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敖包相会仪式起源探析

2012-08-15邵丹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萨满教敖包喇嘛

邵丹丹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敖包及敖包祭祀的由来

“敖包”在蒙古族的音译中有堆子的意思。堆子的材料主要是沙子,石头,柳条等。在有些文献中,我们也会看到叫它为“脑包”之类的称呼。自古以来,萨满教就是蒙古族人民虔诚信奉的宗教,敖包祭祀也是萨满教最主要的祭祀仪式。在萨满教中有一种万物有灵的观念,在他们看来,高山、丘陵是可以被先祖和萨满的亡灵所控制的,而亡灵、神灵最重要的祭祀之地就是敖包。所以,只要有重大的祭祀活动,敖包就会被人们当做最重要的祭祀场所。说到敖包的原型,不得不说古代时的石板墓。从考古学和人类学中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石板墓和敖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不同地域的分布,石板墓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它不是某一民族和地域所固有的文化。对祖先的崇拜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社会阶段,人们崇拜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男性祖先,“人们对图腾祖先的信仰、对死人鬼魂的崇拜以及阴间生活的观念是祖先崇拜的思想基础,而它产生的社会条件则是父权制的确立”。[1]在人们的幻想中,祖先的灵魂能够保护活着的子孙,给子孙们带来幸福。对祖先亡灵的崇拜也是萨满教主要的缘由。如对高山的崇拜,是因为巍峨的高山给原始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在他们看来要想到达上天,高山是必经之路,神灵们的住所也在那,因此对高山产生一种膜拜的感觉。蒙古族人把死去的先祖葬在高山上,每年定时去祭拜,认为他们的灵魂是和神灵最近的,祖先们会把子孙所供奉的食物拿给神灵们享用,之后神灵就会保护子孙们。一些蒙古学者报道“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考证为不儿罕哈勒敦山是不争的事实。考古学研究证明:不儿罕哈勒敦山的大敖包不是普通的敖包,而是坟墓。考古类型比较研究也论证为此敖包是古代的坟墓,就在不儿罕哈勒敦山上的大敖包处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这为蒙古族敖包起源于坟墓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民间传说一位名叫脱欢帖木尔的将军就被埋在这个敖包的下面,他随着成吉思汗攻打这座废城而牺牲。由于顶部没有可以覆盖的土,因此从附近的地方挖了许多的泥堆在了上面,形成了这座敖包。而八音布拉格就是在这个挖泥的地方涌现出来的,绕敖包东流而去。每年正月初三和五月十三,人们都要去那里焚香祭奠。而“脱欢帖木儿”这个人在《蒙古秘史》中也确实出现过,他是成吉思汗1206年开国大典时所封九十五名千户诺颜中的第六十二位。中国的史料记载,当年这一带的确被成吉思汗攻打过。从这个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敖包祭祀的活动来源于坟墓。

二、从敖包相会祭祀的流程看文学的禳灾功能

大约在敖包祭祀活动开始一周之前,人们就忙碌地准备着祭敖包所用的物品和供给祖先所用的食物,然后到寺庙里去请喇嘛给主持敖包祭祀。祭祀用的羊必须在主持人家里屠宰,如果在野外或别人家屠宰了,就是不重视敖包祭祀,由此可能带来灾难。当人们都准备好祭祀的东西后就去祭祀敖包的地方,主持人家和其他来祭祀的人们从喇嘛手中购买20-100数量不等的经幡,然后用羊毛捻成的细绳子串连所有经幡,带到敖包。经幡能被套在羊毛绳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羊毛细绳很光滑。牧民用羊毛绳是想让神灵知道自己家是有羊群的,所以,牧民们祭祀敖包包涵着给自己的家畜、草场请求雨水的心愿。到达敖包后,喇嘛开始烧侧柏,吹螺号,念经,大家也将带来的整只羊和糕点、奶食品整齐地叠放在敖包前的石头上,旁边还有马奶子酒。甘露瓶将被埋在小伙子们在敖包处所挖的洞里,喇嘛在旁边念着经。等到祭祀的人都到齐后,大家就被喇嘛召集进行召唤仪式,人们拿着供用食品,挥手高喊:“呼啦﹗呼啦!”祈求今年有个好兆头。之后大家一起品尝祭祀敖包的羊肉和奶食品,表示大家一起分享敖包赐予的恩惠。如果恰巧祭祀敖包后下了雨,人们会说这是祭祀敖包的好处啊,既缓解了干旱,也能让自己的牲畜们能吃饱。所以,在祭祀敖包时人们会非常谨慎,惟恐出现有差错,带来灾难。敖包的祭祀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祈求为大地带来雨水,保佑自己的牲畜平安,避邪消灾。道尔吉·班扎罗夫称,敖包是山水神的所在,早先与萨满教有关,后来又吸收了佛教的内容,古书记载有“祭拜敖包的神灵是以祈求世间欢乐、人类和平、牲畜兴旺、躲避鬼怪、消灾除疾等为目的的。”[2]祭祀敖包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为了与环境能够和谐生存。牧民们通过祭敖包,表达了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也表明了想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牧民们在祭祀敖包时不许人们随意动敖包的一木一石,也是想提醒大家不要破坏大自然。无论是哪一种目的,祭祀敖包就是为了禳灾,也符合了文学的禳灾功能。

三、从敖包相会的仪式起源看文学源于仪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敖包祭祀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文化内涵。蒙古人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变迁与敖包祭祀的变迁是紧密相连的。敖包祭祀也在不断地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征。敖包在最早是单纯的祭祀,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变化,它也被赋予文化了越来越多的内涵的,敖包相会也演变成了年轻的情侣们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方式与场合,让敖包为他们作证,保佑有情人终成眷属。因此,海内外传唱已久的《敖包相会》就成了爱情的代名词。另外,敖包相会的仪式,也恰恰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模板。根据彭兆荣归纳的仪式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敖包相会的仪式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特点并且为文学提供了很好的文本。第一,仪式具有表达性质,却不限于表达。就拿敖包相会歌的仪式来说,祭祀敖包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也间接表示出对大自然的崇拜。但是,并不单单的就是表达,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表达来得到神灵的肯定,给人们带来幸福。第二,仪式具有形式特征却不仅仅为一种形式。敖包祭祀的仪式,表面上看就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但是形式的背后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大自然无能为力时所给予神灵的那种期望。第三,仪式的效力体现于仪式性场合但远不止于那个场合。敖包祭祀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祭祀敖包,当时的那种场合大家都感受到了,但并不是在那种场合上就是仪式,因为在人们举行完仪式后,在人们看来更好的征兆和更大的幸福在后面等着大家呢。第四,仪式具有操演性质但他并不只是一种操演。仪式操演的背后,也正是大家祈求美好愿望将会实现的时候。所以这种仪式操作是意义重大的。第五,仪式操演的角色是个性化的却又完全超越了某一个个体。主持敖包祭祀的喇嘛,他的身份是具有个性化的,他的个性化也说明了他能很好的成为和神灵沟通的人。表面上看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喇嘛所代表的是整个群体,他的言行举止都是整个群体的代表。第六,仪式可以贮存“社会记忆”却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敖包的祭祀仪式,为了禳灾,祈求平安,但是这些仪式都是起源于神话和传说。不同的祭祀时间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社会意义。第七,仪式具有凝聚功能。[3]敖包祭祀的仪式可以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为了心中那一个共同的愿望而去努力。第八,仪式具有非凡的叙事能力但带有策略上的主导作用。就拿敖包祭祀的仪式来说,祭祀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叙事。由于蒙古人们对高山的崇拜以及社会历史的变迁,敖包祭祀仪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仪式形式。

敖包相会的仪式,不仅仅表达了文学的禳灾功能,也告诉我们文学源于仪式,让我们从仪式的特点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敖包相会仪式的重大意义。

[1]包海青.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9(1).

[2]颜铁军,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萨满教“博”的祭祀仪式及博文化浅论[J].吉林师范大学,2010(2).

[3]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萨满教敖包喇嘛
祭敖包
《拉喇嘛益西沃广传》译注(三)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中东铁路与三喇嘛借款
喇嘛洞
萨满教研究概述
敖包祭祀中的女人禁忌
神圣敖包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