不错,人们会齐声喝彩:“你看,人家的班级管理敢于放手,搞了那么多的班级活动,升学率仍然这么高,他确实有两手!”
在当代中国,几乎任何一位“优秀教师”的辉煌形象,都必须以其班级远远高于所在年级平均水平的升学率作为支撑,否则,他的一切教育思考、探索与创新都等于零。不能简单地说这种评价完全不合理,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压力极大的国度,升学是学生今后就业乃至提高生存竞争力的最重要途径;而且,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时,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由此,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今天的素质教育。不少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更多的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这些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工作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升学教育”压倒一切,以“成败”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时,这种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教育,应该“不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